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摘要】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学习写作的启蒙阶段,如何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循环日记是一种“学生写作、家长参与、朋辈互助、教师指导”为基本模式的教学手段,通过对这一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在教学效果上达到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作用。
【关键词】循环日记;写作教学;教学反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天真浪漫的低年级学生,他们一方面对这个世界有着奇妙的体验、浪漫的想法,一方面却囿于他们有限的书面表达能力,“想法奇妙、下笔艰难”的矛盾使得写作课常常成为低年级孩子们又爱又怕的一门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时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见,良好的书面表达不仅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学生提高自身素养必不可少的课程学习需要。而对于低年级的语文老师来说,如何教好写作课程,则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也是语文教学研究中常新的话题。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引进了循环日记这一教学手段,在低年级课程班上进行实践近三年,得到了学生的欢迎,特别是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明显提高,激发了低年级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他们中高年级写作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何谓“循环日记”
(一)组织形式
所谓循环日记,即把班级里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可由5名左右的学生组成,小组的成员可以为本小组起一个创意的名字来增加日记的吸引力。然后,小组成员自选出本组的组长,组长根据表现不定期地调整,轮流担任。小组长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论文的主题等。
(二)开展方式
循环日记的开展形式主要的关键在于循环,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参与其中,然后依次轮流循环往复的方式,达到每个人都在日记本上留下“痕迹”,每个人都能读到小组成员的“心声”。
(三)运作模式
循环日记遵循的是“学生写作、朋辈互助、家长参与、教师指导”的模式,具体说来,就是学生是写作的主体,同时学生之间的互相阅读,家长参与并反馈,然后由教师指导。
二、循环日记在写作课教学中的运用
(一)教学方式上的循序渐进
低年级的孩子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难以形成完整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是和孩子的身心发育同步发展的,因此,在循环日记的教学指导中,要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因此,在教学阶段上,我采取“写好一句话—写好一句不一样的话—写好一段话”的方式推进。
例如第一阶段的循环日记的教学中,我会定下一个要求,让学生写一句完整的话,必须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种要求的句子练写之初,可用课文中的句子做例子。如“今天,一年级一班的同学去动物园参观”,对这样完整的话,让孩子明白这句话包含了哪些要素:什么时间?(今天),什么人?(一年级一班的同学),什么地方?(动物园),做什么?(参观)。孩子们明白了一句完整的话包含的要素之后,让学生按照这样的句式进行模仿。“爸爸吃过早饭马上去工厂上班。”“星期六,我和妈妈去公园玩。”通过初步的模范和强化训练,学生就能写出一句完整的句子,意思完整,内容具体,同时也掌握了写好一句话的基本功。
学会一句话之后,让学生明白,一句话有很多种感情色彩的表达,疑问、感叹等等,这是语言的丰富性。接下来,我会在学生的循环日记中批阅,并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感情色彩表达之前写过的一句话。例如,“今天,我和妈妈很高兴的去公园玩”,如果是感叹句应该怎么表达,应该怎么写。还有,用带有“看、听、说、想、在、把、被”的句式来表达。果然,学生很快地在循环日记中进行了反馈。
在让学生学会各种句式的表达之后,我开始指导学生如何在循环日记中写好一段后。毫无疑问,“句”训练已为“连句成段”的基础。有了一句话写作的基础,写一段后就是写几句不同的话。于是,我又通过指导孩子几种不同句式的训练。如应用“首先……接着……然后”,“有的……有的……有的”“一会儿……一会儿……”等词语进行写话,开展续句游戏等。孩子会自然地写好片段了。而且“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看到孩子们在循环日记本上,写下的这些虽然稚嫩却真诚的话语,我总不吝啬自己的表扬:王茜的表达越清晰了。苏琪的句式越来越丰富了。……循环日记本上总能看到这样让人欣慰的评语。
(二)教学手段上的博“采”众长
除了教学方式上的循序渐进之外,我在教学手段上,采取博采众长的方式,也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在循环日子的撰写中学会发现生活,发现写作中的素材,为写作所用。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低年级孩子学习理解能力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的内控能力弱,情绪突出。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正像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是用来看的,耳朵不是用来听的,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听、感觉。”因此,低年级要写好日记,首先得学会观察。如我是这样教孩子观察香瓜的。周一观察香瓜形状,指导写出香瓜形状特点;周二让孩子触摸香瓜,指导写出香瓜外皮给人的感觉;周三观察香瓜颜色先看表皮的颜色,再看果肉的颜色,指导孩子把应该表达的意思说清楚;周四写香瓜的味道,写一写滋味和吃到香甜可口的香瓜的心情。通过分析比较,孩子们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认识事物的过程,了解到观察时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学会了观察方法,经常这样训练,孩子能轻松、愉快地学会细心地观察事物了。
(二)走进生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点滴是孩子们日记的“源头活水”。为了带领孩子们“走进生活”,我也经常到孩子们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捕捉他们的生活浪花并及时引导孩子记下来,如:儿童节快到了,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他们早就热切地盼望着,我就抓住契机引导孩子睁大眼睛去看看校园的变化,挂标语吗?插彩旗吗?教室打扮了吗?用心去听听这段时间校园的热门话题,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节日到了,你是个少先队员心情怎样?这样随时培养孩子们细心体会生活,用心感悟生活的能力,不仅是写作的需要,而且是发展学生情感的需要。endprint
(三)在教学反馈上集思广益
循环日志,顾名思义,要义在于“循环”,也就是让学生的写作情况在“同学—老师—家长”循环交互进行。因此,每个主体在其中的作用都非常的重要。所以,教师在循环日记的教学中,应该扮演倾听者、引导者的角色。首先,应该对循环日记的组织有一个良好的计划和安排,包括根据低年级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阶段,作出主题的要求和内容的要求;其次,应该在循环日记的评阅中及时作出反馈,对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对学生的问题及时反馈。再次,应该积极与家长互动,循环日记在循环过程中,应该吸引家长的参与,共同见证孩子的进步。
四、循环日记在教学中反思
循环日记在语文写作教学实施近三年来,得到了较好的教学反馈,思考这一形式在教学中的运用,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实现低年级孩子的情感教育
循环日记以独特的形式,吸引了学生,学生在循环日记中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写作情况,也可以学习其他同学的写作情况,一本循环日记记录了孩子们生活的点滴,见证了孩子的成长,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更是朋辈之间交流沟通的平台,这种方式拉近了孩子与孩子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孩子与老师之间的心与心的距离,搭建了彼此之间沟通的桥梁,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了教育的效果,寓教于乐。
(二)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反思,构建了家校携手的教育模式
教师依托循环日记,能直观地看到孩子的写作能力的变化发展过程,对暴露出来的写作问题能够第一时间地进行干预和解决。在这样的教学互动中,能促进教师在教学中的反思。除此之外,在循环日记中把家长的角色纳入其中,也构建了家校携手共同教育的模式。
总之,循环日记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改革创新模式,不仅推动低年级教学手段的革新,更是推动了小学语文教育的思考,本人仅此做出如上的思考,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导更多一线教师、专家共同推动循环日记这一新事物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涓,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新模式尝试—循环日记.[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2]张洪玲,陈晓波.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语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本书编委会.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蔡细珠,女,1966年生,福建龙海人,汉族,现任教于福建省龙海市港尾中心小学,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编辑:马梦杰)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