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摘要】本文主要是针对目前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普遍存在的“积累少”或“零积累”现象,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具体的做法,以期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关键词】读;写;听;说;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宋代著名诗人陆游给他儿子谈怎样学写诗时说的一句话:“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同理,要学好语文,不仅要在课堂上多下功夫,更重要的是在课外苦下功夫,在“师外”痛下功夫,即多读、多写、多听、多说、多思,这便是语文学习中诸多“诗外”的功夫。
一、多读
俗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读”书对于我们的语文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现在的高中学生们却越来越不喜欢读语文书和与语文有关的书了,结果导致了语文水平和语文成绩的不断下降,所以说,学好语文,应该是“读”字当头。那么,高中学生应该怎样“读”呢?笔者认为:高中生应该做到“两读”。
(一)课内读
读课本中优秀的篇章,读试题中精美的文章,读同学中的优秀习作。这些在我们身边能经常接触的美文,只要做到读而思、思而读,使文章重点被掌握,心中疑难全扫清,同时能领略其中的思想美和语言美,可谓一举多得。所以课内常和读书相伴,有百益而无一害。
(二)课外读
读报纸杂志中的短小精品。高中生可能没有时间阅读长篇名著,但可选读一些报纸杂志中短小精粹的文章。如《语文报》《中学生阅读》《读写月报》《读者》《小小说选刊》《杂文选刊》等,这些报刊都很适合中学生的口味,可大量阅读。所以课外常和读书相伴,只有阅读语言文字的快乐而无学习语文的烦恼。
总之,多读就会感悟多,积累多;多读,心中就多有一层内蕴;多多读,文学资源方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就能“我自横笔向书笑”,走向语文学习的崭新明天。
二、多写
一提到写,许多人认为就是多练笔而已,多写一些诸如笔记之类的东西。然而如果把此类东西变成学习中的一种形式,那就无益了。高中生的练笔,宜在有感而发。在现实生活中,在读、听、说、思中,偶有所感,便可提笔而作。兴趣所触,笔墨立至,省时、省力,亦可提高笔头功夫,所以没有必要一定要一日一记,一有所感触,就速记下来,长此以往,便有所成,这是“写”之一——写自己。
“写”之二,就是写别人,即摘抄一些精练的成语名句、片断美文,并指出摘抄之由,并稍做评述,小至用字,大到篇章,无所不谈,无处不议,于夹叙夹议当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方可大有为。
总之,多写贵在坚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金石可镂。
三、多听
听,是绝大多数人都具备的能力,然而每一听都有所得,那就得花一番气力了。
首先,在课堂上要会听。即听清自己不懂的,听会自己不会的,这才是听之要义!可许多学生往往在听课时全盘吸收,好像心领神会,但在课后做作业时却束手无策,究其原因,不会听。那怎样才算会听课呢?首先要充分预习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而当老师讲到这些重点难点时,若聚精会神,则“心有灵犀一点通”,定会有所收获。所以听课要有针对性,这才叫会听课;如果上课前对课文知之甚少甚或一无所知,那么上课后只能是“拔笔四顾心茫然”,则肯定收获甚微。因此,听课之前一定要通过预习发现问题,才能听好课,才能每听皆有得。
其次,在课内、课外要注意听别人。课堂上老师的某一个用词、某位同学精彩的回答,都可能在你的心中会产生不小的波澜,如果你留心到它,那么你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同样,在与他人的交谈中,不经意间说出的一个故事,会使你心潮起伏;一个看似很平常的字眼,在那时那景中,却能使你感慨万千,所以,大家不仅要用耳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听,且多多益善。所以说“会听的听门道,不会听的听热闹”,就是这个道理。
四、多说
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必须说出来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说,用在语文学习中,首先就是要把别人的思想说出来。因此,在对待别人的文章时,就要带有感情、设身处地地“说”(读)出来,不仅能使自己受到美的陶冶,而且也能带给别人美的享受,这是其一。
其二,要会表述自己的思想。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出来就会有不同的效果,究其原因,就是有“会说”和“不会说”之别。“眼前有景道不出”,固然是谦虚之辞,但也有“该出口时就出口”的时候,而拙劣的回答或只心知肚明都对语文水平的提高是无益的。“言为心声”,善于表达心声的人,肯定是一个学习非常成功的人。
所以,只有会说,才能促进人们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能在耳濡目染之中提高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亲人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舍友之间,行路之间,皆可说,皆能说,皆应说!只有不断锻炼,不断进取,“言”化为“文”,将不远矣!
五、多思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人学习时不思考就会没有收获,可见思考是个消化知识的过程,对知识只学不思,就等于没有理解吸收。所以,我们在进行读、写、听、说的时候,都应该在其中贯穿自己的思考。阅读时字词句篇皆应思考: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这样有什么好处;写作时,都应先对材料组织,遣词造句费一番苦心;听讲时,分析评论皆能回应于心;说话时,“话到口边留三分”,这些皆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唯有认真地思考,才能参透事物的真谛。周恩来同志不是说过:“思之思之,神鬼通之”。在高中繁忙的学业中,每位莘莘学子若能贯于“思考”这一主旋律,那将会使自己的语文学习融会贯通,无师自通!
若要将以上所讲的读、写、听、说、思这些“诗外”的功夫归纳起来,可以这样说:对于语文课外学习,不外乎就是四个字??——“积累感悟”。这正如《荀子·劝学篇》中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只有对丰富博大的语文知识坚持不懈地加以积累,然后吸取精华,物为我用,便能集万千思想于一身,文思驰骋,文笔生花,从而达到语文王国的大自在矣!
作者简介:何晓创,男,1974年生,高中语文一级教师,现任教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第二中学,主要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