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他们的课外生活相对单调、贫乏,因为农村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照顾他们生活的往往是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对于老一辈人,还是思想相对保守的农村的老人,他们认为对孩子的照顾就是吃饱、穿暖,对学习是不太重视的,因此这些农村孩子的学习条件,尤其是家庭的学习氛围就非常淡薄,不要谈外出游玩,增长见识,扩大知识面了,就连最基本的课外书都难得拥有,所以一到写作课,学生就无比害怕。
【关键词】阅读课;渗透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但,当学生连读的条件——课外书都不能保证的话,谈什么“下笔如有神”呢?针对目前这一无可奈何的现状,我认为充分运用我们的语文课本何尝不是一种解决现状的办法呢?众所周知,语文课本内的每篇课文都是出自名家之手,可谓篇篇经典,只要我们加以灵活运用,就能够为农村的孩子打开新的视野,让他们在阅读课上尽情畅游,尽情地吮吸文学的甘露,为作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如何利用阅读课进行作文教学呢?我认为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做到以下四点:
一、重视修辞手法在作文中的地位
修辞手法的使用能够让句子更加形象、生动,能够让描述的对象直观地在学生的头脑中显现,所以这一点我们不能忽略。如:《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里,对天空的描绘有这样一句:“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看,这个比喻句立即让学生感受到了拉萨的天空竟是这么蓝。在《小露珠》这一课文里,有这样一组句子:“向日葵向她点头,白杨树向她招手,喇叭花动情地吹奏着乐曲。大家多么想把小露珠留住呀。小露珠向大伙儿一一告别,她笑盈盈地说:‘我明天还会来的。’”在这段话里,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家伙儿对小露珠的不舍及小露珠的开朗、活泼。还有反问句的使用,除了加强语气外,还起到强调、肯定的作用。学生阅读到这些语句的时候,经过老师的指点,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带给句子的变化,肯定会有非常深刻的认识,自然就会把它们请进自己的作文里。
二、提示语的位置变化对句子的作用
当学生刚接触到课文的时候,其实就认识了提示语,但随着年级的递升,课文的变化,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提示语的位置变化。无论提示语是在语句的前面、中间,还是后面,除了避免语句的形式单一之外,更多的是要考虑到人物形象的丰满。在六年级的语文课本上,如《船长》这一课里有这样一段对话:
船长喊了一声:“奥克勒大副!”
“到!”
“还能坚持多少分钟?”
“20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奥克勒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这段对话里,作者雨果对提示语的灵活运用,使读者看到了一位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高大形象的哈尔威船长。像这样的课文在我们的教材里是非常多的,完全可以作为我们作文教学的蓝本,而且学生易于接受,因为通过课文的阅读与理解,学生既然感受到了这种写作手法的妙处,就一定会迫不及待地把此种方法“据为己用”。
三、环境描写对烘托人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进入中年级以后,环境描写在课文中的比重会逐渐加强,那么在阅读课上,我们语文教师要因势利导,把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所起到的作用让学生充分体会、感悟,让他们自己切身感受到环境的描写对人物的烘托。《最后的姿势》里,对谭千秋老师的讴歌,有这样几句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天空阴沉沉的。”从这句话里,要使学生读出其深意,及预示着地震即将来临;“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这种环境表明情况危急到了极点;“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让学生读懂此时此刻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老师遇难了,他那最后的姿势也就成了永恒的姿势。通过深刻的描写,具体的语句,让学生明白环境描写对于表现人物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并要求学生学会这种写法,然后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
四、把握好文章的脉络
(一)总——分——总
这种结构方式的课文数不胜数,如《莫高窟》《北大荒的秋天》《黄果树瀑布》等。采用这种构段方式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而我们的作文启蒙正是从结构学起。教者在进行这些课文的阅读教学时,应着重引领学生去分析文章的结构,认识并掌握这种写法,进而渗入到作文教学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写作文,都能写作文。
(二)倒叙
在《钱学森》一课里,作者采用了倒叙的写法,开篇即写钱学森踏上了归国的航程,后写钱学森为回国所作的准备和所受到的重重阻挠。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呢?当然是为了吸引读者的兴趣,这样设置悬念,才能增强表达效果啊。不过,这种写作手法有一定的难度,我们要鼓励学生尝试着去运用。“百花盛开才是春”嘛。
在阅读课中,我们可以教给学生的作文方法岂止这些,中心句、过渡句等等,都是我们学生一学就会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文本,因为这些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课文就是一个个作文导师,教给了他们作文的方法,让他们提笔就会写,使得他们最终能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作者简介:王习燕,女,1981年生,小学语文二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课外阅读。
(编辑:马梦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