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给习作搭个梯子——浅谈绘本读写结合的指导策略

时间:2024-05-10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黄山路小学 朱广艳

说到作文,老这样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面对这个难题,我们同时也会产生很大的困惑:在生活中,孩子们能说会道,他们不缺观察力,不缺想象力,不缺语言的表达能力,不缺思维能力,可为什么写不出作文呢?

一、习作难,难习作

作文是一个缜密的思维表达过程,它通常表现的是一个人表达能力的综合素养,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孩子一般的表达能力主要表现在口头语言上面,口头交流的过程中,倾听者不仅可以通过言语本身获得信息,还可以通过语境、语气、肢体语言等捕捉到信息。所以,即使语言表达不规范,条理不够清晰,甚至缺乏逻辑性,也可以通过推测、判断获得信息。相比之下,书面语言在表达的过程中,要求就比较高,语言不仅要规范,表达还要有条理,富有逻辑性,为了准确表达意思,还要把口头语言表达过程中不需表达的内容补充进来……所以说习作难,孩子怕习作,这是有原因的,原本一闪而过,只要传递出相应意思,无须计较的语言,现在要放在面前,慢慢斟酌,细细品味,对它进行“品头论足”,这就难了。

当然,作文离不开语言,但是,它又绝不是简单的口头语言的书面记录,它有技巧,有方法,有思想,有内涵。既要言之有物,又要言之有序。如果在“语”和“文”之间给他们搭个梯子,是不是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二、绘本的独特优越性

笔者通过大量观察发现,孩子通常对图画比对文字更感兴趣。图画里面可以包含大量的信息,它既可以非常丰富,也可以非常简单;不同的视角就是不同的画面,不同的解读就是不同的文本。但是,单独的“图画”是美术作品,在文字表达训练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将“图”和“文”进行结合,用图文并茂的绘本作为孩子表达训练的抓手,将绘本阅读作为孩子走上作文路的过渡梯子,是不是很让人期待?

儿童文学家彭懿在他的新作《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中指出,“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在绘本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

绘画要能表情丰富地讲故事,生动地展开情节,还必须具有动感和节奏……这些要求,充分体现了绘本的独特优势。它既可以降低孩子们的阅读门槛,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极大地促进他们思考,丰富他们情感的同时,还能兼顾孩子发现的乐趣。图文合奏,充满发现乐趣的绘本无疑可以极大地调动孩子阅读的兴趣,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

二、绘本阅读的指导策略

读写结合是培养孩子习作的有效手段,通过以下三点,可以让绘本阅读成为习作进阶中的梯子。

(一)通过阅读绘本,让孩子明白文字讲的故事,学“说”完整的故事

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中说:“一本绘本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由此可见,在阅读绘本故事的时候,想了解文字故事并不难。这些简单的文字故事不仅可以打消孩子用文字“讲”故事的畏难情绪,还可以训练孩子完整表达故事情节的能力。

1.读懂故事。孩子在阅读绘本的时候,首先可以通过文字故事认识人物,厘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知晓故事的来龙去脉。

2.说清故事。孩子在阅读绘本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根据时间、地点、人物来梳理故事,然后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故事说清楚。

3.复述故事。基本掌握故事人物与情节之后,再让他们结合图文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与认识,练习复述绘本故事情节。有条理地“讲”故事是一件平常的事情。潜移默化,“说”完整的故事,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二)通过阅读绘本,让孩子补充图画讲故事,练习创造性“说”故事

绘本强调画面的连贯,即画与画之间的衔接、连续,在规定的几十页内,画面要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映像,这种衔接起着推进故事、将读者带入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1.观察图画,找出伏笔。绘本要不断展开故事,就需要不断地保持和发展形象,注重在图画之间埋下线索。所以,孩子在阅读绘本的时候,绝不是简简单单读懂文字故事,而是需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图画,找出图画中隐藏的线索。引导孩子带着猎奇的心理,对每张图画进行细致观察,进行细节探究,帮助他们发现文字故事之外的内容。

2.添“油”加“醋”,补充故事。有了发现,就会有自己的理解与想法,带着这些发现,让孩子再把图画中的内容补充到文字故事中,让孩子学会增添故事细节,学会补充故事。在他们给故事添“油”加“醋”的同时,教会他们学习运用环境烘托的方法表情达意,教会他们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教会他们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教会他们通过抓情节变化学习运用有序表达……通过观察图画,给文字故事添“油”加“醋”,训练他们学会多角度、多层次的表达,让故事情景交融,更加丰富、精彩。

3.模仿情节,创新故事。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故事。在孩子们能添“油”加“醋”说故事之后,“移花接木”,让孩子们把绘本故事换成自己的故事,模仿说绘本的方法,练习说说自己的故事。

(三)模仿绘本,让孩子练习创作完整的故事

有了文字故事这一蓝图,孩子们就掌握了故事的脉络与梗概;有了图画故事这一血肉,孩子们就掌握了故事的情节与人物百态……这些都是绘本阅读得来的。

1.画故事,“补”情节。有了故事,再让孩子模仿绘本,练习画出故事,创作属于自己的绘本。画的过程,要求孩子根据故事内容,给每句话配上相应的图画,最好能画出自己记忆中的画面或者印象最深刻的事物。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孩子完善补充故事的过程。

2.说故事,“补”内容。结合画面,要求孩子结合画面,补充内容,再次练习说故事,让画面成为文字。这时的文字能融合画面内容,具有画面感,文字内容也会更加丰富。

3.学习作,写故事。在孩子能模仿绘本完整说出自己的故事之后,“我手写我口”,再次提高要求,让他们用文字把自己的故事完整地写出来,大胆创作属于自己的文字故事。会观察,能读懂,乐表达的习作过程,亦是从“扶”到“放”自然衔接的过程。它是水到渠成的提升过程,是轻松愉悦的习作“成长”过程,是肯定自我的过程。

五一假期,我布置二年级的孩子们用绘本的方式来“写”自己难忘的事或者画面。如果是常态化的写话,孩子们通常只写三言两语。但是,让他们用绘本的方式来“写”,内容就精彩起来了!有拥堵的高速,有快乐的动物园,有热闹的游乐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还知道借晴朗的天空、和煦的微风等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看,给了一架梯子,孩子们的表达就顺畅起来了,更精彩起来了!

绘本这一“梯子”可以帮助孩子们夯实丰厚的阅读基础,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训练表达的技巧。有了这些准备,孩子们眼里的绘本故事会越来越精彩,他们不仅会爱上阅读,更会喜欢上这种表达方式。从语文的核心素养方面看,这样的学习过程,正是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过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