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 武中雄 王 梅
攻城拔寨 决战贫困
——来自河曲县脱贫攻坚一线的报告
□ 武中雄 王 梅
新一届县委、县政府自攻坚始,本着践行民生为本、人民至上的新理念,开拓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新境界,全县上下众志成城,苦干实干对标前行,弥补短板形成合力,河曲大地上展开一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
“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古老的民谣,道尽了河曲过往年代的生存境况。河曲2014年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初期,识别贫困户13582户34702人,贫困发生率仍高达30.2%。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减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成了河曲转型发展绕不开的难题。
新班子新气象。河曲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落实市委提出的“1661”发展战略,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肩负使命,主动担当。党员干部积极作为,倾心用力。贫困群众不甘落后奋发争先。
2016年初,河曲县委、政府紧紧抓住脱贫攻坚这一头等大事。按照先难后易的方针,明确“三年脱贫、两年巩固”的攻坚目标。
县委书记边东圣、县长任鸿宾亲自挂帅出征,重新调整充实河曲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联动的作用,运筹帷幄,精心谋划脱贫“路线图”,攻坚任务“时间表”,13个作战区和4个督导组协同作战,帮扶党员干部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发挥优势各展其长争当先锋。
全县13个乡镇、110个单位和重点部门精准定位,迅速开展工作。重点围绕产业扶贫、易地搬迁、金融扶贫等项帮扶内容,包村领导、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精准帮扶力量与贫困户结对,实现帮扶工作全覆盖。县乡村三级落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双签”责任全面认账。严格实行倒排工期、责任到人,考核奖惩制度,紧盯时间节点,压力层层传导,指标人人担纲,各项工作任务挂图作战,多项制度常态稳健运行。全县形成了统一部署、横向合力推进、纵向上下联动的攻坚大格局。
河曲认真实施挂图作战“4433”工作法,创新落实“1266”工作思路,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统筹推进贫困人口精准识别、贫困原因精准分析、脱贫措施精准到位、脱贫效果精准体现。确保因村派人精准、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精准帮扶有制度保障,有措施推进,有专人督导,全面实现由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
围绕识真贫,扶真贫,高度重视贫困识别与退出的准确率等数据,年度脱贫退出全部进行了“一公示一公告”等流程,把脱贫工作成效考核指标,细化分解成11大项、30小项,每一小项都有具体的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长四人联签等办法,更新补录了建档立卡数据库的基础信息,及时整改了18类问题,剔除了有“硬伤”的对象,县级大数据平台建成运行,贫困识别实现了基本精准、比较精准、更加精准到动态管理的升级,实现精准脱贫不落一人。2016年识别了应纳入的贫困人口,新增贫困人口1103人,出列乡村人口2365人。
河曲对精准识别贫困村,加强驻村结对帮扶力量,组建了13个乡镇扶贫工作站,将115支驻村工作队190名队员优化调整为39支165名队员。抽调精兵强将对163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党政干部到难村、政法干部到乱村、经管干部到穷村、专业干部到特色村、离岗离职干部回本村,2265名机关干部进村入户,访民情解民忧。建立“两包三到一落实”精准帮扶联动机制,包村领导、驻村队员、第一书记三支有生力量,为脱贫攻坚注入源头活水。
省住建厅派驻河曲南也村的第一书记冯毅,一把钥匙解开多把锁,短短一年时间为村里办了7件实事。
林业干部刘忠元,因地制宜在后大洼村发展500亩仁用杏干果经济林,被誉为贫困村的贴心书记。
单寨乡狄家洼村第一书记王建峰,一年中争取多部门项目扶持资金117万元,办了商品马铃薯,硬化通村路,新建村卫生室等9件实事,整村脱贫摘帽。
楼子营镇罗圈堡村和吴峪村驻村工作队长杨维平,以文旅融合的总体思路打造古村落保护和引进光伏扶贫项目推动扶贫工作。
“河曲全县脱贫,一个都不能落下;奔小康的路上,保证不落一人。”河曲县委书记边东圣掷地有声。
2016年河曲顺利通过省委、省政府组织的第三方评估。通过了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干部帮扶满意度测评。聘请了第三方中介以县组织开展脱贫工作成效评估。2016年在全省率先实行第一书记召回撤换制度,同时调整充实45名贫困村第一书记。为推进党建、脱贫互促互动,注入了新生力量。
贫困,“贫”在产业,“困”在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明晰思路找准路径是关键。
河曲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多措并举、多方发力,聚焦突出瓶颈,弥补攻坚短板,紧盯脱贫,持续用力,靶向施策,精准发力,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2016年,河曲县围绕现代农业“六三”模式,按照“一户一策”向“一村一品”靠拢,“一村一品”向“一乡一业”集聚的思路,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推进种植、养殖、林果三大特色农业的转型升级。建设以无公害瓜菜、富硒杂粮、脱毒马铃薯为主的特色种植基地。全县共发展设施蔬菜2000亩、富硒杂粮5000亩、脱毒马铃薯8万亩,建设海红果、红枣、核桃、仁用杏为重点的特色林果基地,建设牛羊养殖为主的畜牧养殖基地,新增羊饲养量3万只、种植饲草1.5万亩。重点扶持86个能人大户、51个专业合作社,建立了3个电商服务平台,将占全县48%的贫困人口聚集到特色产业链上来,实现稳步增收脱贫。
打造特色产业,是实现持久脱贫的必由之路。针对政府引领和市场带动脱贫参与度分化的现象,河曲县以龙头企业为载体,积极探索“政府+企业+农户”的方式,将政府投入的涉农项目资金按比例进行股权量化,发放“富民贷”“强农贷”等贫困户小额贷款1180余万元,新增风险补偿金558万元,财政贴息放贷4800万元,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放大效应。
全县出现了莲芯硒美、河滩奶牛、隩州酒业、兴农科技、晋北牧业等12户龙头企业,全产业链拉动,从种植、养植、加工、销售等环节,对贫困农户脱贫增收产生了良好的带动效应。各企业、农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3470多户,户均增收2600多元。
全县整合各类财政资金3800万元,切块分配到13个乡镇,集中用于实施各类产业项目,全年共完成投资2.4亿元,重点培育发展了富硒、奶牛、商贸、农产品加工等特色扶贫项目11个,解决贫困户就业430人,带动6350户贫困户增收。
以非常之策解难中之难,河曲县把教育、民政、健康、残疾人帮扶四方面的24项政策,逐项落实,让贫困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让边缘群体享受社会关爱。同时,组织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505人,千村万人就业培训206人,共711人。把富口袋与富脑袋结合起来,有效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县长任鸿宾多次强调:我们就是要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
光伏发电项目是精准扶贫的一项创新举措。河曲采取财政补贴、银行贷款、村级自筹等方式,建成村级光伏扶贫电站6座800千瓦,户用光伏扶贫电站780户259千瓦。仅6座村级电站,就直接带动7个贫困村285户贫困户685名贫困人口,惠及农村人口2493人。
近期河曲县政府与苏州腾辉光伏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智能光伏加现代农业组团包县扶贫协议,光伏能源将为贫困山区产业发展带来一片光明前景。
2016年,河曲计划搬迁的1068户2610人已经全部落实到村、到户、到人。户籍人口50人以下行政村整村搬迁5个,目前已经全部喜迁新居。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在决战过程中,河曲上下众志成城,紧盯脱贫、摘帽、增收和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围绕“五个一批”精准施策,合力攻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51户6948名顺利脱贫,全县贫困发生率从年初的15.8%降到年底的9.9%,50个贫困村有序退出。同时受益于稳定有效的脱贫攻坚政策保障长效机制,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5895元,同比增长7.9%,增幅位居全市第一。
忻州市委书记李俊明今年在调研脱贫攻坚时对河曲龙头企业带动、资产性收益破零、产业发展扶持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河曲县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年度减贫任务圆满完成,取得了首战首胜,达到了省市脱贫目标要求。
(责编:张灵霞)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