时间:2024-05-10
彭丽琴
【摘要】《桥》这篇课文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通过教师与学生共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创设情景,感悟这名老党员的光辉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关键词】桥;共产党员;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桥》这篇小小说。上节课我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归纳一下这篇小小说的主要内容,请你翻开作业单,说说。
二、体会写水的词、句子,感受形势危急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描写洪水的词语谁来读?字正腔圆,尤其是这个势不可当的当字,读得很准。当就是阻挡、抵挡的意思。所以这个成语也可以写成势不可挡。
我们接着来看“咆哮”这个词,你发现了什么?你猜猜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此时咆哮的洪水像什么?
1.山洪来势凶猛,不可阻挡,源于黎明时分,雨突然大了。文中哪两个句子形象地写出了雨大?看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什么画面?
2.文中还有一些描写洪水的句子,请小声地读一读。读完这些句子,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层次推进过程看来大部分孩子没有感受,别急,看看有哪些词刺激着我们的眼球?
3.假如你身处这样的险境,凶猛的洪水把你重重包围,你心情怎样?全班齐读。
三、抓对比,感受人物形象
师:此时,洪魔的恐怖笼罩着整个山村,在突发的山洪面前,乡亲们和老支书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3—10自然段,勾画出关键词语,在表格中填写。
师:好,孩子们,我们来看,你们找到了哪些描写乡亲们表现的词语?
师:我们来读这些词,如果我们把乡亲们的表现浓缩成一个词,那就是——(惊慌)
师:那写老支书的词语呢?
师:我们也可以用一个词归纳老支书的表现,那就是——(镇定)
师:乡亲们惊慌失措,老汉镇定自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人们很惊慌,老汉很镇定(惊慌镇定)
师:对,作者就是用村民的惊慌来反衬老汉的镇定,形成鲜明的对比 (生答)
师:对比手法——也是本篇小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
师:我们来对比读一读。1、2组乡亲们,3、4组老支书。
师:面对肆虐的洪水,面对惊慌的人物,老汉像一座山,他镇定指挥。
四、抓对比,父子情
师: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在逃生的过程中,还有这样一幅画面。文中哪句话写了这幅画面的内容? 读了句子,你体会到老汉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你从哪些词感受到的?
让生自己陈述,老师不打断。
师:老汉为什么愤怒地揪出这个小伙子?孩子们,想一想,排在后面意味着什么?老汉在当时的危急情况下这样做有必要吗?是的,老汉把生的希望让给村民,要求党员将死的危险扛起来,这样才能避免再次陷入慌乱。带着我们的理解读这个句子——
师:在老汉的指挥下,逃生队伍有序过桥,可我们想想老汉揪出的是谁啊?
师:你从课文哪儿知道的?在课文的结尾处,我们才恍然明白: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老汉揪出的竟是自己至亲至爱的儿子,我想用“无情”来形容这位父亲,你们同意吗?
师:是啊,这看似无情的一吼,这拼劲全身力气的一推,包含着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师:你有话想要问问这位老父亲吗?
师:问得好,谁来替老汉回答
师:你触摸到了一位老党员的心,你感受到了一位老父亲的情。
读句子:老汉吼道——
五、结束,点题
边读课文,(音乐)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孩子们,齐读。
那窄窄的木桥没有了,那个曾经在人群中奋力求生的兒子没有了,那个受全村人爱戴的老汉没有了,肆虐的洪水也没有了……一位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老太太望着静静流淌的河水,她似乎有千言万语想要对自己的丈夫倾诉;老太太望着静静流淌的河水,她有万语千言想对她深爱的儿子倾诉: 此时,乡亲们也来了,望着静静流淌的河水,想着自己爱戴的老支书,他们也有千言万语想要对他诉说,孩子们,动笔写下来吧。
汇报交流。老支书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乡亲们,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乡亲们搭建起了一座生命桥!
(编辑:龙贤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