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韩广琳
2005年元旦前夕,年仅13岁的天津少年张潇艺从24层楼上展开双臂,以飞翔姿态,一跃而下,去追寻他在网络游戏中的英雄……这位网游少年的离去,给他的父母留下了无限痛苦,给社会留下了更多遗憾,也给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留下了无尽的思考……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特别是网络不良信息对我国未成年人成长的危害越来越让我们忧虑。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近的统计,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上网人数占15.1%,学生上网人数占23%。网络不良信息主要包括淫秽、色情、恐怖、暴力、邪教、赌博、反动、迷信、诽谤、谎言、谩骂等对未成年人成长有害的内容,对未成年人来说网恋和不适合他们玩的网络游戏也属于不良信息。据统计有46%的上网者曾有意或无意光顾过不良信息网站。可见研究网络不良信息对我国未成年人成长的危害及对策十分必要。
一、网络不良信息对我国未成年人的危害及表现形式
1.对生理、心理行为的危害
(1)妨碍生理的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大脑的发育。
未成年人正处在长身体时期,长时间坐在电脑前,会令他们腰肌受损、视力下降、精神疲惫,身体长期受到电磁射线的辐射,影响健康。经常无节制上网的未成年人会造成左前脑发育不良,语言表达能力下降,阅读、书写能力下降,思维混乱等。
(2)造成情感冷漠、孤独、空虚,进而可能会出现 “网络自闭症”。
情感冷漠主要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如对亲情、友情表现冷淡,对周围的事物失去兴趣,内心体验缺乏,面部表情冷漠、呆板,严重时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漠不关心,悲观失望,消极厌世。网络环境很容易加剧自我封闭,造成人际关系淡化,出现人际情感的逐渐萎缩和淡漠,进而出现 “网络自闭症”。
(3)造成冲动、暴力,以至于诱发犯罪行为。
调查中,当问及“是否会用游戏里的武力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不高兴的事”时,7.5%的人回答:“是”,57.8%的人回答:“说不准”。从这一点看,如果缺少正确的引导,网络暴力内容对未成年人潜在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未成年人正处在“心理断乳期”,如果长期沉溺于网络的暴力游戏和黄色信息,容易诱发未成年人犯罪。
2.对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危害
(1)弱化道德意识,导致社会责任感缺失,缺乏诚信,是非观念混淆。
网络具有隐蔽性,是使未成年人道德弱化的主要原因。据调查,有31.4%的未成年人并不认为在网上撒谎是不道德的;有37.4%的未成年人认为在网上说粗话、脏话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更令人担心的是有24.9%的未成年人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未成年人道德意识的弱化会直接影响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在无约束的环境下,人的某些潜在的不良心理会得到强化,其中撒谎是最为严重的一点。如果长期下去,就会使未成年人失去起码的诚信,而且对周围的一切都采取不相信的态度,混淆是非观念。
(2)造成团队精神下降,影响社会化进程,影响学习和工作,甚至不利于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
网上交流缺乏团队的合作,极易造成未成年人团队精神下降。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由于虚拟网络世界的介入,使未成年人的角色学习发生断层,这对于一个正处于社会角色不断转型的未成年人来说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沉溺于网络的未成年人影响正常的学习和工作已是不争的事实。即使网络用于学习,如果学生对工具和技术过度依赖,碰到困难就求助于技术,也可能会丧失独立思考的空间,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不利。
二、避免网络负面影响的基本对策
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承担起对网络时代未成年人的教育责任,使未成年人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在社会上,网络道德教育都有人管,不让未成年人有教育和管理上的真空。对未成年人上网正确的做法是“堵疏结合”,把握二者的辩证关系。
1.家庭应真正担负起监护和教育的责任
家长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不能放松对未成年人上网时间和上网内容的监管,决不能把责任推到学校和社会。家长应多了解孩子在学校和社会上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家长要以疏导为主,要理解、尊重未成年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孩子平等交流。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应加强自身的网络知识,引导孩子健康上网,培养他们的信息素质,提高未成年人自身对不良信息的防御能力。
2.学校应制定未成年人网上道德行为规范,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探索网络时代德育工作新思路
未成年人上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应当正确地引导并加以规范。学校应制定未成年人网上行为规范,要让未成年人懂得,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同样需要道德规范。学校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在德育课中补充网络道德教育内容,在课堂上、教材中、网站里、媒体间进行网络道德的宣传,要开设网络安全防范教育课,并加强网络法制教育。
互联网具有平等性和交互性,强调大众参与和人与人间的互动,这就使未成年人不再轻易接受德育工作者的灌输,要求平等的对话,对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提出了挑战,使传统的德育工作方法受到了冲击。在网络时代,德育工作将更多地依赖于“交互式” 的信息传输方式,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将变成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探索德育工作新思路,适应网络时代素质教育的需要。
3.动员社会力量建设未成年人网站,占领网络宣传阵地,加强网络立法
要建设一批健康、文明、科学,对未成年人起正确导向作用且富有吸引力的网站,同时,大力组织开发具有我国文化特色、主题积极、内容健康而又情节生动的学习软件和游戏产品,是占领网络这个思想教育阵地的主要方法。互联网也是一场与未成年人“争夺眼球的战争” ,必须主动出击。这就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特别是少先队组织、共青团组织、政府部门、学校等一齐动手,抢占网络这块宣传阵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动员全社会力量全面整治网络不良信息,加强监督和管理力度,时刻监督网络服务场所的经营行为。
我国网络立法滞后于网络的发展,要尽快修订、补充、完善相关的法律内容, 以适用于对未成年人网络权益的保护。从技术上提高网络防控能力,应该大力研究开发网络安全防范技术及产品,全方位地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护航。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编辑/于赫
E-mail:hehe625@126.com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