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学科联手,共建学习任务群

时间:2024-05-1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景秀小学 钟传祎

长期以来,学科分化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严重制约着语文课程的发展,结果导致“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倾向学科知识,语文学习环境依赖课堂教学,语文学习目的偏向应对考试”〔郑桂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建议[J].中学语文教学,2017(03):9-12.〕,语文学习脱离语言实践活动,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难以体现。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有助于打破学科壁垒,确立跨学科学习理念,构建综合性、实践性、素养型的语文新课程体系,确保“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语文学习任务群立足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生活为基础,围绕着一个项目、任务或者活动,创设复杂的、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情景,整合学习观念、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评价等要素,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创新、批判、问题解决等关键能力。“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置了六个任务群,分三个层面: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六个主题。六个学习任务群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生活,着眼于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学习任务为线索,以解决学习问题为宗旨,以交流和表达为核心,凸显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中,开展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丰富的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写作着眼于学习情景、问题和任务,立足学生的学科现实生活和具体情境,通过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整理来达成目标,解决问题,然后分享和展示,用写作的方式来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学习任务群强调表达的全程参与,要求“根据具体交际情景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的表达”,要求写出观察日记、读书心得、读书笔记、活动方案、读书报告、研究报告、实验报告、小论文等实用文体。同时,学习任务群本身为写作提供多样的素材、丰富的见闻、清晰的认识和深度的思维,借助写作可以促进学习任务群的开展,方便合作、探究和分享,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

为此,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写作教学不仅促进学习任务群的顺势开展,而且为作文教学开辟了一条新路。那么,如何开展基于学习任务群的作文教学,确保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和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完成作文训练,提升学习效率,从而更好地践行语文新课程理念,实现学习任务群和学科写作的双赢,本文将围绕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写作策略做初步的探索。

一、结成同盟,发挥多主体教学的力量

学习任务群是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其涉及的内容很多,包括日常生活、传统文化、公共场所、科学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新闻报道、成长故事、古今名人、数字生活等,尤其是拓展型的学习任务群:跨学科学习,要求综合运用语文、科学、数学、艺术、道德与法治、劳动等学科知识,开展活动,进行分享交流,完成日常观察和记录,写出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小论文等。学习任务群的设置着眼于“读写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体现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也对语文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固守一亩三分田,局限于语文的圈子,仍然只是围绕语文教语文,显然适应不了课程发展的要求。语文老师需要跳出语文的舒适圈,要携手其他学科教师,组建跨学科教学联盟,共同致力学科读写训练,尤其是学科表达能力、学科写作能力。

(一)共同培养基础学力

表达力是一种基础学力,是各科学习所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表达力最重要的体现形式就是文字表达,也就是写作。学生的表达力和学科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写作也应该是围绕着学习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技能训练,满足学习生活,呈现学习结果,成为学习工具。学生的写作是一种练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为了一定的语言训练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是学生阶段特有的行为,是和学生的学习密切相关的。学生的写作是语言文字的练习,练习如何有条理地表达观察所得、学习所得、思考所得,在不断的、有层次的练习中学会各种表达方式、行文技巧,学会思考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逐步达到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的写作是为今后更好学习、生活打基础所做的练习,通过练习,更好地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学会恰当表达自己观察、思考、研究、学习结果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和社会沟通交流。

学生的表达力和学科写作能力包括:1.知识(日常生活知识、自然和社会知识、写作知识);2.能力(观察事物能力、表象操作能力、思维加工能力、包括口头和书面两方面的语词表达能力);3.情操(情绪、情感,包括道德、审美、价值等方面的思想观念)。知识主要决定“写什么”,能力决定“如何写”(写作知识也与如何写有关),情操决定“为什么写”。而知识、能力、情操的培养和训练需要所有学科老师的共同努力。各科老师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表达力。

共同培养学生的听记能力和知识整理能力。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来精细复述学习内容,用写作来优化学习内容,建立知识的深度连接,形成立体知识网。训练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听,学会记,学会想,学会整理,把问题变成作文,把对话变成作文,把课堂笔记变成作文,把课后作业变成作文,写课堂实录、观察日记、复习作文、预习作文、学习报告、学习日志、课堂小结等。

(二)共同构建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为了完成真实任务或问题,学习者(学生)和助学者(教师)相互依赖、交流、协作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强调学习者各自分享见解和信息,鼓励学习者通过讨论、探究、追问来达到对学习内容的深层理解,特别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人际沟通、交流、分享、共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一体化和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学习共同体的观点应运而生,与此相呼应的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习作和口语交际整合为表达与交流,在六大学习任务群中也着重凸显表达的重要地位。

构建学习共同体,结成教学联盟,“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共同致力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重要指向。这就要求学科老师要以学科内容、学科任务、学科活动、学科情景为抓手,以语言文字的运用为工具,建立学科间基于核心素养的联系,形成教学联盟,并以真实的学习任务或问题为纽带,在学科老师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学习共同体。语文老师作为共同体的主导者、组织者、推动者,要立足学习任务群,链接学科,充分利用学科情景、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做好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工作,强化学科阅读、写作训练,密切关注学科生活,和学科老师一起理顺学科和语文的关系及各科老师职责,在合作中确立任务群,在实践中加强沟通表达,在分享中达成学习目标,共同推进跨学科学习,优质完成任务群的学习。

二、整合学科,学会用写作的方式去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置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要求“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各科的学习都有阅读、梳理、探究、交流活动,都需要运用学科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也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场景、多样的素材和各种见闻,通过写作去整理学习收获、体验、感受,这样可以更好地深入学习场景,链接学习知识,提升学习效率,强化学习的快乐体验。

(一)记录课堂精彩,分享学习快乐

小学科学课,老师做“水溶解物质”的实验,把盐、沙子、面粉、醋分别放入盛水的玻璃杯中,学生观察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情况,并描述溶解的状态,比较各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区别,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老师要求学生课堂上观察洗手液、胶水、食用油、高锰酸钾、醋加入水中的不同现象,分享观察成果、体验、感悟,并记录发现的各种变化,用文章记录科学课堂。

学生写道:

首先是水+胶水。胶水在水中呈s状,均匀分布,搅拌一下就溶解了。

后来是水+洗手液,洗手液分布得很均匀。它在水中像一团烟雾,也被溶解了。

再后来,林家庚把洗手液使劲摇晃,水+洗手液的瓶子里满是泡泡,像泡泡山。

然后,又做了水+油实验。水和油没有溶解,反而占起地盘来了。油在上面,水在下面。这叫分层。

现在是水+醋。水和醋不像水和油,互不相让,反而和睦相处。醋一到水里,就马上被溶解了。

终于做到水+酒精了。我看到林家庚把装油的瓶子摇来摇去,油都成泡泡了,还在摇。我继续做实验。酒精一下子就跟水混合在一起,不!准确说,是被水溶解了。

科学老师立足教学内容,指导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要求学生用文章记录课堂实验的情况,借助文章的记录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的状态和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学生通过这样的写作,进一步回顾了学习过程,理清了学习思路,明确了学习重点,感悟了学习的快乐,也学会了“根据具体交际情景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学生的文章,既是学习的成果,也是成长的记录,同时可以作为教材的补充,方便教师更好地分析教材,用好教材。对于学习同伴,这样的文章提供了示范,搭建了平台,构建了学习共同体;对于学科老师,通过文章帮助学生巩固了学科知识,训练了观察力、思维力、表达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也清楚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特点及心智情况。

(二)总结学习内容,梳理学习成果

同样是学习溶解的科学课,学生了解了溶解现象,观察了溶解的过程,明白了溶解的基本特点,初步理解了溶解在生活中的运用。围绕着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从多种角度总结学习所得,学科老师和语文老师可以共同布置作文:我在家中做实验、生活中的溶解现象、我学习溶解、我的发现、和同学一起做科学实验、最喜欢的新型饮料、三次对比实验等,学生从中选择一个任务完成。

学生可以用文章记叙学习的过程和自己的思考发现,可以写清溶解的含义,可以介绍溶解现象,可以交流学习溶解的发现。学生写道:“原以为溶解是把物质倒入水中,水的颜色变成物质的颜色。其实,溶解包含着很多学问,跟生活息息相关,绝不能小瞧它。”这样简单朴素的一句话,恰恰真实反映出学生对溶解的理解,看似稀松平常的生活现象,却隐藏着各种科学知识,也引发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从身边的现象中探寻科学真谛。学生的这种朴素认识,源自真实的学习情景,借助课堂的动手实验,通过解决问题而获得,并借助语言文字而强化,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学科概念,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而且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很好的锻炼,完全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习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景、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的要求。

(三)拓展学习视野,强化理解运用

学习溶解后,科学教师布置综合性的动手练习:调制新型饮料,举办新型饮料产品发布会。语文老师布置作文:我配置的饮料或新型产品发布会。课堂上,学生上台展示自己配置的饮料,以“新型饮料产品发布会”的形式,召开“记者招待会”,请产品开发人员上台展示产品,介绍产品,回答“记者”提问。

“新型饮料”产品发布会

一个星期前,老师叫我们调制一种新型饮料。

这节科学课老师让我们来一个产品发布会。老师的要求是介绍清楚产品名称、配制过程,说明科学原理、营养成分,还不能少了口感、色泽、定价、广告词等。

产品发布会开始了!

“一号产品”的制作者是李畅宇,她为产品取了一个名字,叫“五谷丰登”,是由红豆、绿豆、红枣、花生调制成的。李畅宇为“五谷丰登”定价13.5元,广告词是“饭前饭后喝一杯,Oh,yes!”

“二号产品”登场!二号产品的制作者是管胜仲,产品叫“阿红宝”,配料是:阿萨姆奶茶、冻茶、冰红茶、少量的水和冰糖。“阿红宝”定价3.50元。广告词是“一喝精神全脑,二喝永不疲劳”,它有提神醒脑的功效。

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生活,美化生活。科学知识更是如此。日常生活中的饮料就包含着丰富的“溶解”知识,学习“溶解”也是为了更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经常喝各种饮料,饮料中溶解了丰富的物质。学习溶解,要求学生根据溶解知识,配置新型的饮料,举办“新型饮料”发布会,这是基于学习内容的拓展,更是最好的作文素材。科学课“创设了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这一情景符合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和螺旋式发展,基于真实的问题和生活场景,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水平,建立起了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联系。语文老师获得这一教学内容后,可以提前介入,和科学老师一起设计活动,“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利用学科创设的任务群,引导学生在多样的学习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使学生“提高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和实践创新能力”,“学会提炼、表达、呈现学习成果”,用文章来进行跨学科学习成果展示。

三、贯穿过程,构建完整规范的推进体系

学习任务群以学习主题为中心,以学习任务为要务,以解决问题为根本,以社会生活为纽带,凸显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学科写作着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学习内容、学习情景、学习体验入手,让学生把作文作为学习的工具,作为任务群学习的工具,要求语文老师和其他学科老师相互配合,共同推进跨学科学习和跨学科写作,其基本训练流程为:

(一)整合内容,确定目标

学科学习本身就是围绕着解决生活问题而展开的,每一个学科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运用都关联着学习任务,都链接着语言的运用,都需要阅读和表达。为此,语文老师可以结合学科学习内容和习作训练要求,和学科教师一起组成任务群的跨学科写作团队,共同设计教学,确定共同教学目标、学科训练目标和作文教学目标。如三年级下册,学生学习科学,了解植物的一生,确定共同的目标为:

1.我会根据老师的要求观察植物并做好记录,学习认识植物及其一生中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

2.我能学会对植物的观察,进一步训练观察方法,养成观察习惯。

3.我会运用分解法描写花草树木,写出它们的特点,做到内容具体,条理清楚。

第一个目标为学科目标,第二个目标为学科与表达的综合目标,第三个目标为写作目标。学生在科学课堂,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学会观察植物,并做好植物的观察记录,包括植物名称、生长的环境、根茎叶的形状和颜色变化等,分享观察的收获,了解植物的成长。通过科学学习,学生养成观察习惯,学会观察日常生活,提高观察能力,也为写作提供了素材和能力准备。语文老师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指导学生分享学习成果,完成作文。学生因为课堂上有观察、有记录、有体验、有收获,自然有话可说、有话愿说、有话能说,语文老师的顺势指导,提供了恰当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也就可以达成有话会说的目标,能够“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地表达意思。这样,三个目标相互配合,相互适应,充分体现在生活中学科学的理念,体现在学习情景中运用语言文字的理念,体现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体现课程内容的深度整合。

(二)创设情景,丰富体验

学科教学围绕着某一个知识点展开,联结着日常生活,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观察、讨论、探究、思考、实验、练习、比赛等,师生广泛而多层次地互动交流,一起经历知识的发现、困惑、思考、提炼、总结、运用的过程。比如认识植物,科学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观察、实践和探究活动,观察校园和周边的大树,看到树瘤、叶片、果实、树皮、小动物、鸟巢、苔藓等,树木长在哪里,周围环境如何,远看大树形状是怎样,由哪几个部分组成。观察校园里的小草:它们叫什么名字,生长在什么地方,它们的颜色及样子,不同的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它们和大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这些学科活动链接生活,形式多样,情景丰富,体验细腻,加上科学老师的指导,并贯穿表达和记录、分享,为学生写作打好了基础。语文老师的介入和跨学科的写作指导,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升学生用写作去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写作和科学学习双赢。

(三)强化表达,乐意分享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习情景,其他学科老师指导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收获,总结学习内容,梳理学习思路,提升学习效率。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观察物体,课堂上老师指导学生选择教室、校园、社区、家里的一样物体,如书、树、文具、玩具、桌子、电视、沙发、厨具、钢琴、广告牌、洗衣机、冰箱、闹钟等,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真观察并记录看到的样子。学生根据要求,认真观察和记录、分享。老师可以结合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有中心地表达。

语文老师结合其他学科学习的鲜活体验和多样收获,及时引导学生回忆课堂情景,梳理学习过程,捕捉学习中的高峰体验,围绕着学习活动、学习内容、知识背景、学科故事、学习经历,确定习作素材,从各种角度来分享学习的收获。可以写人,同学、老师、书中人物,他们的个性、样子、故事、经历;可以写事,我们怎么学习的,学会了什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可以写场景,我们如何讨论、互动、实验、观察、比赛;可以写看图作文、听音作文、想象作文;可以写建议书、感谢信、通讯新闻、童话故事等。

(四)双科驱动,精准点评

其他学科老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用文章来总结记录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成果;语文老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用文章记录课堂情景,分享学习体验,结合知识展开想象,进行创意表达。学科老师和语文老师所进行的表达训练,都着眼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着眼于学生的基础学力,训练学生学会听,学会记,学会整理。这种双科驱动的策略,以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为引领,以写作表达为工具,以核心素养为宗旨,进一步强化在学习中作文、在作文中学习的理念,训练学生听进去,学实在,说清楚,写明白。

学科写作评价首先要关注学科素养,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经验、基本品质、基本态度等。比如学生的数学素养,即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兴趣、能力、直觉、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比如科学素养,一般包括科学知识、科学研究方法及严谨认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各科学习内容作为学科作文的主要素材,那么,基本学科素养就是学科作文所体现得最为基础的内容。写作时,不管以什么形式呈现,都要保证其基本内容叙述的正确、有逻辑性和有层次感。假若一篇文章构思精巧,文采斐然,但其内容错漏百出,这无疑也不能算是一篇好的文章,因为它连最基本的、正确的传递信息都没能达到。要着眼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重点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创意,以及学生在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探究能力,并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发展实践能力,培育创新意识。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落实学科教学中所体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其他学科教师主要围绕着知识表达的准确、清晰和条理进行点评,要结合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从文章中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知识掌握的情况。至于文章结构、语言表述、标点符号、病句错字可以忽略不管,或交语文老师负责。语文老师则更关注作文的形式,即学生作文中的表达问题,涉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达技巧、叙述方式、描写特点、说明形式,行文策略等,围绕着语言的运用,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形象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认识、想法、感受、心得、体会等。

总之,学习任务群是适应新时期课改潮流的新理念、新路径,六大任务群的学习为写作提供了新要求、新思路,基于任务群的写作是课改的潮流,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道路。本文的探索算是抛砖引玉,期待同行的批评指正。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