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夏云陶
我们一般都很相信自己的眼睛,所以,事情不是亲眼所见,往往就会被怀疑;但是生活中我们都很忙碌,所以很难看到或注意到纷繁芜杂的社会景象。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所以哪怕是杜撰的事件,也可能真的在某个地方或时间段里发生过。所有的故事,只要能引发我们的生活感悟,它们都是具备生活真实感的,都对我们有很强的启发作用。
要写好作文,最起码的一点就是要重视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内容要站得住脚,就得先审好题,再立好意,然后才是结构和语言。审题是为使讲的话有针对性,结构和语言是为使自己讲的内容表述得更令人感到清晰、满意;惟有构思立意才具备让学生写出生活感悟、体现真情实感的作用。在评述性的文章中,善于转换观念的文章给读者的感觉是立体的,它往往由多个分论点组成,这些分论点之间又以能层层递进为佳。因为层递式的文字之间思维展示过程是逐步深入的,它会令读者的阅读感受呈螺旋式的提升,使人明白不止一个道理,而展示每一个道理的时候都会给人新的启迪。写完一则这样的文章,作者似乎成长了一次,读者也会跟着洗涤了一番心灵。应该说整个写作的过程也就是作者构思的过程,因而构思和立意是不可能区分开来训练和审视的。有一个很好的立意,就必须把它精彩地展示出来,展示的过程就是构思的过程。
教师在要求学生说理的时候,对于年级越高的学生要求也越高,最高的构思立意的境界一般就是指善于运用递进的方式述理。学生最难达到的也是这种境界。真正达到这一境界的学生往往就具备了对生活的最真实深入的感受能力,它绝对不是唱高调。当我们感悟到的哲理与生活紧密相连时,才会感动自己也感动读者。
为了帮助学生从看故事中树立起感受生活的意识,又尽量能帮助更多的学生较容易地体现一点写作时构思时的层递性,笔者进行了一次尝试,先给学生看一则哲理故事,然后进行较为清晰的指导,终于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原材料】
绳 子
有一位登山者,他一生的心愿就是想要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的珠穆朗玛峰,在经过多年的训练和准备之后,他开始了登峰的征程。但是,由于他希望完全由自己独得全部的荣耀,所以他决定独自出发。
在他开始向上攀爬时,时间已经有些晚了,然而,他非但没有停下来准备他露营的帐篷,反而继续向上攀登。山上的夜晚格外黑暗,这位登山者只觉得到处都是黑漆漆的一片。
月亮和星星又刚好被云层给遮住了,现在所能见的除了黑就是黑。即使如此,这位登山者仍然继续不断地向上攀爬着。就在离山顶只剩下几米的地方,他滑倒了,并且高速地跌了下去。跌落的过程中,他仅仅能看见一些个黑色的阴影,一种被地心引力吸住而快速向下坠落的恐怖感觉笼罩着他。
他不断地下坠着……而在这极其恐怖的时刻,他的一生,不论好与坏,也一幕幕地显现在他的脑海中。
当他想着此刻死亡是正在如何快速地接近他的时候,突然间,他感到系在腰间的绳子,重重地拉住了他。他整个人被吊在半空中,而那根绳子是惟一拉住他的东西。
在这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境况下,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大声呼叫:“上帝啊!救救我!”突然间,从天上有个低沉的声音回答他说:“你要我做什么?”
“上帝!救救我!”
“你真的相信我可以救你吗?”
“我当然相信!”
“那就把系在你腰间的绳子割断。”
在短暂的寂静之后,登山者决定继续全力抓住那根救命的绳子……
后来,据搜救队说,他们在第二天发现了一个冻得僵硬的登山者遗体,他的尸体挂在一根绳子上,他的手也紧紧地抓着那根绳子,在距离地面仅仅十尺的地方。
【指导原则】
1.要对原材料进行有效的压缩,使行文针对的立意被鲜明地突显出来。
2.对材料中的人、事、物要有就事论事的环节。其中应具备辩证分析的意识,不要走极端,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可以使文章的思维更具严密性。但是议论的重心应非常明确,即为立意服务,并为下文张本,使就事论事的文段既说得恰到好处,又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要明确所看到的材料不管是否真实发生,它代表的是生活中的个别的甚至是特殊的现象,要想让切入点提升层次,与日常生活发生联系,就必须将材料中揭示的问题普遍化、通俗化。只有个性成为了共性,才能使作者和读者逐步走出旁观者的境地,才能让大家都逐渐感受到材料中有很多人的影子。而所举的一批人,最好是发生在近期的一些真实的事件,这样一来既可显示材料的新,也可以体现中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良好风貌。
4.《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所以前面从个别到一般之后,就可以使人感觉材料中的问题是大家都应该重视的,材料中提出的办法是大家都可以实行的,这样一来,“我”作为普通大众之一员,又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则更应该引起重视,努力提高自己。“我”是“一般”中的“个别”。由此,文章完成了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写出真情实感便显得水到渠成了。
5.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不要给读者一发不可收拾的感觉,要做到收放自如,不妨用上首尾呼应的技巧。应谨记的是,任何一种习作训练都依赖于思维的优化,光有架子,只求形式自然是犯了大忌。
【下水文】
绳子的启示
有一位登山者,一个人去攀登珠穆朗玛峰。在他开始向上攀爬时,时间已经有些晚了,攀爬了一段时间,天变得格外黑暗。即使如此,这位登山者仍然继续不断地向上攀爬着。就在离山顶只剩下几米的地方,他滑倒了,并且高速地跌了下去。
当他想着此刻死亡是正在如何快速地接近他的时候,突然间,他感到系在腰间的绳子,重重地拉住了他。他整个人被吊在半空中,而那根绳子是惟一拉住他的东西。在这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境况下,他只好大声向上帝呼救。上帝给他提供了一个办法:割断系在腰间的绳子。在短暂的寂静之后,登山者决定继续全力抓住那根救命的绳子……
第二天,搜救队发现了一个冻得僵硬的登山者遗体,他的尸体挂在一根绳子上,他的手也紧紧地抓着那根绳子,他的脚距离地面仅仅十尺。
(以上是压缩)
登山者坚毅的品质令人肃然起敬,但是他的行为是愚蠢的。无论听从上帝的安排还是自作主张,他追求的目标还是一致的,都想最大限度地获得生的希望。可是这两种选择又都可能使他走上死路。其中,吊在空中无疑是必死之路,并且拉长了死亡的历程,增多了死亡的恐惧感。因而不如奋力一搏,也就是听从上帝的建议,即使是死也可以少受点煎熬。那登山者为什么愿意在苦痛中走向死亡呢?原因只在于眼前有一根绳子。
在这样的环境中,依靠自己的经验,一般人都可能会把这根绳子看作惟一的希望,绳在人在,绳亡人亡。没想到的是绳子可以救人命,也可以要人命。我们对一样事物的倚赖性越强,受到的束缚可能会越紧,于是希望离我们越来越远。
(以上是就事评论,要辩证分析,但重点要明确,重点部分应与下文相连)
人生的重大选择,不应该为任何束缚所捆绑。这令人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洛伦兹这位著名的物理学家,相对论的核心人物之一。洛伦兹变换方程便是他的杰作,然而,当他发现这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相矛盾时,他茫然了,因为那是经典,不容置疑,他的一念之差使他错过了流芳百世的机会,成了科学史上的一个遗憾。一年之后,爱因斯坦走到这里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所不同的是,爱因斯坦毫无顾忌地冲破了牛顿力学的束缚,赋予洛伦兹变换方程以全新的物理涵义,从而导致相对论的诞生。人生的重大决定,不能为任何事情捆绑;决不能因为一个小错误而去制造更大的错误,以至遗憾终生。
(以上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用不同角度的事例证实它)
生命或许总要通过这样一个阶段:渴望进取却怯于进取。但是这需要我们能够走出固执,开辟新路,只为留下无憾的一击,这样一来常常能使许许多多的人生更加辉煌。胡佳素以挑战难度而在跳水界闻名,但是却常常排在田亮之后;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他选择的动作难度系数都是很一般的,结果反而稳定了心态,没有任何差错,田亮一味挑战难度,结果失误不少,冠军的宝座最终属于胡佳。满脸稚气的体操运动员邹凯,当初很羡慕其他运动员可以在吊环上显示力量,力量应该是男运动员心中最大的优势,可是他直至今日仍然无法在吊环上做出一个十字,于是他专注于跳马,单杠等更需要技巧与稳定性的项目,终于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郭晶晶曾经是十米高台跳水的能手,但是因为脚伤而无法继续训练,如果她坚持下去就不能获得冠军的荣誉,她毅然走出固守的僵局,选择了三米跳板,佳绩频传……如果一味相信自己心中认定的有利条件,他们早已“吊死”在体育之峰上了。
(以上是由个别现象到普遍现象的展现,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与气势,使所说的问题更具广泛的社会意义,而不是某些独特品质与专利,这样才可以用来指导我们更多的人)
原来有利的条件可以冻结我们的生命,不利的条件中勇于尝试就可能踏入生命的绿洲。成功与失败只隔一片薄纸。千万别做另一个“登山者”,放开心中的绳索,获取崭新的人生——学习如此,生活如此,将来走进社会也需如此。信条有何惧,失败有何畏?当成功的脚步越近时,胜利的声音也就越发微弱,正当你怀疑它时,其实成功与你只有一步之遥。
(总结升华,最主要的目的有两个:有我们的生活痕迹体现,这样更易给人有真情实感的感受;首尾呼应,有放有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