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邓丽微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感训,幼儿卓荤;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 诣阕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 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 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 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 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 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 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 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 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2015年文言文选取了《北史·来护儿传》,虽然仍考正史类人物传记,文章在字数上也没有变化,均是600字左右,去年(598字)。但与201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Ⅱ《明史·韩文传》相比较,从所选的人物来看,今年选定的人物距今更远,理解难度自然加大。
从题型看:第四小题顺序陌生,第四题由以往的单个实词考查变成了文言断句(这是全国课标卷继2014年后,第二次考查断句),断句题更能体现命题者对考生阅读文言文的语感和理解力的考查。201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考查断句题时,许多教师和学生觉得出这个题型很意外。其实,早在2014年3月18日,《光明日报》就在其头版头条上刊发了温儒敏先生的《高考语文改革的走向分析及建议》。在文章中,温先生提到:“预计今后断句题和翻译题会增多,虚词的知识性考查会相应减少,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在未来几年的高考语文中还将是文言文选段的题库。”即便我们没有读到这篇文章,也可从人教版必修4教材上《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第60页)的那道断句题看出端倪。所以我们平时的语文活动只要紧紧抓住了“课本”这一根不变的主线,就能够以“不变”应高考试题千姿百态的“万变”。考题的变化是必然的,而一线教师如何能跟上考题的变化,做到先知先觉,从容应对显得格外重要。
说到变化,文言文的第五小题正是依据考试说明加入的新题型。考试说明中给出了一道文学文化常识题,即判断对解鹤、南面、春秋、故事表述不正确一项的例题。2015年新课标卷Ⅱ的第五小题就出了一道文化常识题,即考查古代男子的名和字、谥号、嗣位、对阙表述错误的一项。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熟读考纲和考试说明是必要的。这道题出来后,有很多学生感慨太难了,都没学过,范围太大,无从下手,其实不然。
如对阙的考查,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15届的学生至少在大考中见过四次,其他校的考生应至少见过两三次。第一次在高考中见过阙字应是以下翻译题:
▲(2014年新课标卷Ⅱ·韩文传)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伏阙】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endprint
其中哈尔滨市一、二模均各出过一次。
▲(哈尔滨市一模·李仕衡)顷之,河北阙军储(缺少);
▲(哈尔滨市二模·翟銮)服阕,久不召(结束、服丧期满)。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三模·范质传的翻译题(1)又再次直接考查阙的含义。
▲周祖自邺起兵向阙,质匿民间,物色得之,喜甚,时大雪,解袍衣之。(5分)(1)翻译:周祖从邺地起兵攻向皇宫,京城纷扰混乱,范质在民间藏身,周祖搜寻找到了他,非常高兴,当时下大雪,周祖解下袍服给范质穿上。(采分点:阙,皇宫;物色,搜寻、寻找;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以上每点1分,共3分;句意通顺2分。)
一个阙字我们见了四遍,我们的学生又怎能不会?再如嗣位这个文化知识,只要将自己平时看的电视剧比如《甄嬛传》稍加迁移就应知道此选项是错误的,就连皇后都会介意自己是嫡出还是庶出,更何况皇子了。考生也就应知道长子和嫡长子的区别,那是能否继承皇位的区别。大家看,第五题实际是个纸老虎,看着难,实际简单。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完全脱节,学是学,娱乐是娱乐,合理的、必要的知识迁移不够,所以学生在各个选项间纠结,浪费了时间不说,也选不出正确的答案。
至此,我个人认为这道貌似与文本联系不是很紧密的第五小题,无疑变相地考查了考生的知识储备、文化水准与迁移能力,这道小题使得以往单纯靠最后半年或几个月再学语文,高考前突击而没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考生无所适从,也就不能自如应对这道新考题。可以说这道小题更好地展现了语文考卷的魅力。相对前两题而言,第六题则更直接地检测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功底,检验了学生单位时间内是否明了作者的态度,考点明确且全面是文言考题的“常青树”。
文言文的另一道常青考题便是第七小题——文言翻译题,分值占文言文总分的一半之多,而我个人认为在未来几年文言翻译的分值一定还会上升。从今年文言文翻译的考点来看,命题者主要考查考生的三种能力:课本迁移能力、语境义把握能力、文言现象掌握的熟练程度。课本迁移体现在,如,兴:兴起,出动,发动;幸:驾临,巡游,出游,到某地处;咨怨:咨(叹息,课本中曾学过“侧身西望长咨嗟”)怨:怨愤怨恨即可。抱恨中的恨字是遗憾的意思,这个恨字在课本中出现过,如“此三者,无遗恨也”。可见课本迁移是必要的,而语境义的把握则更重要。如军旅结合语境应翻译成战事、战斗、战争或军队,可学生却将第一句中的军旅翻译成了“陛下用军队旅游或用车驾”,很显然不明句义,无法得分。又如“深恐非宜”应翻译成“恐怕很不合适”,但考生却翻译成了“十分恐怕不合适或令人深深恐怕不合适”。再如,“抱恨泉壤”应翻译成“只能抱恨于九泉”,但我们考生却译成“全都怨恨吵嚷像喷泉一样” 。这样只是单纯地落实字句,而忽略了语境内部的正常表达与逻辑顺序的翻译,成了有语病的话,是万万不可的。同样,文言之所以称其为文言,是因为它有自己特定的语言现象,考生作答时一定要对文言现象敏感,熟记于心。如:词语“凶逆“放在动词后面一定要翻译成名词性,即凶恶的叛逆或叛贼;“泉壤”翻译成地下、死后都可(黄泉之下);“知复何言”要处理成宾前,即(言何)能再说什么呢?
如果考生能揣测出命题者的意图,再次面对这两道翻译题时就不会出现10万份卷子满分的只有9人的情况。70%左右的学生得分5.46分,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Ⅱ文言文翻译的总平均分为4.9分。面对这两道得分并不高的翻译题,我们不能不负责任地指责题目本身,从难度系数看0.49,而我们衡量一道好题的标准是在(0.44—0.68)之间。所以我个人认为它符合一道好题的标准。我想这个分数应引起我们一线教师的足够重视,进而有效地指导今后的文言教学。
[作者系哈尔滨市第九中学语文组梯队核心成员,高三学年语文组备课组长。2014年两次做客哈尔滨名师在线直播间,主讲高考中的两大考点:实用类文本和诗歌阅读,受到广大家长与考生的欢迎与好评。]
E-mail:lili79928@163.com
编辑/李莉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