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人民路校区 周 娴
小学生面对作文,不是没有内容可写,就是表达不够准确,写出来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针对这方面的问题,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如下三个方面来开展作文教学,可较为有效地解决小学生写作文时面临的作文能力问题。
陆机在《文赋》中曾这样写道:“瞻万物而思纷。”这句话包含这样两层意思:一是人的思想、情感由人感知,接触外界引起;二是目之所及一切事物,都可成为思考、写作的源泉。这既指出情思所起何处,又指出生活中的人、事、物是作文内容之源泉。道理大家都知道,但如何让生活真正成为作文的源泉,才是摆在师生面前的那道难题。
跟学生讲“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那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一点作用都没有,生活,特别是“双减”政策之下,小学生的生活内容一点都不少,生活的内容也很丰富,引发学生情思涌动的内容很多很多,学生缺少的是不能将生活内容转化为作文内容的能力。如何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让生活根植作文才是语文老师要做的事情。
如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是“多彩的活动”,是学生课外生活与作文素材最为密切的一次单元作文。要想写好这次作文,唤醒学生对昔日课外活动的回忆,是作文内容所在,也是这次作文成功的关键。如何唤醒?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展开:
1.唤醒可写的活动。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参加过的活动,都属这次作文可写的内容。校内的有:学校组织的各类朗诵活动、拔河比赛、广播操比赛、歌咏比赛、“六一”儿童节的文艺表演等;校外的有:看望社区里的孤寡老人、植树活动、做环保小卫士、参与过的研学活动等。当然,这里提到的只是最具代表性或典型意义的一些活动,学生实际参与的活动,远比这些丰富得多。教师所做的工作,就是唤醒学生曾参与过的活动的体验,从这些活动中选取印象最深刻、最有价值或意义的那一次活动来写。
2.唤醒活动过程中的场景。这次作文要求中,强调这次活动是学生亲自参与过的。这是因为只有亲自参与,才能深刻而细致地体验、观察、感受、了解这次活动,才能谈得上准确地写出这次活动,才能解决作文内容的问题,才能生动具体地写出这次活动的经过。要想让活动经过写得生动具体,就需特别描写活动中的场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唤醒活动的整个过程与场景,因为活动是学生自己参与过的,所以活动中曾有过哪些言语、动作、神态、心理等,写作者都是比较了解和有体会的,这时教师可能只需给学生出示活动时个别学生的特写照片,就会带动其他学生想起活动中自己的感受与体验,从记忆中提炼出作文的内容。这次作文中,除了需聚焦活动个体之外,还需关注整个活动中场面的情况,由作文中“点”与“面”的结合,共同还原生活中火热的场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这次作文成功的表现,实现作文与生活的融合是这次作文的目的所在。
这次写作不仅要让他们在学校、课堂体验、感受属于他们的校园生活,还要让他们到社会和大自然中去感受生活、领略社会风情,让火热的生活内容成为作文素材,对生活的品味与体会成为作文表达的源头活水,学生作文才不缺鲜活的素材、生动的内容。
要想让作文写得生动具体,光有生活素材储备是不够的,还要有对表达方法与言语的积累。课内对教材学习研读,本身就是一种积累。从课文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积累写作文时最常用的词与表达方法。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抄写、摘录他们喜欢的词、句、段甚至表达结构,这是大家最常用的言语积累方法。但仅靠这两种最常见的积累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与时俱进,利用、创设各种平台,指导并丰富学生一切课外可以积累的机会。
1.在班里设立读书积累平台。首先,让学生将家里自己喜欢的书拿到学校,做好整理登记。这样学生利用课间时间,可以随时随地翻书,提倡看到新奇、有趣、喜欢的句子就记录下来。这之后,利用班级后面的黑板、教室里较大面积闲置的墙面,将学生读书中摘抄的精美语句,以书签或学生喜欢的各种形式粘贴出来展示,实现阅读与摘抄内容的共享,创设浓郁的读文、品文氛围,将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每个学生贡献的只是一条信息,却可以得到全班同学分享的读书所得,这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积累的实效,为学生写作文时词、句的运用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除设立积累展示平台之外,我还针对学生积累的状况,采取了分类积累与主题积累。当发现学生作文中不能突出人物性格或形象特点时,我就引导学生积累描写人物的语句,从神态、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与积累。通过大量积累,不仅让学生在写作文时拥有了丰富的与人物相关的词、句、段,还让学生学会了用怎样的词、句与来突出人物的性格与特点。当发现学生的景物描写不够优美时,就引导学生集中收集景色描写的词语;当发现学生对修辞方法运用不够恰当时,引导学生积累有关这些修辞的语句。通过积累让学生对各类的描写方法有深入的了解,解决语言优美与描写生动的问题。主题积累,就是在单元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的积累更系统、集中,更富有实效。
2.制定各种阅读积累的激励机制。当班级中有了阅读积累的学习氛围之后,如果不制定与阅读积累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单靠学生一时的新鲜与热情,这种学习兴趣是难以维系的,阅读积累的最终成效是有限的。为此,针对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的特点,可以奖励学生符合特点的“封号”,如“本月最精美语段积累者”“本月最精巧结构积累者”“本月词句积累大王”。身份或头衔设置越多,积累分类就会越精细。学生发现了自己在语言积累方面的特长与价值,就会加强自己阅读积累的长处和特点的认同感,在阅读积累时就会把这方面的内容做到极致。每个人都在自己擅长且喜欢的方面发展,就为作文中突出写作者的个性、特点做了准备,出现在学生作文本上的作文就不再是千篇一律的状况。除了针对学生个体阅读积累特点给予头衔封号外,最好还要让这些虚拟的封号形成积分,让积分能够兑换一些更加独特的荣誉或权利,从而让学生的付出产生实实在在的实惠。如积分达到一定量后,可以免写一次语文作业,可以当小组长,可以当语文课代表等。语文的学习,不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吗?大量、有效的言语积累,不正是语文素养培养的一种表现与途径吗?所以,不用担心因为执行了一些特殊的规则或给予学生一些特殊的权利,会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学习目标的达成。相反,学生会珍惜自己获得的荣誉和权利,会更加努力让自己的特长成为他人学习、追赶的目标。
每个月结束,我都会给班里学生或是给予身份,或是给予小奖章,或是通过上面两者获得的积分给予获奖的孩子精神的、物质的奖励,并把获得奖励孩子的名单、照片在班级荣誉榜、家长群、朋友圈进行展示,使孩子们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
有了作文素材与词汇积累,还要强调文字的表达能力。我国有句俗话:“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作能力的拥有也是一样,需多写多练,才能获得。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写作是一种技能,宜于在实践中反复练习”,写作文,只有练习得多了,熟能生巧,用文字表达思想与情感才能得心应手。如果光做到“读书破万卷”,却从来不动笔,还是写不出文章来,学不会写作。
关于多练,我采取课内与课外练笔相结合的方式。课内采取随课练笔,针对课文中内容上的留白可以练笔;某一种新出现的表现手法,可以进行练笔;某一处精妙的刻画,可以仿写练笔……总之,利用课本所学,利用一切可以转化为练笔的机会进行随课练笔,既深化了对课文的学习,又增加了练笔的机会,提升了学生写作的能力。课外,我采取日记的方式,让学生每天都写下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让学生多观察生活,不拘一格,可长可短,重感重写。让学生在对生活的记录中,不仅找到了可用素材,更是让学生一点点拥有了写的能力。课内与课外练笔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实现了学与用的结合。
对生活的关注让学生拥有作文时所需的素材;积累为学生作文提供表达的词汇与语言;课内课外练笔让学生拥有了写的能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方法再好,都需要执行者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耐力与深入学习的方法。于我而言,作文教学探索之路无终点,我会在日后的教学中深入研究和探索更加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