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武冬艳
(洛阳师范学院, 洛阳 471022)
自然语言生成的哲学探索*
——论语言的生物性、语言与心脑关系以及语言生成机制
武冬艳
(洛阳师范学院, 洛阳 471022)
本文探讨自然语言的生物性、语言和心智、大脑之间的关系,并且阐述有关语言生成机制的主要理论的发展状况。本文提出思维不是由语言决定的,而是通过语言进行传输,语言是连接心智与环境之间的桥梁,人类要表达自我才是语言进化的动因。
语言的生物性; 心智; 语言生成机制; 认知科学
17世纪法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笛卡尔(Rene Descartes)提出身心二元论,认为灵魂是独立于身体之外的物质实体。后人在笛卡尔二元论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的天赋论思想,即语言是人类的天赋,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美国学者沃尔夫提出“语言相对论原则”(linguistic relativity principle),认为思维相对于语言而存在,“现代科学的世界观是根据西方印欧语言的基本语法特征概括而成的。语言影响了科学”。 (沃尔夫 2001: 220)Steven Pinker 在《语言本能》中谈到语言的多样性,指出传统英语世界对语言的偏见。(Steven Pinker 1994:25)从现代科学发展的角度看,笛卡尔的二元论和沃尔夫假说都是错误的。生物学家克里克说,“你,你的喜悦、悲伤、记忆和抱负,你的本体感觉和自由意志,实际上都不过是一大群神经细胞以其相关分子的集体行为”。(克里克 2007:3)克里克从生物科学的角度指出人类的各种情感、思维与大脑之间的关系,他说“你不过是一大群神经元而已”。(克里克 2007:3)Pinker批评了对语言的偏见,指出黑人语言并不比白人语言落后。(Steven Pinker 1994:34-37)本文探讨自然语言的生物性、语言与心智、大脑的关系,并且阐述有关语言生成机制的若干理论的发展状况。
人类语言具有人类作为高智商动物的典型生物特性,这一论点在诸多学科内已经得到了认可。塞尔认为,“我们的世界观的基本想法是,人类和其他高等动物像其他有机体一样,都是生物种类的一部分”(塞尔 2005:78)。对于人类语言的起源问题,生物学界存在着两种进化论的观点:一种是“不间断假说”;另一种是“间断假说”。前者认为人类和动物的进化在生物上是不间断的,语言上也应该是不间断的。生物学家莱纳本格认为,不同的物种因大脑结构的不同而形成了对于各自生活空间的认知的不同,脑的生理形态、结构和功能也为物种设置了各具自身特点的潜在的范围,同时也设置了不可逾越的门槛。比如猫学不了狗摇尾巴,也学不会狗叫。(Lenneberg 1967:21)各种动物感知的世界是不同的,各种动物的能力和它的物种特征也是不同的。比如蚊子的嗅觉就极端灵敏,而人是不具备这种灵敏的嗅觉的。人的眼睛的进化也是很有缺陷的,如视网膜上有盲点,比不上某些动物的视觉能力,由此科学家们提出了生物进化的间断假说。人类作为一种高智商的动物,有其自身特有的生物学性质,而语言就是其中的一种生物特质。对于语言是否是人类特有的禀赋依然有争议,有些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其他动物没有语言能力。而一些生物学家则认为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人类的语言是由动物的语言逐渐进化而来的。(埃克尔斯 2005:87)在后一种观点中也有不同的看法,持有不间断假说的人认为,语言是由简单到复杂逐渐进化演变而来的,而支持间断假说的人认为,人类的语言只是符合人类这一特殊物种的需要,人类语言的结构规则根植于大脑,它不是人类智能的顶峰,而是一种生物本能。(Steven Pinker 1994:24)莱纳本格指出,不同物种具有自身特点,语言也是如此,比如鸟类拥有各种丰富的叫声,鸟通过各种叫声来表达意义和传递信息。一些鸟对声音的模仿能力很强,比如鹦鹉能够模仿人声,而狗或猫等其他动物却不能模仿人声,这说明一些鸟类的发声器官和听力能力都很发达,这是其特有物种的生物本能。
人类语言具有人类——高智商物种的生物本能的特征。那么,人类的语言是否是生物界最高级、最复杂的语言?生物学家发现,按脑的体积和躯体之间的相对比例,人脑是所有动物中最大的。人脑的发达给了人类很强的认知功能,这种认知功能能够让人们学习、记忆、理解、分析各种问题。人类的认知功能无疑是生物界最高能力,是任何一种动物所不能比拟的,而人类的语言是联系人类心智与环境(体外和体内环境)的桥梁。可以说人类的心智有多复杂,语言就有多复杂。
人类语言具有典型的生物性,是人类进行心理表达的工具。因此,语言与大脑、心智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物学家、语言学家对语言与大脑、心智之间的关系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
生物学家首先通过婴儿的哭声和笑声来解释这个问题。哭声和笑声是婴儿最早发出的声音,也被称为“语言前阶段”的表现。婴儿通过这两种不同的声音来表达自身的需求和感受。哭声和笑声是婴儿进行自我表达的直接途径,是婴儿最初的一种语言形式。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已知胎儿在母亲子宫内就应经具有一定的语言识别能力和表达能力,胎儿在子宫内就能够通过哭和笑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觉。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人天生就具有语言能力,这种语言能力存在于基因当中,伴随着性染色体进行生物遗传。这也就解释了婴儿为何可以在短短的一两年内很快掌握一门语言,可以说这种语言能力是一种生命的特性,也就是本能所致。
在胎儿发育的早期,大脑的神经元就开始成长,胎儿的大脑在身体占有1/3以上的比例,多胞胎胎儿可以在营养不足的情况下自动调整血液流向,以减少身体各部分的血流量来满足大脑所需的养分。生物学家对胎儿的这种生理反应大为震惊,生物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可以本能地保护最为重要的器官。大脑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对人而言无疑是最至关重要的器官。语言与大脑和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胎儿的大脑在母体内迅速成长,其生长速度远远超过肢体的成长。伴随着大脑的发展,语言能力的发展也在婴儿早期就有了相当规模。就听力而言,实验发现,胎儿很早就具备了听力能力,能够分辨出子宫内羊水的流动声和外界的一些声音。婴儿很早就具有辨音能力,能够分辨出辅音的清浊的差别。儿童在获得母语的过程中充分展示出语言的先天能力,这种语言能力在早期(1-3岁)就已经具备。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可以解释大脑的成长速度和语言的习得是成正比的。儿童智力的发展和语言的获得是相辅相成的过程。从母语习得的过程可以看出,大脑和心智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许多成年人的想象,语言能力的发展展示出大脑运行机制的发展。
语言与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思维表达的工具。乔姆斯基在他的《语言与心智》中谈到语言与心智和大脑之间的密切关系。他提出,语言是心智的镜子,是表明心智存在的最直接证据。“心理,最终是大脑中的体现。”(徐烈炯 1988:19)他认为语言学最终要为探究人脑的奥妙作出贡献。心理学家对人的感知能力从心理学角度进行了分析,如荣格在《人格类型》中就提出人类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感知方式:一种称为“感觉”(senses),另一种称为“直觉”(intuition)。感觉型精神活动过程是人通过五种感官来直接意识到事物,这一过程可以不需要语言的表达。比如人们对颜色、图像、声音的感知可以不需要借助语言。儿童在没有掌握物体类的名称,如衣服、植物、器皿等以前,就能够将图片上各种不同的衣服、植物、器皿等按类归成一堆。这说明婴儿很早就具备感知能力,对于这一类感觉型精神活动并不须要依赖语言来进行。另一种感知方式是直觉,通过无意识地综合各种想法和联系来对外部世界进行感知,如进行高层次的原创艺术等。这种直觉型的精神活动也可以不须要借助语言来完成。而人类的心智活动,指的是大脑有意识的思维活动,即主要是以概念、判断和推理分析形式而进行的思维活动,是需要语言来协同完成的,这种有意识的思维活动是人类进行学习和认知的最主要的过程。语言与心智和环境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语言可以被看做是连接心智和外界环境的桥梁,可以将心理活动输出到环境中,同时也可以从环境中获取材料。环境包括体外和体内环境,体外环境指的是人体以外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体内环境指的是人们所能意识到的环境(即意识到的思维)。思维可以分为“大脑的计算思维”(不需要语言参与)和“现象学思维”(意识到的思维)。(克里克 2007:21)
随着人们对大脑、心智和语言的进一步研究,有许多新的学科应运而生, 如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认知科学,标志着对人类智力的研究有了质的飞跃。其中的心智哲学更是和语言哲学相互呼应。近年来以脑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为取向的语言哲学研究对人们发现语言与大脑、心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和理论。“语言对现实的表征依赖于大脑对现实的表征,语言学中谈到的表征只不过是更加基本的,诸如信念、愿望和意向等心智表征的延伸。对语言问题更加深入的研究依赖于心智能力的研究。”(徐盛桓 2010)乔姆斯基认为,目前语言学之所以被看做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是因为它用一套独特的内省心理实验法。将来生理学、神经科学发展到更高的程度时,也应该采用其他实验方法来测试人脑的语言知识。到那时语言学就不必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了。(徐烈炯 1988:60)
自然语言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使用有限的材料和规则可以生成无限的话语,可以表达无限多想要表达的内容,这是语言最大的特点之一。
索绪尔在20世纪初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语言是符号系统,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语言的线性特征是索绪尔理论中核心原则之一。
20世纪50年代,乔姆斯基在《句法结构》中提出,自然语言是一种非有限状态语言,其结构并非是线性的,而是层级的,有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要解释语言的有限语法的无限生成机制就必须从语言的层级性和递归性出发。语言的层级性和递归性是语言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而非线性。乔姆斯基还提出,语言生成和大脑的运作有着直接的关系,他提出假说:人的大脑中存在着掌管语言的“Language Faculty”或者叫“Language Organ”的某种语言器官,它支配着人们的语言能力。这种器官是和其他器官一样,在环境的作用下逐渐成长起来(渐成说),从So状态发展为Ss(stable) 稳定状态。
Initial state————————————————————Stable state
这个理论能解释儿童为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一门甚至几门复杂的语言。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先是听别人说话,这就是观察语言原始材料。过了两、三年具备了说话的能力,从中起作用的是大脑机制,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可以通过下图表示: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获得机制是具有高度生成能力的运算系统,这个系统像数学能力一样是天生的(innate), 是人类基因中携带的能够遗传的物质,并以某种形式存在于大脑中。生成运算使用递归和合并,对语言进行排列组合,其理论试图使用一套生成运算规则来解释大脑的一些基本运作原理和普遍规律。按照乔姆斯基的原则与参数框架(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 Framework),各种语言之间的共性是由少数普遍原则所决定的。他认为语言具有“普遍性”,即一个能使其成为语言的本质,这个本质就是“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
乔姆斯基的普遍语言学说把语言研究与心智和大脑的研究联系在一起,因此被认为是第一代认知语言学。乔姆斯基试图使用形式化的语言来解释大脑中的语言机制,其理论以句法研究为核心,提出深层结构、表层结构以及通过句法结构分析大脑中语言机制的运行原理。他的理论被借鉴使用于计算机语言,把自然语言与机器语言巧妙地联系起来,是语言学研究史上的一次里程碑式的研究范式的转变。
20世纪70年代,在乔姆斯基理论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是范畴更广的认知语言学说,被称为第二代认知语言学,其代表人物雷科夫和约翰逊(George Lakoff and Mark Johnson)。Lakoff早年曾跟随乔姆斯基从事生成语言学的研究,他在生成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自己对于语言生成的理论,对推动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Lakoff和Johnson对认知的解释是,认知包括感知、心智、概念、意义、推理、思维、语言等过程。认知语言学派认为,感知与认知是密不可分的,认知结构具有体验性,即概念的形成与组织是以人类自身的感知经验为基础的。(尚国文 2011)语言研究应该从语言与其他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入手,语言是在认知基础上形成的,对语言的解释也就是对语言背后的认知机制的解释。认知最基本的要素包括基本范畴和动觉图式。概念构成概念结构,概念结构体现为语义结构,语义结构促进句法的构造和语言的形成。因此,句法的研究离不开语义的研究,对语义的研究才是核心。“不参照语义值来分析语法单位与编写词典但不注明词义一样是不可取的。”(Langacker 1991:1)
对乔姆斯基提出的普遍语法(UG)在第二代认知语言学中存在很多争义, 第二代认知科学更加强调语义,语义不能用客观主义的真值条件或模型理论来描写,意义是一种体验性的心理现象。人类的认知结构来自人的体验,并以人的感知、动觉、物质和社会经验为基础。(赵彦春 2009)对语言的解释离不开对人类认知能力的理解,认知具有动态的结构和模式,是机器无法比拟的。认知语言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学科,它综合心理学、哲学、生物学、遗传学、人类学、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来探索思维、语言生成和大脑的奥秘。
在研究语言的时候,首先要承认语言的生物性,即语言是一种生物本能。语言既不是一种神赐的、人类独一无二的天赋,也不是仅靠后天环境刺激而形成的。 Steven Pinker说:“有人称其为‘心理的器官’(psychological faculty), 有人认为是一个神经系统,是一个计算的模组(computational module),不过我自己比较喜欢‘本能’(instinct)这个名词”。(Pinker 1994:25)有些生物学家认为,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只是人类很难理解它们的语言,就如同人们很难理解动物的情感和意识一样。生物学家莱纳本格强调,认知功能是因物种而异的,不同物种因认知功能各异而有各自的“世界”。乔姆斯基看到了语言的生物性特征,认为语言能力是存在于人类基因当中的一种天生的能力,他认为,人的大脑中存在某种语言器官。莱纳本格从生物学的角度提出了语言是人类认知能力的“聚现”(emergence)。(顾曰国 2010)乔姆斯基认为“聚现”就是人类的“语言能力”,它也许是一组遗传基因编码等。人的大脑中是否存在着这样一种“聚现”或叫“语言器官”的机制还有待科学的进一步发现和验证。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过多地考虑的是语言的交际功能,而疏忽了语言与心智活动之间的关系。本文指出,语言是一种生物能力,伴随着智力发展而习得。思维不是由语言决定的,而是通过语言进行传输,语言是心智与环境之间的桥梁。语言与大脑的运作、智力的发展、意识的形成都有很密切的联系。语言的第一功能是个体进行心理表达的工具,在功能上起到了群体交流的作用,而心理表达是语言的第一要素。乔姆斯基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提出了语言研究的终极目的是揭示人脑的特征,揭示人的知识的本质以及人自身的本质。
语言是在认知基础上形成的,对语言的解释有赖于对认知机制的解释。有些学者认为,语言是后天约定逐渐形成的,而非先天基因携带的“生物能力”。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义研究才是至关重要的,而非语法结构,他们强调意义建构的研究。意义建构的研究有助于人们理解大脑、意识、心理活动和语言之间的关系以及运行机制。
语言与心智、大脑之间的关系也有待于人们的进一步研究。无论结果如何,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人类的语言是人特有的能力,要表达自我才是语言进化的动因。语言的形成与大脑结构、基因遗传、后天的环境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对于宇宙起源、生物进化和基因的研究也将有助于解开语言之谜。语言学研究必须和其他相关学科,如认知科学、生物学等领域相结合,以科学事实为依托,才能建立更加完善的语言理论。
埃克尔斯·约翰·卡鲁. 脑的进化——自我意识的创生[M]. 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5.
顾曰国. 当代语言学的波形发展主题二:语言、人脑与心智[J]. 当代语言学, 2010(4).
克里克·弗兰西斯. 惊人的假说[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塞 尔. 心灵的再发现[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尚国文. 语言理解的感知基础[J]. 外语学刊, 2011(4).
沃尔夫 本杰明·李. 论语言、思维和现实——沃尔夫文集[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1.
徐烈炯. 生成语法理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8.
徐盛桓. 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J]. 外国语文,2010(10).
赵彦春.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取向与实质[J]. 外语学刊,2009 (5).
Langacker, R.M.Concept,Image,andSymbol:TheCognitiveBasisofGrammar[M].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1991.
Lenneberg, E.H.BiologicalFoundationsofLanguage[M]. New York: John Wiley, 1967.
Pinker Steven.TheLanguageInstinct—TheNewScienceofLanguageandMind[M]. London: Penguin Books, 1994.
PhilosophicalResearchontheGenerationofNaturalLanguage—OntheBiologicalFeature,Co-relationshipsbetweenLanguage,BrainandMind,andtheGenerativeMechanismofLanguage
Wu Dong-yan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Luoyang 471022, 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iological feature, co-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guage, brain and mind, and summarizes the major development of the extant theories on the generative mechanism of language.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mind is not decided by language, but transported via language. Language provides the bridge between mind and environment and expressing oneself is the core reason for language evolution.
the biological feature of language; mind; the generative mechanism of language; cognitive science
*本文系2011年河南省社科联调研项目“语言心智学说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SKL-2071-1450)和2011年洛阳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自然语言生成的哲学探索”(2011B178)的阶段性成果。
B089
A
1000-0100(2012)02-0015-4
2011-10-12
【责任编辑王松鹤】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