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职名师工作室与创客空间融合建设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4-05-10

摘 要:文章通过名师创客工作室创建、活动项目设计、“Q-CDIO-S”模式实践探索、运行机制研究等,提升了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成就了一批“跨界型”学科导师团队,助推了专业建设,创新了人才培养机制,也为同类学校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创客空间;融合建设;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12-0019-04

一、研究背景

1.学校创客空间的建设成为热门话题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了人们的创业、创新热情。新形势下,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加入到培养“创客”和创客教育的大潮中来,学校创客空间的建设成为热门话题[1]。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校创客教育正逐步走向普及,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创客软硬件和学习空间环境的建设,师资队伍,现有体系化课程与项目化学习之间的融合,评价机制,等等。

2.中职“名师工作室”面临困境

当前“名师工作室”在中职学校普遍设立,绝大多数能够发挥积极作用,践行设置初衷,但也有很多“名师工作室”徒有虚名,流于形式,甚至因为名不副实而产生负面影响[2]。如何结合中职学校的专业和师生需求实际,有效创建与实施中职名师工作室,是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3]。

3.创客空间与名师工作室“融合创建”值得尝试

相较而言,中职学校开展创客活动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双师型专业师资、良好的实训设备、灵活的课程设置和丰富的社会实习实践,都为创客空间的建设和创客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4]。结合我校专业设置与名师工作室情况,创客空间与中职名师工作室“融合创建”值得尝试。

二、实施过程

按学校整体规划要求和课题方案设计,采用“边建边用”“融合建设”“玩中學,做中学”的理念,以“空间创建-项目设计-运行实践-机制研究”的思路开展研究,其整体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1.基于“七大主题”名师创客工作室融合创建

(1)整体规划

根据学校名师创客中心的总体建设方案,创建与学校专业相关设置的“七大主题”名师创客工作室,如图2所示。其中,“项目化教学与展示实训室”是服务于其他六大主题工作室的综合体,由创客中心主任负责,实现创客主题与专业的无缝对接,满足学生需求。由各专业的负责人或名师主持师生团队建设及实施本专业的工作室[5]。

(2)团队组建

主持人组建各工作室的师生团队,以自愿、兴趣、专业特长为原则,其中相关学科导师3-8名,包括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学生10-15名,跨界组合。团队成员签订协议书,履行本工作室成员职责,共同组成名师创客工作室团队。

(3)自主共建

在完全不依赖装潢公司的情况下,按照学校审批的方案,在总务部门的协助与监管下,集中采购相关设备,各工作室师生团队自主设计与实施建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既体现了个性化,又能在实践中成长。经过近几个月的建设,各自初步创建玩学研创一体的空间,成为师生课余时间最愿前往的开放式公共学习场所。

2.基于“做中学,玩中学”系列活动项目设计

依据学校建设规划和总目标要求,各工作室结合专业与特色功能设置,设计“玩中学”“做中学”系列活动项目,体现“学玩研创赛秀一体”。[6]

(1)“生成性”选修项目——学

课程或项目是各工作室运行实施的载体,每个工作室导师负责开发选修课程或项目,带着工作室学员做项目。利用学校每周4课时选修课平台和课外活动,面向全校学生设计与推送特色项目,如表1所示,如机械电子产品研发中心工作室开发的《创意机器人》等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完善选修项目标准、教学设计、学习资源,逐步“生成”物化成果。同时,依据学校出台的《永嘉县第二职业学校“生成性”选修课开发、应用与管理制度》,可作为学校管理部门对工作室考核的主要项目,实施评估考核并给予经费补助。

(2)常规创客项目——玩

一是针对非工作室学生或初学者,开展“有趣、有用”的创客小项目制作。通过“玩中学”体验成功,培养兴趣,陶冶情操,如3D打印笔制作、泥塑制作、布艺玩偶制作等项目;二是针对全校部分学科考试不及格学生,实施学分替代项目。通过申请以制作创客作品,项目合格后冲抵该学科学分。

(3)创新创客项目——创

这是工作室日常主要开展的项目,以各工作室功能为内容,以学科导师为负责人,师徒结对,工作室师生组成项目研究小组,围绕创新创业、小发明、创客作品评选项目,通过项目申报、项目会审、材料购买,开展常规创客项目的“做中学”。项目成果达成后,该小组组织总结与分享,并通过考核方案评价,将成绩计入成员成长档案。一个项目学会后,可更换导师学习另一个项目。

(4)校企合作項目——研

学校规定,各工作室至少应有校企合作项目,包括产品研发与加工、技术攻关项目。与当地相关企业对接,充分利用校企双方资源优势,实现共研、共享、共赢。

(5)技能竞赛项目——赛

围绕创客作品、创新创业、专业技能等校、县、市大赛项目,开展训练工作。一方面,日常的项目制作锻炼了工作室学员的基本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临近大赛强化了专业技能的时段、合理调剂其他项目运营、师生团队合作。工作室为他们全力创造良好的训练空间、时间及材料资源,打造专业技能竞赛的训练营。

(6)创客成果展活动——秀

学校每学期举行“创客成果展暨现场创客体验活动”。各工作室纷纷亮相,开展现场成果展示、特色项目体验等活动。通过搭建平台、团队合作、讲座分享等方式,既为师生自我展示提供了平台,同时幅射到全校学生加入创客活动中来,激发学习热情,增强专业自信。目前,创客成果展已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格局。

3.“Q-CDIO-S”工程教育模式实践探索

(1)“Q-CDIO-S”模式

CDIO工程教育模式已在国内诸多工程类高校中实践多年并取得一定成效。CDIO 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7]我校在创客教育实践中将“CDIO”拓展为“Q-CDIO-S”,即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前置的“Q”即Question(问题)和后续的“S”即Share(分享)两个环节,强调问题意识和分享体验,对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完善和创新。

(2)实践案例

以机械电子产品研发中心名师工作室与创客空间为例,依托工作室运行机制开发与实施课程、项目,实施“Q-CDIO-S”工程教育模式,提出策略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以DIY越野车制造项目为例,对项目内容与模式流程进行了对应设计,如图3所示。

4.名师创客工作室运行机制研究

(1)以“老师带着学生玩”为宗旨的管理机制

为了加强对名师创客工作室的有效管理,促进高效运作、健康发展,研究制定相关“融合建设”工作室运行机制,如组织机构、实施意见、管理办法等。各工作室由主持人与导师共同制定相关制度,如师徒结对制、轮流值班制、考核制等,但管理机制的制定均以“老师带着学生玩”为宗旨,确保各工作室正常有序地开展。

(2)以市场和绩效为导向的考核机制

为了确保工作室正常有序地运行,建立考核机制。依据学校《管理办法与实施意见》,探索制定《导师考核制》《工作室成员考核制》等制度。探索以市场和绩效为导向的考核机制研究内容,以行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目标评价为辅,创新评价方式与内容。评价内容丰富,体现综合素养。建议权重分配规避结果性决定因素,趋向行程性评价,使之更为均衡化、合理化。

三、实施策略

1.师生共同参与工作室创建

与一般学校的一间研究室+一间研讨制作室不同,我校将名师工作室、创客空间建设与品牌专业设置相匹配,由一个宣讲室和六个由不同专业名师带领下的特色工作室构成。通过走访、调查,收集国内外有关创客空间建设和名师工作室创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发现其基本属于学校“包办”创建。结合学校现有条件,让各工作室组建团队,师生团队共同参与工作室创建,边建、边用、边改,立足创新、不断完善。

2.以学生为主体的跨界团队合作

每个名师工作室与创客空间的工作团队一般为20人左右,其中学生10-15人,由相应专业教师和部分有特长的教师和创业校友组成导师团队。通过“一生多师”“多生多师”“跨界合作”,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在跨学科、跨专业导师的合作下开展教学活动。

3.以丰富的创客活动项目为载体

以往的名师工作室的研究内容局限于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等,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名师创客工作室建设后,研究内容大大改进,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克服了“有名师无项目”的问题。

同时,名师主持人的日常办公即在工作室进行,工作室变为一个全天候开放的学习共同体。各工作室在开放时间里,名师带领学生“做中学,玩中学”。通过丰富的创客活动项目,产学研创一体,生成和积累了大批师生成果,促进了师生的专业发展。

4.工程教育模式应用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对于中职学校创客教育教学来说,这本身是一种创举。同时,在实践中进行了深入探索与拓展,形成“Q-CDIO-S”创新模式,为更有效地培养创新人才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四、研究成效

1.融合创建了一个“名师工作室+创空间+专业实训室”研习共同体

学校创客中心汇聚了一批有着共同研究方向和合作愿景的教师,组成学校骨干教师培训、玩学研创赛秀的团队,形成了专业群、空间、实训室融合的研习共同体,拓展了专业实训室空间,丰富了选修课程。经过两年多融合创建,形成了“名师工作室+创空间+专业实训室”研习共同体。

2.组建一支“名师+学科导师+创客学生”优秀团队

在各工作室名师主持人的引领下,以项目为载体,学科导师与创客学生组队,师徒结对、生生结对,组建了一支“名师+学科导师+创客学生”优秀团队。以发明专利、案例、课例、创客作品、论文、课题、教材、选修课、各类荣誉等为基础,孵化了一批科研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3.生成一批“学+玩+创+研+赛+秀”特色活动项目

针对不同对象,通过两年来的实践,基本生成“学+玩+创+研+赛+秀”六大主题的各工作室特色活动项目。只是不同学期在内容上稍作调整,如选修项目或课程开发,根据工作室学员学习情况,转修或深化课程;有时也根据项目需要,学习新技术、新专业。

4.拓展一种“Q-CDIO-S”工程教育创新模式

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实践基础上,拓展性地提出“Q-CDIO-S” 创新模式。“Q-CDIO-S”代表问题(Question)、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分享(Share)。即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前置的“Q”即Question(问题)和后续的“S”即Share(分享)两个环节,强调问题意识和分享体验,对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完善和创新。“Q-CDIO-S”运行模式如图4所示。

通过工作室项目实践总结经验与策略,增强“Q-CDIO-S”工程教育模式对培养中职生创新人才的有效作用。

5.建立了一系列工作室有效运行机制

在名师创客工作室建设实践中,出台了一系列运行机制。这一系列的制度,既是做事准则,又是创客中心建设、管理与使用的指导书,凝聚着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成果和智慧结晶,为“名师创客工作室建设”的复制、推广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五、结束语

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巧妙地解决了许多创客空间使用效率以及丰富中职名师工作室研究项目等问题,创新构建了名师工作室团队,充分发挥中职专业资源优势,创建与使用管理都更具创新性与规范性。[8]

建设过程中,实施“师生共同参与工作室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界团队合作、老师带着学生玩(Teachers & Students)、CDIO工程教育模式应用等创新理念与做法,并创造性地提出由学生到创客中心自主完成创客作品,以冲抵文化课考试不及格的学分,既完善了柔性化的教学管理,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机会。实践证明,其已成为综合创新与孵化的平台,较好地服务于名师示范辐射、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素养提升、专业和资源库建设,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教学改革特色成果。

参考文献:

[1]谢作如.如何建设适合中小学的创客空间——以温州中学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9):13-15.

[2]杨建良.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刍议[J].教育与职业,2013(35):180-181.

[3]夏林苏.职业院校创客中心与名师工作室融合建设的创新探索——以永嘉学院为例[J].唯实(现代管理),2017(10):37-39.

[4]王同聚.基于“创客空间”的创客教育推进策略与实践——以“智创空间”开展中小学创客教育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6(6):65-70+85.

[5]戴建法.职业院校“名师创客工作室”主体功能设置创新——以“机械电子产品研发中心”为例[J].唯实(现代管理),2017(9):31-33.

[6]谭贞.浅谈高中英语选修课程开发与实践反馈[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14(12):85-86.

[7]潘益婷,潘修强.CDIO理念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4):20-25.

[8]吕修军,戴建法.依托创客中心开发选修课程的实践探究[J].江苏教育,2018(20):52-55.

(編辑:李晓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