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水菜鲜鱼干锅盔——提高语文素养之锵锵三人行

时间:2024-05-10

○田宗昌

水菜鲜鱼干锅盔
——提高语文素养之锵锵三人行

○田宗昌

2016年高考全国课标Ⅱ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60分)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单眼鱼(主持人):二位好!今天跟二位共同讨论的话题是——社会生活实践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一种重要途径。为了增强说服力和实证性,咱们最好结合具体的例子来说说,二位谁先请?

龚仁楠(嘉宾):我先说自己的一次经历。有一回上菜市场,看到菜贩子不停地往菜上洒水,我眉头一皱,问他怎么能这样,你猜,人家怎么说?水菜鲜鱼干锅盔。我当时就震惊了,暗叹这话够得上经典,七个字,说了三样东西,并精要地概括了它们各自的特点。暂且不论菜贩子这种行为的是与非,单论这语言运用的精准简约、要言不烦,就足以让人佩服。言简而意丰,不只是文人的专利,市井中的口语,有时也具备凝练之美。常听常品,我自己的表达也就慢慢远离了拖泥带水。

白灵坚(嘉宾):是的,我有同感。群众的语言,有时真的是十分丰富且形象。记得小时候看电视,奶奶提醒我——把自己掫端,别窝在那。“掫端”,显然是拟物的修辞,而“窝”则属于名词的活用,都十分形象生动。其他诸如“肉夹馍”“晒太阳”,都是一种被动句,即肉被馍夹,人被太阳晒。如果真的要用被动句,表意明则明了,语言却显得繁冗不简。日常口语中有修辞,有活用,虽比不上语文课堂系统的讲解,但用心体会,我觉得受益匪浅。

单眼鱼:哈哈,说得太好了!我想起来听过的一些老话——“贼咬一口,肉烂三分”(说的是被恶人反咬一口的严重后果,有对比,有告诫,发人深省)、“吃饭要尝,说话要想”、“人离乡贱,货离乡贵”、“三夹不如一棉,三棉不如一缠”,大都是既合辙押韵又简洁明了且不乏深意的语言表达,比起冗长之语,易记好懂,一入耳就砸在心里头,真是高手在民间,智慧在坊间。多多留心,语言表达就会渐趋简而美。

龚仁楠:其实,生活中的一些广告语也蕴含着丰富的语文元素,品味欣赏,也能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比如,我最近看到这么一则广告——“在XX,大人物都有一套。”这是条售楼广告语,“有一套”一语双关,既指做事有办法,也指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其宣传效果不言而喻,比起那些“没有地段,谈什么身段”“学区房与学位房,傻傻才分不清”的冷嘲热讽,品位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单眼鱼:是啊,广告词里学问大,常看常品辨高下,语文素养藏其中,能力提升靠默化。

白灵坚:说到广告词,我记起这么几则,一则是有关成都的——“成都创业,创业都成”,形式上,它采用回环辞格,句式整齐,循环往复;内容上,它利用“都”这一多音字,将地名与美好的祝愿融为一体,可谓精辟警策。另一则是有关滁州的——“醉美滁州,亭好滁州”,听起来像直白的标语口号,但一看便知其意蕴丰赡,它既夸了滁州之美,又嵌进了“醉翁亭”这一名胜,利用谐音,一举两得。受此启发,我为我的家乡田庄村也拟写一则宣传语——“田园不芜静绿美,庄稼有成天地人”,算是现学现用、现炒现卖吧!

单眼鱼:好,为你的宣传鼓掌!

龚仁楠:话说回来,社会生活中,也有一些反例,似乎可以作为反面教材,对提升语文素养也不无帮助呢!比如,我在一则讣告上看到“原籍河北唐山人”,这就是典型的句式杂糅了。再如,我收到的一则短信中有“拟打算下周完成”字样,这明显犯有用词重复的语病。

单眼鱼:二位的话,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增加了我的语文知识。今天我们的讨论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主要从群众口头语、广告词及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瑕疵三个方面结合实例,各自谈了通过社会生活实践提高语文素养的见闻感受。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只要在生活实践中处处留心,时时在意,每一个人的语文素养都会得到检验和提高。谢谢二位。

【写作感言】

面对2016年高考全国课标Ⅱ卷作文题,起初我一直没有写下水文的冲动,这当然不是说这道作文题有多么平庸,而是这个“任务”无法“驱动”日渐慵懒的我。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大量的考场作文,在这些考生的笔下,我遗憾地看到了两个缺失:一是不少文章没有像作文要求所说的那样从自身学习语文的体会出发,不能不说是对题目要求的轻度背离;二是写社会生活实践这条途径的文章少之又少,即使有,也大多曲解了社会生活实践与语文素养提高的关系,或不着边际,或言不及义。于是我有了针对考场作文这种“软肋”写一篇试笔文的想法,恰逢其时,《高中生之友》的李编辑有约稿之意,我此前的种种想法和疑虑终于有了一个喷发的端口。在体裁的选择上,我摒弃了常见的文体,而借用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的栏目特点,一气呵成写就了此文,这多少也算是一点创新吧。

(作者系陕西省兴平市华兴中学教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