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巧用劳动契机,丰厚作文体验——以六年级上册习作单元“______让生活更美好”为例

时间:2024-05-10

◇山东省东营市实验中学 张荣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提出“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应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增强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其实,劳动就是一种很好的语文学习资源与途径,也是丰厚学生作文体验的一把金钥匙。***总书记也指出:“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语文和劳动看似是两个不同的学科,实则确有紧密的联系。尤其在作文中,情感体验的缺失,很多虚假的、违心的内容,充斥于作文之中。劳动的开展,将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效地解决习作中情感体验缺失的问题。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主题为“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下面,我将以本次作文为例,谈一谈劳动与作文的结合,更能丰厚习作体验。

一、依托劳动实践,创设作文情境

要想实现作文与劳动的有机融合,需要依托劳动实践,让学生有一定的劳动平台和实践情境,并能从中筛选出典型事例和材料,从而写出自己的生活体验。

翻开课本,我们看到的是“诚信”“梦想”“创意”“旅行”等词语。然而,这些词语并不能调动学生当时真实的情感体验,当然也不能写出太好的作品。本次作文教学,结合劳动主题,我们可以将劳动二字细化为具体如“种花”之类的词语,确定与劳动有关的具体事情。接下来,需要梳理写作思路,迅速链接到自己曾经的劳动记忆,选择印象最深、最难忘的劳动经历,细致刻画自己的劳动场景,回顾经过并记录自己的体验,写出劳动带给自己生活更美好的感觉。

先看一段笔者指导学生后的作品:

我先要用木条将风筝的骨架做好,一步一步用力地压着,可是,它调皮得很,稍一不慎,没压严实,便突然“弹”起来,前功尽弃。我很懊恼,尽力遏制自己的坏情绪,无奈只能重来。百转千折完成后,再找来薄薄一层纸给它糊上,虽是白纸,但却也有那“味儿”了。以前我太顽皮,喜欢拿画笔蘸着绿颜料,涂成老家麦田的一片嫩绿色。最后便是放线了,奶奶很宠我,给我一大团线来作风筝线,我总因这个扬起嘴角。好了!这,便成了!当风筝高飞之时,便是我们最向往之时。我拉着爷爷的手,我们一起放风筝。待风来之时,便是最佳之时,用手拉着那嫩绿的风筝,在麦田里跑来跑去,欢呼着,蹦跳着,喊着:“风筝飞起来了!飞起来了!”看着风筝被吹上天空,慢慢翱翔,便有一股喜悦的暖流涌上心头。

小作者在农村体验了很多劳动,但让她最为难忘的是制作风筝的经历。在片段中,她回忆起自己儿时做风筝的情景,从懊恼到一遍遍耐心制作的过程,到调皮地涂色,再到成功的喜悦、放飞的欣喜,这是许多人未尝试过的快乐。制作风筝这一劳动实践中的典型事例,将习作体验丰厚起来,实现了习作与劳动的完美融合。

二、搭建课文支架,丰富情感体验

本单元的习作写的是生活中的美好,我们可以在《竹节人》中找到表现生活美好的地方。文章第二段写道“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因喜欢而着迷,因有乐趣而着迷,一个“迷”字,充分写出了斗竹节人深深地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而竹节人为什么让“我们”觉得生活更美好呢?后面写到“我们”制作竹节人的劳动过程,斗竹节人的乐趣。斗竹节人的乐趣是怎么写出来的?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从同学们到老师,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都在侧面表现竹节人的有趣,都在写竹节人让生活更美好的事例。很多美好都是通过具体的事情表现出来的,情感体验需要将具体的事例描写得生动具体,这样,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回顾制作竹节人的劳动过程,这是后面美好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对其进行的修饰和改进,更是增添了它的多样性和乐趣。而情感体验的最直接表现就是斗竹节人,在斗的过程中,情感体验不断得到丰富。

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利用课文搭建支架,有助于让学生将课内所学转化为一种可以操作的写作方法,形成写作的一种技能,也有助于学生在习作中能够有效合理地利用课内所学。学生在习作中,也会回忆自己的劳动,回忆自己要写的事例,继而展现细节,表达美好。本单元的主题我们可以定义为劳动,接下来补充一个具体的题目,在不断注意细节描写的前提下完成习作、修改和完善习作。习作的内容是花仙谷劳动研学,项目任选。出发之前,我给班级学生提前布置作文要求:关注研学中的劳动细节,认真听讲劳动注意事项,亲身参与劳动实践,选取一项劳动进行细致叙述,写出带给你的美好。

到了花仙谷,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一片空闲的土地上种玉米。先是除草,再是根据画线分配合适的间距挖好坑,然后将工作人员提供好的浸着药物的种子种下去,盖土,浇水,平整土地。伴随着太阳升高,气温越来越热,学生们的汗水止不住地滴到了土地里,此时,他们更明白“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含义。完成后,我们换了个地方又种植了丝瓜,还去室内学做了艾条。学生们从不会到探究到学会,整个过程中,有失落,有惊喜,有合作,有收获,情感体验也在不断变化。

三、反思劳动收获,评价生活体验

习作完成之后,要抓住时机进行反思与评价,这也是再次进行劳动与习作的连线和深化。

首先,我们进行了片段展示,学生们共读并分析交流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生活情感体验,是否写出这项劳动是怎样影响生活的,它为什么让你觉得生活更美好。在评价时,尤其注意结合有没有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有没有运用侧面描写、神态动作描写等多种方式表达出真实情感体验。接下来分析是否通过事情的叙述,展现了自己的情感变化过程,片段中的手法和语言等能否体现自己的情感。

其次,师生合作,共同修改。分析完成后,如果没有师生合作修改这个环节,有的学生还是不清楚如何修改。在师生合作修改中,为什么修改和怎样修改会给学生们形成一个示范,完成后,回归到个人修改就简单多了。个人修改完成后,可以同桌互评、合作修改,可以小组交流、不断完善,也可以仔细誊抄、提交老师。在这个活动中,劳动与习作互相结合、不断碰撞,促使情感体验得以真正发生。

这个环节,需要学生们提高自己的反思与总结能力,从刚才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中汲取写作的智慧,多进行思维的提升和写作过程中的总结,让写作和真情的表达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总之,在劳动的情景中实践,巧用劳动契机,才能丰厚作文体验。在回忆中选取典型事例,配合事情的叙述,结合多种表达方式。这样的写作课不只是一次劳动加写作和评价,也是一种劳动教育的精神洗礼,更是语文要素在写作中的完美落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