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运用“起承转合”进行就事论理

时间:2024-05-10

许雅云 李浩文

[本文依据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论证要合理”的教学内容来设计]

一、师生对话引焦点

师:有一次,有位同学在写议论文时表情痛苦地对我说,每次写议论文,他就很想自己变成唐僧,讲起道理来能够口若悬河,苦口婆心。我说,我可没办法把你变成唐僧,唐僧的道理都是极具禅意和智慧的,但议论文在进行道理论证时的确有些方法,可以让我们抓住问题的要害,写出一些精彩,深刻透辟的议论。这个方法就是:就事     论理。

【点拨:以对话的方式开课,轻松、快捷地切入话题。拿唐僧讲道理的智慧来隐喻好的说理必须精彩、透辟,通俗易通,旨在唤醒学生大脑中对说理的一些感性认识,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

二、“起承转合”就事论理

(一)法乎其上,学方法

师:就事论理的意思是扣题意特点进行事理探究。它是我们写作的难点。老师今天教授的方法是用“起承转合”来“就事论理”。有同学熟悉“起承转合”这四个字吗?

生:诗歌里有“起承转合”。

师:真聪明。今天我们学习如何借用“起承转合”,把议论变深刻。

(屏显)

师:此处,“起”指的是提及之前的事件;“承”是指对题意进行阐释或界定;“转”是指对题意进行正面多角度阐释和反向深化论证;“合”即为重申题意和发出号召等。

【点拨:由“就事论理”到“起承转合”,先结合议论文文体具体阐释“起承转合”各环节的写作要求及内容,然后用阶梯式的PPT设计进行知识的结构化处理。四个环节拾级而上、环环相连,给人以层层深入之感。对各环节写作要求及内容的说明,融入了教师个人的经验与智慧,简明、可操作。】

师:了解了方法后,我们以刚刚检测的作文题为例,来学会运用方法。

(屏显原题)

猎人追赶兔子时,如果同时出现两只兔子,必定舍弃其中的一只,而瞄准另外一只穷追不舍,这样才能捕捉成功。倘若想同时追赶两只,跟着两只兔子东奔西突,结果肯定是白费力气,一无所获。

猎人不能同时追赶两只兔子,人的成长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师:这则材料的整体题意很明确,即人的成长需要专注一个目标(或一件事)。请一位同学先来读一读我们班同学写的这段文字。

(屏显,生读)

经历此事后,我明白,人生就是如此。正如陈向东所说:“放弃,并不代表妥协,而是用另一种方式面对世界。”这种专精一门的“另一种方式”,就是让人集中精力去面对某一事务。人生中,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许多,小到生活琐事,大到理想未来,都必须专一心,做一事。反观当下,多少人过于贪心,兴趣班接踵而至,却没精力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国家和社会需要“高精尖”的人才,只有专一于一件事,才能让我们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师:“经历此事后”是此段议论“起”的内容。用名人名言阐释题意是“承”的内容。“人生中,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许多……”是“转”,由一件事到一类事,由点到面深化议论;“反观当下”,是“针砭时弊”的“转”。最后“合”的部分提出号召。这段“就事论理”的材料,用了“起承转合”中的几个部分呀?

生:全都用了。

师:没错,起承转合的方法,我们要尽量       用全。

【点拨:用学生典型的例子阐释“起承转合”的运用,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从身边的例子中感受“‘起承转合用起来并不难”。这是“缓坡起步”的设计。】

师:很多语文教师为这次检测作文题写了“下水作文”。接下来,我们来欣赏樊红英老师的作文选段。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三段中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屏显)

只有一个目标的邓稼先,用6年时间制造出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只有一个目标的闻一多,目不窥园,足不下楼,用2年的时间写成《唐诗杂论》。只有一个目标的居里夫人,用4年时间在娄蒙路的简陋屋棚里,提取了拥有美丽颜色的镭。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人生短暂,时光易逝。人生路上,如果我们还在这山望着那山高,像猴子掰玉米那样,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最终要么碌碌平庸,要么竹篮打水—— 一      场空。

所以,为了对得起每一寸光阴,我们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始终如一,要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信念。紧盯一个目标,这会让我们把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精力得到最优化的分配,让我们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可以转化为点滴成果。让我们自动摒弃其他的干扰,最终收获人生硕果。

生:我最喜欢第二段,因为语言很优美。

师:没错,樊老师的语言很美。诗意的语言在考场作文中能给阅卷老师留下好印象。有关岁月,有关梦想,有關成长等主题的摘抄我们平时写了很多,如果你能坚持摘抄,那么考场作文就可以化名家语言为自己的文字。

生:我也最喜欢第二段,因为这段文字针砭时弊,“转”的部分言之有物,针对某种不良习气,由表及里展开议论。

生:我喜欢樊老师的第一段,三个名人的例子由此及彼,让文章举一反三,“转”这一部分写得很好。

生:我喜欢樊老师的第三段,她没有贴标签重说观点,而是用排比句式对我们青少年发出号召。很有力量,很深刻。

师:同学们可能发现了,樊老师把更多笔墨放在了“转”的部分,而没有“起、承”的部分。这是因为,论点“人的成长需要专注一个目标”非常直白易懂,所以作者将重点放在了“转”“合”上。同学们写议论时,不应模式化,而应该这样灵活处理“起承转合”的详略:论点内涵较深时,我们应花更多笔墨把议论重心放在“承”——对观点的阐释与界定部分;如果论点直白易懂,我们应把重心放在“转”“合”这部分,对观点进行深化。

【点拨:现在学生不缺写作可借鉴的范本,缺的是写作动力,这种动力的缺乏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巨大的距离感。教师的“下水作文”可以有效缓解这种距离感。樊红英老师的铺排表达,丰富了“转”的内容,点燃了学生的写作欲望。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开始活跃起来了。对于“起承转合”结构的灵活运用,教师强调了“依据论点的深浅决定写作重心,详略安排各环节的写作”的原则。这一点很重要,旨在让学生体会“变式”的灵动。】

(二)以往鉴来,明方法

师:这次作文阅卷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空发议论、言之无物的文章。请同学们结合“起承转合”的知识,小组讨论这两则考场作文结尾处议论的问题。

【点拨:教师在强调结尾处运用“起承转合”的作用,这是针对初中生写议论文容易议论空泛、收束无力、缺乏深度和厚度的痼疾而展开的教学设计,很有价值。】

(屏显)

例文1:生活中很多事情亦是如此,不能贪图太多,最终可能会什么也得不到,要学会放弃,只有放弃才能够获得。所以让我们学会放弃,这样才能够获得。

例文2:比尔·盖茨之所以能有如今的成就,是因为他学会了舍弃。如果他没有舍弃上学的话,他就可能被别人抢了商机,一辈子只是一个为别人打工的人罢了,也就不会有如今的成就。因此,在成长中要学会舍弃。

生:第一则材料太空洞了。只用了“合”,而且还是贴标签的“合”。

师:说得真好,你找到问题核心了,这则材料的议论言之无物。如果用“起承转合”来就事论理,他的议论会深刻很多。还有要说的吗?

生:第二则材料,都写到最后了,还在举一个人的例子,没有“转”的深化。

师:作者最后没有“就事论理”,却在“就事论事”,给人的感觉是论点不具有普遍性。切记:结尾部分一定要就事论理。

【点拨:先呈现空洞的病文,引导学生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关于“起承转合”前面呈现的都是正例,而一个知识的形成既需要通过正例抽象出本质,也需要通过反例强化需注意的问题。正反讲解训练之后,学生才有可能真正理解知识内容。】

师:再来看一则我们班同学写的议论部分吧,看看这则材料的优缺点在哪儿。

(屏显)

正如萧伯纳所说:“坚持自我是对自我价值的提升。”反观当下,多少人想同时追寻两种目标,在人生的道路上盲目跟从,迷失自我,一无所获,殊不知只有坚持追寻一种目标,并为之奋力,才能驶向成功。当今中国,更是要坚定追寻属于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华复兴的       目标。

生:我觉得她写得好,她用名人名言对题意进行阐释,用了“承”的方法。

生:我觉得她针砭时弊的“转”写得好。言之有物。

生:她“合”写得好,站在国家层面发出了     号召。

师:你们说的大部分内容我认同,可是我不认同你们对“承”部分的评价,全班一起把萧伯纳的这句话读一遍吧。(生齐读)发现问题了吗?

生:發现了,这则名人名言与“专于一个目标”“成长”都没有太大关系。

师:没错!我们的名人名言引用要与题意有关才好,不然,还不如自己对题意进行阐释呢。所以,没有名言就不要强加名言。

【点拨:反例分析之后,教师再呈现一则看似起承转合运用得不错,但是某一环节却有问题的典型例子。这个例子很有代表性,用相似的名言进行阐释、分析是学生写议论文常犯的毛病,这是思维不严密所致。教师采用“顺带纠正”的策略,既强化正例,也指出了大家常犯的错误。此处的发现问题比上一例要难,教学在向精细化迈进。】

(三)操曲观剑,用方法

师:改卷的过程中,老师遇到了一篇文章,此文结尾处的议论因未展开而显得苍白无力,我们帮他改改吧。要用“起承转合”的方法就事论      理哦。

(屏显)

因为有了专一目标,才有所成长,专一的目标与成长始终分离不开。

师:有同学想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吗?

(屏显学生作品1)

布尔沃·利顿曾说过:“那些出类拔萃的人正是始终如一地把他们的能力对准某一目标的人。”诚哉斯言,人只有有了专一的目标才会有所成长,专一的目标与成长始终分离不开。反观当下,多少人想要一心二用,目标两手全抓,却顾此失彼,既丢了芝麻又丢了西瓜,倒不如专攻一业得好。成长的路很长,只有专精一门,才能让这漫漫成长路,沿途弥漫   芬芳。

师:你能说说在写这个片段时,是如何运用“起承转合”的方法来“就事论理”的吗?

生:我运用布尔沃·利顿的名言,是“承”。“反观当下”这部分内容,针砭时弊来谈,用了“转”的方法。最后我用比喻的手法,对青少年提出号召,用了“合”的方法。

师:写得好,评得也好,你已经掌握了“起承转合”来就事论理的方法。老师给你点赞。

(屏显学生作品2)

经历了这些,我才明白:有了专一的目标,人才会成长,专一的目标与成长始终难以分离。程开甲行于戈壁滩上,十三载专一研究氢弹,才让戈壁滩上起惊雷,推动了新中国科技前行;陶渊明漫步田间,只想着“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悠闲,将浮躁的心沉下,怡然自乐。当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人们迷失于冰雪高原时,只有笃定一条路并坚持不舍,方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师:你也来说说自己的写作思路吧!

生:起承转合都用到了。“转”的部分,我用的由此及彼的方法,把事理由一个人到一类人进行深化。

师:你的议论不仅思想深刻,而且博学广识,有文采。

【点拨:这一部分是训练环节,即学即用。活动处理的方式是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扩写,两个展示的选点集中而又有变化,都强调扣住“起承转合”说各个环节的运用情况,特别是“转”的运用,但又各有侧重。“展示1”突出针砭时弊的“转”,“展示2”突出由一个人到一类人深化的“转”。】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起承转合”展开议论的方法,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纪伯伦说过,思想是天空中的鸟,在语言的笼里,它也许会展翼,却不会飞翔。在考场作文的笼里,我们要充分运用“起承转合”打开思路,让思想展翅,甚至飞翔。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许雅云  湖北省武汉市吴家山第三中学;430000

李浩文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教育局教研室;430000 )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