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周立柱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非常重要,如果领会得不深入透彻,就会妨碍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学习,而物理概念教学的引入方法,又是物理概念教学至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引进新概念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只有根据具体情况运用最合适的引进方法,才能期待更好的效果。适当的物理概念的引进过程,既能引起学生注意,又能明确概念学习的目的,同时可以激起兴趣,引发学习动机,起到积极思考、构筑知识联系的作用。比如,为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为什么我们采用了“速度”这个概念?大家都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①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②相同路程,比较所用时间,那么能不能用物体运动的路程或通过某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来表示呢?显而易见,不同物体在运动时,时间和路程相同的机率很小,某人驾驶汽车去北京,用了18h,另一人驾车去哈尔滨,用了1.5h,谁快谁慢呢?如何比较,此时“速度”的物理意义和概念就呼之欲出了。
一、引入概念的常用方法
1.演示实验引入概念
例如,在引入“浮力”概念之前,我问学生,你们在水深没胸的水中洗澡,有什么感觉呀?有的学生答:胸闷,喘不上来气。学生回答得没错,但这是关于液体压强的知识,如果再解释,就会降低45分钟的课堂效率。
我在课堂上是这样做的:用弹簧测力计吊起一个物体,然后托在手上,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我们会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那么,接下来再将重物放入水中,会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会变小。由此引入了“浮力”概念,学生很容易被接受。
2.“类比法”引入概念
类比法是将未知概念和已知概念建立联系从而理解未知概念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是归纳法、演绎法所无法比拟的,是很多科学家最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例如,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在引入原子核式结构时将其与太阳系八大行星围绕太阳转动做比较。
再如,在引入“电压”概念之前,通过水流和电流之间的关系、抽水机和电源的作用以类比方式引入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来导入“电压”概念。因为这些方法生动形象,所以学生们很容易理解。
3.“自身体验法”引入概念
“行胜于言”不仅仅体现在做人上,物理概念的导入亦需如此,我所说的自身体验法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过往经历去体会要导出的物理概念所描述的内容。例如,当引入“惯性”概念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感知车辆刹车、加速、转弯等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分析这些现象而导入“惯性”概念。其二是亲身示范体验法,还是引入“惯性”概念,可以让学生在教室内进行加速跑,教师再突然下达“停”的指令,学生自然无法马上停下来。学生通过自身体会或体验得到概念,既体现了知识的科学性,又使学生对该知识印象极其深刻。
4.通过问题引入概念
比如,“人们都说铁比木头重,这句话对吗?"让学生讨论,也有说木头比铁重的学生。但又说不出道理,老师在学生争论的基础上,概括物质的重量,除了与构成这样的物质有关外,与体积也有关系,同样大的铁比木头重。据此引入“密度”概念。这种方法能够引起学生争论,活跃了教室的气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通过物理故事引入概念
通过物理学的话题刺激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这种方法也较为常用。例如,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时候观察身体和水位的关系,发现了求浮力大小的规律—阿基米德原理;还有在学习“杠杆”一节时,我会给学生介绍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学生听了这句话后,个个都把眼睛瞪得圆圆的,想见识一下杠杆的魔力!在引入“磁场”概念时,就可以介绍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故事。
总之,我们要根据故事的特点,适时对其进行地选择运用,才能做到娱乐、教育相得益彰。
6.从旧概念引入新概念
例如,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引入“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从这个速度概念的演变,我们就可以自然地将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的大小第次引入。
7.由逻辑推理引入新概念
例如,学生通过逻辑推理法掌握“电场”和“磁场”这两个概念。正如学习力的概念一样,我们知道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当物体之间发生作用时,物体都是直接接触的。那么,电荷和磁铁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在电荷周围和磁场周围的空间中,有一种特殊物质叫做电场和磁场。这样引进电场和磁场的概念,学生们更容易理解了。
二、引入概念需要注意的问题
物理概念是由物理现象和事实抽象化而来的,用来表征物质的属性和物体的运动状态。任何物理概念都是根据客观事实构筑的,在建造物理概念的过程中,应尽量从具体事例或演示实验出发。我们要对物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然后通过分析掌握现象的本质,并从具体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从而形成物理概念,而在概念制定过程中需注意以下问题:
1.准确性
一个教师的语言正确、生动,学生就会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并且会留下印象,否则学的知识是非常容易忘記的。尤其重要的是准确性,在学生首次接受概念时,如果感受太模糊,就会对概念的理解、记忆、应用产生影响。比如,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从语法角度说,“力是作用”构成合成谓语,“物体对物体的”是作用的宾语,概念中的两个“物体”,说明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直观性
物理概念是由一种从直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而形成的。教师只有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与抽象理性认识相结合,并搭建联系起来的桥梁,才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概念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掌握概念的基本属性。比如,密度的概念是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从这个概念中,学生能直观地认识到,密度是物质的特性,是本身具有而又能与其他物质区分开来的一种性质,比如铁有铁的密度,铜有铜的密度。而且,对一种物质来说,密度与它的体积多大,质量多少,形状如何,是否正在运动等无关。
3.简洁性
物理概念的定义应该具有科学性、正确性、纯洁性及物理性,必须用最简洁的文字来概括。如,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仅用数字就能说明力的本质。“力是作用”力是什么作用呢?从“物体对物体”几个字揭示力的性质,两个物体显示出了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至少有两个物体才能产生力;再如,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为: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里面,“一切物体”说明了定律的适用范围;“不受外力作用”规定了定律的适用范围;而“保持”说明物体具备了“不受外力”这个条件,物体的状态会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原来静止,不受外力物体仍然静止,物体是运动的,不受外力就会维持原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这个定律中的任何一个词语都不能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