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刘国芳
老李种田
○刘国芳
刘国芳,江西抚州临川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抚州市作家协会主席。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在《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小说2500余篇,共计500多万字。著有《刘国芳小小说》《风铃》等22部小小说。多篇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日、韩文介绍到国外。1999年获江西省文艺创作成果奖。2003年获首届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小小说集《被风吹走的快乐》获冰心儿童图书奖。
老李是浒湾李家人,我刚认识他的时候,他只种了十亩田。浒湾李家在抚河边上,这天,我走在河堤上,我右边是抚河,正值秋天,我眼里是“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致。左边是田野,在秋天里,田野多姿多彩如诗如画。我看见远处一片橘林,橘子红了,那一片红,如天上的红霞。近处,是一片稻田,稻子熟了,一片金黄。面对这样的美景,我拿出手机拍起来。一个人,在我正拍着时走来了,是一个农民,他随后走进了那片金黄的稻田,我把手机对着他,把他一起拍了下来。
这个人就是老李,那片金黄的稻田就是他种的。不过种田并不划算,老李种这十亩田,一年的收入只有五千块,也就是城里一个人一个月的工资。一个农民到城里打工,辛苦一点,一个月也能赚到这些钱。为此,老李告诉我,现在农民大都不愿种田,尤其是年轻人,几乎都不种田了,农村种田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也因此,农村很多田地都荒了。老李没说错,在这片金黄的稻田边上,很多田地真的荒了,长着大片大片的杂草。
后来好长一段时间,我老想着那个老李,他会不会也不种田了?如果老李这个年纪的人再不种田,那农村真的会荒了很多田。因为记挂着这事,后来,我再去了浒湾李家,还是秋天,站在堤上,我看见一大片荒田都种上了水稻。稻子黄了,很大的一片,风吹来,我看见稻谷在田里翻滚,一片丰收的景象。老李也在田里,他认出了我,并告诉我,他今年种了七八十亩田。我甚感意外,种田不赚钱,老李怎么越种越多呢?我这么想,也这么问着。老李笑笑,说他这个年纪的人对土地有感情,喜欢种田。我听了这话,忽然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虽然,他们种不种田跟我没什么关系,但老李的话,硬是让我心里有一种美美的感觉。
这年,我又去了老李那儿,还是秋天,站在堤上,我发现从那片橘林看过来,全是金黄的。也就是说,以前长满杂草的荒田没有了,农田全种上了水稻。这天,我又看见了老李。这个老李,前年种了十亩田,去年种了七八十亩田,今年居然种了两百亩田。或许有人担心老李忙不过来,我也这样担心。但跟老李聊了一会儿,我知道这种担心有些多余。两百亩田虽然多,但忙的时候他可以请人,插秧的时候可以请人,有时候打农药也可以请人,收割的时候可以用收割机,一台收割机一天能收四十至五十亩,两百亩田,四五天也就收完了。晒谷子收谷子都可以请人,谷子晒干了,有人到家门口来收。聊到这儿,老李忽然跟我开了句玩笑,老李说:“这事放在以前,我也是地主了,还雇了短工。”
“种这两百亩田,能赚多少钱?”我最关心这个。
“田种得多,亩产收入相对更高些,单独种一亩田只能赚五百,种这两百亩田,每亩收入有六百。”老李告诉我。
我算起来,一亩六百,十亩就是六千,一百亩是六万,两百亩是十二万。老李一年能赚十二万,一个农民,年收入能有十多万,普通的城里人,恐怕也赚不到这么多。
我后来会时常想到那个地方,想到那片金黄,我也会想着去那儿看看。这天,我又去了,傍晚的时候,太阳落在稻田里,稻田真比金子还黄。这样的景,特别美,我又拿出手机拍下来。
后来,我把这些图片发到了微信朋友圈,配了这样一段文字:
一个平常的地方,因为一片金黄,成为我心里最美好的记忆。一些美好,总会在不经意间产生,然后留在记忆深处。有一天再来到这里,一种美好,便像涟漪一样在心里荡开。
微信发出后,无数人点赞和评论。
来看评论:
太美了。
文人的情怀总是富有诗意啊!
总有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情景让人觉得美好。
这些评论里面,琴子和晓东的评论更有意思,琴子说:“我知道这是哪里,这是我老家罗湖张坊。”晓东也是这个意思,他说:“我看出来了,这是我老家桐源青坑。”
我回复他们:“如果你们觉得那是你老家,那就是了。”
他们都给我回了一个笑脸。
我后来去了琴子老家罗湖张坊,还去了晓东老家桐源青坑。我同样看见一片金黄,这些地方,跟我照片里一样美好。不仅如此,走在乡村,到处都是“喜看稻菽千重浪”的景致,那无边的美好一起向我涌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