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解读能力要素,习得描写方法——以五年级静态动态描写景物为例

时间:2024-05-1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凤凰城实验学校 丘苑银

在新一轮的课程标准修订中,“核心素养”成为中小学学科教学的关键词。统编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指出:“教科书的编排意图是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小学习作中一个核心要素就是能“运用不同的描写手法描写人物、场景”。那小学生的描写能力是指什么?训练小学生描写能力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们有效运用描写?这就要关联到我们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我们通常所说的描写能力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描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小学三到六年级的单元习作训练中。通过描写,我们才能感受到“身临其境”“呼之欲出”“跃然纸上”“惟妙惟肖”“生龙活虎”。描写如此重要,小学生掌握描写的前提又是什么?是先学会观察鲜活的世间万物,描写是对观察事物产生的主观美感的呈现,赋予了万物丰富的内涵。此时观察不只是看,而是思考和鉴赏,是作者通过主观的加工、选择、投射后的描写。可见描写是多么的重要,是形成欣赏和鉴赏能力的基础。

一、聚焦梳理单元要素,勾连贯通能力层级

具体到每个单元,又更清晰发现描写能力训练的重要性了。

三至六年级习作描写能力训练内容与要素

四年级上册自然之美 推荐一个好地方(写出推荐的理由,吸引大家去看看)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的理由。策略单元小小“动物园”(把自己的家想象成动物园,分别用一段话写一写家里的“动物”)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留心观察 写观察日记(试着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 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四年级下册田园生活 我的乐园(把自己喜爱的一个地方介绍清楚,写清楚为什么喜爱)写自己喜欢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动物朋友 我的动物朋友(通过具体的情境、故事写出动物朋友的特点)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动物的特点。习作单元游 (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一个地方,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 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五年级上册万物有灵我的心爱之物(写一写自己的心爱之物是什么样子的,怎么得到的,为什么会成为自己的心爱之物,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写出自己对一种事物的感受。习作单元介绍一种事物(细致观察,搜集资料,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四季之美即景(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变化,写下观察所得)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五年级下册 异域风情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选择一处自己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搜集资料,写一份简介)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六年级上册 触摸自然 变形记(发挥想象,把自己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六年级下册 民风民俗家乡的风俗(介绍家乡的一个风俗,或者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抓重点,写出风俗的特点)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和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特别安排为描写习作单元,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目标是为“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而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目标为“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由此可见,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体会和深层次的感悟是五年级教材要求学生们要掌握的关键能力。与此相匹配的单元习作训练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指向描写表达,强调从课文中学表达,做到读写一体化,用上在教材阅读中习得的动静态描写的关键能力去进行习作训练。

二、准确解读能力要素,精准把握要素教学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要求学生“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这是继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提升和发展。两相比较而言,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应强调“体会”二字,是让学生在五年级上册有了“初步”了解景物描写中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后,能有所体会、有所感受和能在习作中运用,这就为培养学生有初步的鉴赏能力奠定基础。

我们发现统编教材写景文章的序列,从低年级开始着力训练的是学生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且在教材中根据年级的升高提出了找出明显信息、做出简单推断和综合整理信息谈感受的递进式要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异域风情”,编排了《威尼斯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三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主要让学生体会异国风情的动静之美,而略读课文更侧重实践言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同时单元习作“介绍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相吻合,与所学的课文相一致;“交流平台”对本单元学习目标进行梳理和总结;“词句段运用”一是承接了“交流平台”的内容,二是指导学生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表现景物的独特魅力。三是选摘三个名篇句段可以仿练;“日积月累”体会白描手法写景。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对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有所体会和感受。

三、融合教材语用结构,紧扣要素习得方法

吴忠豪曾说过,将语文要素转化为语言能力,这是所有教学内容都应该遵循的规律。因此基于语文要素进行单元读写一体化的多角度、多层次学习活动设计显得尤其重要。

(一)范文支架巧运用

范文是学生习作练习模拟中常见的支架。课文则是习作教学最适合的范文。利用教材中的范文并放大范文的“示范”功能,达到模仿、启发、分析、欣赏等作用。如五年级上册的《桂花雨》与三年级下册的《荷花》,都是表达自己对花的喜爱之情。《桂花雨》在写“摇桂花”这件事时用了一系列动词“抱”“摇”“落”描写动态中的“桂花雨”,“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以及我感叹“好香的雨”,这是通过“事件法”来动态描写桂花纷纷落下如同下雨一样壮观的动态美。

《荷花》最后一段联想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穿着雪白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跟着一池的荷花在翩翩起舞,通过写“我”、风、荷花、蜻蜓、小鱼,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把自己融入这一池荷花池中的愉悦之情。经典课文就是典型支架,《桂花雨》用“事件法”写出动态美,通过描写摇桂花的人的动作、语言,表达出花人相融的情景:人在花中,花在人中;《荷花》中运用“联想法”,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搭建了完美范文支架,写出了花与人合二为一,让自己变成一朵荷花,使得人花一体。

经典的课文片段是我们学生们日常学习模仿的支架,除了上述两篇课文,还有《颐和园》的移步换景写法,《桂林山水》的修辞支架等。范文支架隐藏在我们每一册的经典篇目中,只要我们认真收集,善于学习,就能帮助学生把描写能力不断夯实和提高。

(二)精读例文巧迁移

《威尼斯小艇》全文仅五百多字,“小艇”一词是使用频率高的,在文本中反复出现了9次,围绕小艇的三个场景是:船夫驾船、人们坐艇和小艇停泊。船夫驾船的“操作自如”使得小艇在河道上“挤过去、平稳穿过、急转弯”,这种行驶姿态和人们坐艇时的热闹让我们从中体会到威尼斯的动态美;而小艇一停泊,整个威尼斯都静寂,从而感受到威尼斯的静态美。从这三个场景可以感受到作者马克·吐温写的是威尼斯的小艇,传递出的却是威尼斯的风情,小艇与威尼斯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阅读链接补充两篇文章的节选——乔治·桑《威尼斯之夜》和朱自清《威尼斯》,从这两个片段中再次体会动态美和静态美的写法。

教学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同类范文,充分整合利用好教材中的优质语言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表达“语力”,发现更多的“习作例文”,发现更多相通的表达规律,将自身阅读有效地向表达的方向迁移。让例文意识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强健起来;以课堂为土壤,用好教材,挖掘教材,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写法,在读中学习写法;读后仿照写,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互利共赢。

四、多维融通创意表达,围绕要素写评一致

景物描写的多维创意表达需从以下几步去实现:

1.阅读吸收写景文章。我们透过阅读写景文章,赏析文章中的方法和修辞技巧。如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课文选自泰戈尔的《新月集》,课文从标题、内容、写法处处表现出其独特,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六月里下阵雨,花孩子从地下的学校里跑出来,穿着各色的衣服着急赶回天上的家,向妈妈伸出了双臂。教师可以通过借助故事学习理解课文中独特的表达,作者在文中采用大量陌生化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而且将想象加上拟人手法融入其中,形成新鲜奇特的感觉,我们可以关联《大青树下的小学》帮助学生进一步抓住有新鲜感的词句。平时我们写风是“吹过”“拂过”的,而课文中写风是“走过”:“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这就是说风长了脚,不慌不忙地来了,用拟人的手法,还“吹着口笛”,一比较就能感觉到新鲜感。

2.学习收集描写风景的文段和例文,培养学生多角度比较能力。如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自然之趣”编排的四篇课文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训练学生把握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除《古诗三首》和略读《月迹》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在共性写法中又有不同。同样是静态描写,清少纳言抓住的是色彩的丰富性,他写黎明:从“鱼肚白”的素净写起,到浓烈、绚丽的“红晕”“红紫红紫”,寥寥几笔使人感受到黎明的宁静和祥和。而巴金笔下的大榕树虽也是抓住色彩进行静态描写,却是在色彩的鲜艳度和光泽度上落笔。两篇静态描写的例文让学生浸润于经典文本中,感悟到不同作者使用不同表现手法来突出同一景物的不同特点,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从而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巧用修辞让自己所描写的景物更生动有趣。四年级上册的《观潮》在写钱塘江潮的画面时,通过“白线”“白色城墙”和“白色战马”等系列修辞的巧用,写出钱塘江潮的精妙。《七月的天山》描写“野花”时连用三个比喻排比句式:“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用“织不完的锦缎”“天边的霞光”“高空的彩虹”具体生动地写出了野花这一景物的“五彩缤纷”,这样一来,静态景物被描写得细致入微,收到层次清楚、形象生动之效。

4.学习移步换景及景随情变的写作方法。移步换景描写景物一般多用于游记或者参观文章中,重点训练学生在动态中写景。采用移步换景,首先关注的是景物的动态,景物是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而变化的,抓住的是动态中变化的不同景物。其次是在移步中或者移步后所看见的景物呈现的变化,抓住景物动态变化的多样化,写出景物变化的丰富性、多彩性。最后要把握在移步中景物的复杂化,学会围绕中心多角度展现景物,紧紧抓住移步中的特色景物,避免流水记事。关于这种观察方法,四年级上下册中均有典型范文让学生们学习和模仿,如《颐和园》《记金华的双龙洞》《桂林山水》《七月的天山》等。动态的景物描写对于没有生活阅历的小学生确实需要运用范文进行模仿,能帮助小学生找到从几方面写的写作思路,学生们从课文学习的具体语境中习得语言实践、感悟文本表达范式。善用范文例文,可以引导学生实现从悟到仿,再从仿到创的飞跃。

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结合在一起时,景物的描写才会更生动和更具体。那就要学会在描写时用好“细心观察事物的变化和动作”“运用适当的动词”“加入具体、贴切的形容词”“运用适当的修辞”这四清单。这样一来,笔下的景物描写就会生动具体,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