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作文教学怎样教才有实效

时间:2024-05-10

王志宏

【摘要】作文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有效作文的方法与途径,并通过联系实际重点说明作文教学的难点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我们语文教师都有这样一个共识:阅读教学容易一些,而作文教学难。作文教学怎样教才有实效?始终是众多语文教师面临的棘手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可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明确目标,逐级训练,分解难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确定九年义务教育作文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并且划分四个学段,分别制定了“阶段目标”。语文教师应该根据这个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具体、详细的计划,把握每一学段的训练重点,分解难点,层层推进,才能收到实效。比如,在前三个学段的基础上,第四学段的目标强调“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以及“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有创意地表达”等,旨在倡导学生作文要有独立性、独特性、创新性。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树立写作信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就强调“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到了七年级,语文教师同样应注意学生写作信心的培养。有了信心,作文也就容易了。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营造一个轻松、自信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

(一)鼓励个性,提高成功感

写作“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表明个性的表达式写作的要求。我们反对过于程式化的作文训练,而鼓励学生个性的张扬,“以我口写我心”,成功激励学生的写作欲望。为此,主张关注学生的闪光点,鼓励表扬学生的进步,以点带面,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

(二)共同进步,思维相激

写作时独立思维的结晶,但在训练时也不应排除相互合作,“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其实,在学生交流之中,不同的思维产生碰撞,会闪烁出耀眼的光芒,相互间会生成独特的写作创意。为此,在学生充分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组织学生相互交换思维,也可以在修改阶段相互分享。

(三)创设情境,轻松作文

1.用故事创设情境。学生对新奇的故事总是充满兴趣,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在开始作文之前,讲述一些故事,先让学生进入故事里的情境,受到感染,敞开心扉,产生共鸣,再下笔写作,就会容易很多。比如一个教师在指导《________的苦恼》时,先从自己日常的一件苦恼事讲起,引得学生纷纷把自己的苦水也倒了出来。有的说自己“个子矮”,有的说“长得胖”,还有的说“父母管得严”……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个个敞开了心扉,诉说的“苦恼”多种多样,这样的“诉苦大会”之后,再让学生写作文,自然个个是“真情流露”了。

2.用活动创设情境。叶圣陶曾经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活泼流个不息。”而《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可见,以现实生活为源头来创设情境,进行作文教学,应该是一条很好的途径。教师可以从现有的活动出发,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积累素材。比如,学校开运动会时,让学生记录下某一比赛的过程,捕捉赛场上最激动人心的一刻等等。

3.以阅读创设情境。提供范文佳作,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生写作灵感,也是很好的创设情境的方法。在阅读别人的作品时,我们往往能“勾起”自己相类似的感想。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可以从阅读入手,巧妙过渡,创设写作的情境。名家美文甚至可以朗读,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让学生受到感染,酝酿情绪,为下笔写作提供“精神”准备。

三、勤于练笔,养成写作习惯

提高作文教学实效,很重要的一点还在于让学生多写多练,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九年义务教育后三个学段,对作文教学的量都作了明确的规定:第二、三学段,都要求课内习作每学年十六次;第四学段,要求作文每学期一般不少于十四次,其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课内作文应切实抓好,练出成效。但仅这些是不够的,必须以多种形式让学生经常练笔。

结合课文的阅读进行练笔是一种有效形式。教师应利用好教材资源,为学生的多写多练提供机会,或续写,或改写,或扩写,或缩写等。除了结合阅读的练笔,写日记、周记也是练笔的较好形式。日记、周记可以把生活中看到、听到、想到的随时记下来,内容不拘,形式不拘,可长可短,非常灵活。养成写日记、周记的习惯,不仅能大大增加练笔的机会,而且能使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四、重视反馈,分享心得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制定作文目标时,反复强调学生写作要“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与人交流”“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教师应该在作文教学中贯彻作文“分享”理念。首先,分享让学生有所成就感,笔记只有好的东西才能分享。自己的习作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对每一个学生而言,都是最好的表扬,也是他最大的兴趣源泉。其次,分享让思想产生碰撞,心灵得以沟通。学生既可以产生“深有同感”的认同,也可以表示“不敢苟同”的否定。正如萧伯纳所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我们各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之后我们同时拥有了两个思想。再次,分享可以获得语言积累。学生之间分享习作,不但能互相纠正一些语言表达的不妥之处,更重要的是能借鉴他人习作中的妙语佳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有的教师在学生互相分享习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教师“下水作文”,与学生同题写作,这也是很好的作文“分享”方式,是师生之间的分享。这种方式更能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增强写作兴趣。

基金项目:该文为甘肃省陇南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活动性作文教学”(LN[2012]17)的阶段成果之一。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