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积极思维更益于发展语言表达

时间:2024-05-10

◇聂 闻

关于“人为什么要写”这个问题,我在前些年写的文章中有过类似的表达:人的感官受到外界的刺激,引起人思维的动,思维的动带动情感的动,在思维与情感的共同作用下,情动辞发,人有了表达的需要,于是有声的口头语言产生。语言,是思维与情感完美的结晶,一段完整的语言表述,一定都有两大内核——观点与情感。但口头语言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如果不借助音像设备,是不能记录与保存的(传说虽然有一定的信息保存功能,但在信息保存的过程中走样走得太厉害,信息无法得以固定)。因记录与保存信息的需要,就出现了文字,文字是书面语言。书面语言的出现,在人有感而发的情况下,为口语表达变成记录提供了可能。口头语言,往往只用于“现时”交流;书面语言,记录保存信息后用于日后交流。

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准确地表达人的思想与情感是第一要务。为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人会积极寻求最合适的词、语气、表达方式。人主动寻求表达思想与情感的过程,是一个创生的过程,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表现。在我国,刻在龟甲与兽骨上的每一个符号,都具有开天辟地的创造意义与价值。随着古人对自然、社会认识得越多,信息记录保存得也越多,人再到有感而发的时候,就会想到某个(些)先贤曾经表达过与自己眼下一样的思想与情感,于是人便不再去积极思考如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而是直接拿先贤的言语来表达自己此时的情感,引用便出现了。当我们想表达对心仪女子的爱慕之情时会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当我们感叹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时会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当我们蔑视权贵,对人格尊严、自由充满向往时会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当我们胸怀天下心系苍生时会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所有原创都是主动寻求表达积极思维后的成果,不再寻求完全的自我表达,就可归为消极思维的范畴。我们为什么要引用,或引用有什么好处?

我觉得,引用至少有如下三点好处:一,自己不用再苦思冥想却能表达一种成熟的、被人广为接受的思想与情感,最为关键的是可将之充当自己的思想情感,而且引用别人的这种表达可能比自己要表达的还要好出许多倍;二,引用先贤的名言抒情言志,不管自己的地位、身世如何,立马让自己的精神追求、境界与先贤保持了同一高度;三,引用先贤名言,还可以体现出自己博闻强识的能力修养,让自己的言辞雅起来。因此,写文章时引用极受人青睐。

要提引用,不得不提积累。因为没有积累,引用就无从谈起。在语文教学中,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可以看成是积累。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会让学生读、抄、背课外一些读物上的内容作为积累。为什么我们语文老师会这么热衷于积累,而不让学生寻求积极地自我表达?上文已提到,自我表达是运用词汇来表达思想与情感的一种创生,是创造,其虽然是一种积极的表达,但其难度何其之大。不少时候付出努力却没有结果或效果欠佳,这就让积极的表达变得有些虚无缥缈。积累就不同了,将现成的表达拿来记背,记住了,背会了,就是成效,若能引用、转化,落地便已锤实。与其追求一种心里没有底的积极表达,哪如落实一种现成的、看得见的积累更为务实?

在这里,说积累和引用是一种消极的思维方式,只是相对而言的一种说法。因为记忆的过程,其本身也是思维运转的过程,引用的时候,从记忆储备中提取怎样的内容才是最符合自己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也是思维运转的过程。只是无论积累还是引用,相对来说,创生的成分较小,但并不是没有思维参与其间。无论是积极思维还是消极思维,只要有思维活动的过程,就是对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淬炼,就会促进人心智的发展,从这一点来讲,无论是消极思维还是积极思维,对人的成长都有积极意义。思维品质的高低决定语言品质的高低,因此,只要能提升思维品质,就会提升语言的表达品质与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