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等均有重要意义。而语文作为课文文本较多的一门学科,如何利用较多的阅读课程对学生进行深度培养和能力开发,正不断被研究和分析。文章阐述了发散学生思维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几点具体策略。
【关键字】阅读教学;思维能力;发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散学生思维的重要性
(一)学生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受到抑制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所下达的学习任务一般就是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温习课文之类的,很少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利用,阅读教学成为一种单调且重复的过程,缺少了实质性的培养功能。在这样沉寂的环境之下,学生的思维最多只是跟随阅读而缓慢地发生变化,乃至于对文章的理解,也局限于教材或者是教师所述,难以获得真正的感悟。着力于探究如何发散学生的思维,正是为了打破这样一种教学僵局,在活跃阅读教学环节的同时,让学生获得真正意义的成长。
(二)同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相切合
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包含了对文章语段的阅读、记忆、分析、复写等过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一些常用办法和途径,锻炼学生使其获得在语文方面的一些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但是教师方面缺乏引导,学生便更多的是按照一些固定、呆板的办法去完成某项任务,所取得的效果必定不很理想。着力于探究学生思维的发散方法,正是为了以更加科学积极地办法,放大阅读教学的这一系列功效,促进该教学环节达到更加理想的状态。
(三)现代化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
更加科学地发散学生的思维,从现代教学的角度来看,即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如何实现对学生内在素质进行培养的过程,这对于综合素质教育、学生综合发展和科学教育等都是最为直观地诠释,一方面,这鲜明地展现了现代教育的远大目标和核心任务;另一方面,这将是对未来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新尝试、新拓展,它将会带领语文乃至于其他科目教学的深度发展。
二、发散学生思维的具体策略
(一)变更传统式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应当思考如何结合阅读教学的自身特点,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项目进行利用,继而达到发散学生思维的目的,基本思路可以如下:①教学情境的设计,发散学生的思维,必然不能将学生置于封闭沉闷的环境当中,而应当通过构建更加开放的环境,使学生获得释放,例如:课堂纪律的适度放松、师生地位的调整、仿真情节的利用等。②学习任务的设计,主要是变更为学生下达的学习任务,例如将原本的背诵课文变更为课文识记,对于文辞优美的部分,学生可以选择性地记忆,或者是仿写;将原本的朗读模式变更为默读或者是表演,让学生获得多种学习的途径。③教学问题的设计,问题代入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是一种新颖的方法,对于语文阅读教学同样适用,教师通过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在某些方面的探知欲,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例如“你觉得作者写作时候是怎样的心情”“作者希望表达一些什么样的情怀和观点”等类似题目的提出,将成为学生了解和掌握课本的明灯。
(二)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前文提及传统的阅读教学不过是一种枯燥乏味的模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受到较强的束缚,因而难以获得思维的发散,因此改变教学模式对于发散学生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教师可以将阅读教学的时间进行细致的划分,分段进行朗读、默读、精读(重点语段)、摘录、仿写、分析、观点展示等具体环节,实现阅读教学的程序化。学生层层深入地掌握课文的同时,又能够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最终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观点(发散思维形式的表现);另一方面可以将教学模式转变成开放活泼的参与型活动模式,以及通过设立多个类别的活动,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对应的活动进行阅读和学习,例如分设背诵、仿写小组,下达不同的指标,以竞赛的形式开展活动,学生完成一个背诵任务或者仿写任务积累一分,分数高的小组获得胜利,并给予相应的鼓励。
(三)学生个性特征的利用和保护
保护学生的个性特征是当代教育的一大亮点,关键是以此为教学的基点,可以实现教学环节中师生矛盾的有效调和,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增强教学效果。因此,要发散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思维就要承认学生的个性特征,并且思考如何进行利用和保护。首先教师应当对学生群体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包括学生的个性特征、擅长、喜好、行为习惯等,以此作为下一步教学工作的参考基础;其次根据已有的一些学生信息,分别制定学习任务或教学设计,努力做到全面兼顾、普遍提高;再次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特点进行阅读,对于整个阅读教学过程,教师能够做到放手、而不是处处限制,确保学生个性特征的最大化发挥;最后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总结与评价,对于学生在阅读教学环节的收获和见解,只是进行客观了解,而不过多地进行正确与否地评价,需要评价时也尽可能多地采取鼓励评价的办法。
三、总结
发散学生思维需要依靠教学设计和教学情境等,因此对于教师的综合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教师不仅要拥有卓越的教学见地,同时还得具备相应的专业教学知识和教学组织能力,所以要想真正意义上发散学生的思维,根本还是要以教师及配套的教学体制改革作为基点。除此以外,语文教学还应当与其他科目教学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的掌握、教学方式方法的探讨等,实现广泛的讨论、研究和实践的过程,将会提高学生思维发散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何晓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讨论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 ,2012.
[2] 张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适应性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 ,2013.
[3] 程大妹.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J].成功(教育),2013(20).
作者简介:钟莉,女,1976年生,四川宜宾人,本科,教科室主任,研究方向:小学语文研究。
(编辑:马梦杰)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