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社会性软件在高校教学中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时间:2024-05-10

赵玉

摘 要:社会性软件的出现与发展为改善高校教学质量带来了新的机遇。社会性软件能让师生间、学生间实现不受时空限制的沟通、交流与分享,能记录和再现知识信息,支持远程的协同学习与工作。文章对社会性软件在国内高校教学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与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社会性软件;高校教学;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0-0031-04

一、 引言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强调知识意义建构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步取代了传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被教育界广泛接受[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发生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学习者借助其他人(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2]。教育学家、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技术专家对建构主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应用信息技术创设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是这一领域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3]。

研究者们发现,学习过程中知识意义的建构具备明显的社会性特征,交流、协作、情感投入和价值观同样也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4]。鉴于这一点,一些研究者将社会性软件引入到高校的日常教学中,搭建课程学习共同体或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协作,改善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这些带有探索性质的研究与实践普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高校课程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二、社会性软件

社会性软件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络的应用软件,在使用过程中能促进用户社会关系网络的建立与发展,促进集体协作行为和关系的形成与构建[5]。社会性软件的类型比较多,如即时通信(腾讯QQ)、电子邮件(Foxmail)、博客(新浪博客)、播客(土豆网)、Wiki(维基百科)、讨论组(BBS)、社会性网络(朋友网)等。

1.社会性软件的特征

(1)社会性软件是个人参与互联网络的工具,突出了个体自主性的参与和发挥。

(2)社会性软件通过交流与分享构建了具备多对多关系的社会网络,这些社会关系构成的链接既有弱链接,也有强链接。

(3)社会性软件体现了个人的主动性和社会的统一性,用户主动加入到互联网络上的社会性群体中,在软件中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得以体现。

(4)社会性软件是社会技术化和技术社会化的产物,社会特征和技术特征紧密结合,不可分割。

(5)社会性软件的发展具有多样性,不同用户群体,不同应用区域对应着不同的社会性软件。

(6)社会性软件的发展具有进化性,为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软件自身的功能不断地进行更新和调整,同类型的软件之间存在优胜劣汰的现象。

2.社会性软件的理论基础

(1)六度分隔理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了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即“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换句话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互联网出现后,这一理论产生了具体的现实价值,构建于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络的应用软件越来越人性化、社会化,社会性软件的概念应运而生。六度分隔理论与社会性软件的发展历程表明:经由社会性软件构建的社会网络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促进真实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交往活动的形成[6]。

(2)150法则

150法则起源于欧洲的“赫特兄弟会”,该组织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当聚居人数超过150人时,就把它变成两个,再各自发展。这一源自于现实社会的规则表明,把人群控制在150人以下是管理人群的一个最佳和最有效的方式。在社交活动网络化的进程中这一规则仍然有效,无论你曾经认识多少人,或者通过一种社会性网络服务与多少人建立了弱链接,强链接的数量仍然符合150法则。这一社会现象也符合二八法则,即80 %的社会活动可能被20%的强链接所占有[7]。一些社会性软件在设计上直接使用了150原则,MSN曾在其早期版本中限制好友列表人数不能超过150人。

三、社会性软件在高校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大学生是一个较为特别的学习群体,他们的学习环境相对宽松,学习方式比较灵活,课堂学习之外的自主性学习比较多[8]。另外,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较高,普遍拥有多种上网设备,互联网络使用频繁,是社会性软件最主要的用户群体,使用QQ、微博、微信、Email等软件进行交流与分享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社会性软件,师生间、学生间能实现不受时空限制的沟通交流,能记录和再现知识信息,支持远程的协同学习与工作,支持学习资源的分享,能以互动的方式形成新信息和新知识。将社会性软件引入高校的日常教学,改善现有的学习环境,成为目前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的一个热点。

1.理论研究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是社会性软件应用于高校教学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和元认知能力;结合先前知识进行意义建构;以学习目标为导向不断反思和调整;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下获取知识和技能;学习过程中注重交流、协作与分享[9]。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们从学习态度、学习模式、发展模型等多方面展开了理论研究,目的是更深入地剖析社会性软件如何支持有意义的学习,确定社会性软件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模式,这些研究成果为社会性软件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支撑。

在学习态度方面,社会性软件有助于纠正学习者极端偏执的学习态度[10]。学习者对待自身的态度、对待所学知识的态度、对待学习情境的态度有可能存在极端的表现,会严重影响良好学习方式的形成。而社会性软件可以创设好的学习环境,一方面能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另一方面能为学生提供交流与协作的平台,培养协作精神和网络道德行为规范,提高信息素养。在教学中应用社会性软件能有效地避免“教”与“学”走上极端。

在学习模式方面,社会性软件能支持大学生的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模式基于社会建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知识是在个体在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中建构完成的,无论是在主观知识的建构过程中,还是在讨论与评判客观知识使之再形成的过程中,个体均能发挥积极的作用。社会性软件能将个体拥有的主观知识与外部环境的客观知识循环联系起来,构建属于个人的非正式学习环境,让学习者在日常的网络使用过程中获取知识和共享知识,再通过交流协作和个人知识的管理完成知识的内化[11]。正式学习模式基于主动学习的理念。在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被动学习逐步转变为独立的、主动的、合作的、探究的、建构的、亲身体验的深层学习,而社会性软件对学习方式的转变起到良好的支持作用[12]。李凡等[13]设计了内含三个层次的正式学习模式,基础层包括学习者分析、学习需求和学习策略;核心层包括学习过程、外部指导协助与社会性软件的支持;宗旨层强调通过教学设计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深层学习。

在学习模型方面,杨文正等[13]在知识建构理论和知识创造理论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社会性软件的认知和社会系统共同发展模型,描述了认知系统和社会系统间知识内化和知识外化的两个过程。他们认为,在个体认知系统中的知识内化过程同样会在社会系统中以外化的方式发生。学习者个体通过外化对社群贡献和分享自己的知识,同时也从社群获取知识进行内化。整个社会系统通过组合新信息来学习,通过同化和顺应来发展新知识,这是一个持续改变的动态过程。社会性软件可以支持内化和外化两个过程,并促进个体和集体知识的共同发展。

2.实践研究

社会性软件在高校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仍处于一个摸索中前进的阶段,以小范围的案例研究为主。受研究者所在学科的影响,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英语教学与教育技术两个学科,其他学科的应用研究偏少。从实践效果看,不同类型的社会性软件都能用于创设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或学习共同体,促进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协作,对学习效果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英语教学方面,研究者们尝试应用电子邮件、BBS、Wiki等来辅助教学。李淑静[14]使用电子邮件辅助大学英语教学,以历时三个学期的527封师生学习交流电子邮件为样本,分析了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可行性和应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与分享,对教师与学生都存在价值。对教师来说,可以延伸课堂、筛选信息、示范语言,减少焦虑。对学生来说,可以增加实践、减少焦虑、交流感情。郭艳玲等[15]建设了“综合英语”课程BBS,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并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BBS发帖数量分析、学生访谈和调查问卷分析发现,课程BBS能够帮助学习者在熟悉的集体环境中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俞婷[16]分析了传统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设了基于Wiki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系统,为学习者提供一个知识共享与协同创作的交流平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Wiki的写作系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和写作水平,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促进合作学习能力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Wiki的历史版本功能不但能记录学习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实现对比式学习,有意识地修正写作中出现的错误。

在教育技术学科,研究者们使用QQ群组、博客、播客、SNS等社会性软件来搭建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交流与协作。钟志荣[16]使用腾讯QQ的群组功能搭建“教学系统设计”课程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用于改善课堂教学中因学生水平差异导致的适应性问题。在共同体中,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思想、经验和建议,通过人际沟通与协作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共同体的价值,实现共同学习,共同发展。教师作为助学者,设计学习主题和学习任务,提供课程学习资源,组织和指导学习活动。陈维超等[17]使用博客搭建网络学习共同体,用于改善大学课堂教学中交往缺失的问题。他们认为,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环境中,通过交往完成意义建构及自我认知的过程。教学交往对课程的学习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使用博客搭建学习共同体,可以提供立体型的教学交往模式,打破传统教学设计的封闭性。安旺国[18]利用播客技术实现了一个互动的、开放的音视频学习交流平台,用于改善“电视编导”课程的教学环境。从实践效果看,播客的个性化、互动性和开放性特性能为课程教学带来便利。魏占兴[20]使用SNS学习交互系统为“新闻传播学”课程搭建网络学习共同体,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学生可以从自身需求出发,在个人空间发布学习日志或共享优质学习资源,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并引发集体讨论,甚至还可以倡议或发起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吸引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习者参与进来。

四、社会性软件在高校教学中的发展趋势

社会性软件能让高校师生间、学生间实现不受时空限制的交流与分享,适用于搭建具备建构主义思想的学习环境或学习共同体。现有的研究多基于异步交流(如电子邮件、播客等)以及轻流量的同步交流(如QQ文本聊天),随着信息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的继续发展,应用形式也将越来越多,一些实时的、视频的、快速分享的交流形式可能成为未来应用的主流方向。总体看来,社会性软件在高校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将呈现常态化、多样化、深入化和定制化的发展趋势。

1.常态化

社会性软件正逐渐渗透到高校的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高校的学习交流形式。以笔者的教学过程为例,课程的第一节就会通知学生课程QQ群号和教师Email,其后的教学过程中,师生间通过QQ群发布课程相关信息、共享课程资源(教学PPT、习题、电子参考书等)、在线答疑,通过电子邮件提交作业。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还可以使用QQ提供的远程控制与屏幕分享功能帮助学生远程调试程序。社会性软件已经成为高校师生间、学生间日常学习交流的主要工具,在教学上的应用正从学术层面的探索与研究走向具体实践,呈现出一种常态化的趋势。

2.多样化

社会性软件的发展具有典型的先行者优势及马太效应,占据新区域或新市场的社会性软件很难被后来者打败,且有强者愈强的特点,这也导致了社会性软件类型的多样化。目前国内较大的几家互联网企业都有其具备领域优势的社会性软件,如腾讯的即时通讯软件QQ、百度的Wiki产品百度百科、新浪的新浪博客和新浪微博、淘宝的电商软件阿里旺旺等。社会性软件多样化的特征也体现在教学应用上,从已有的实践研究看,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教学特点,使用的社会性软件类型也存在较大差异。例如:Email与Wiki适用于语言学习或写作练习;播客适用于那些与视频制作或语言学习相关的课程;即时通讯软件则能为那些课堂交互缺失的课程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

3.深入化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之一。教育部2012年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1]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各级各类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更深入地结合起来,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未来几年国内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社会性软件是现代信息环境中交流与分享的常用技术工具,它简单易用,符合用户习惯,使用时不易出现“技术性障碍”。从上文介绍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现状看,社会性软件能满足大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其在高校教学上的研究与应用正在不断深入。在未来高校课程的教学设计中,社会性软件极有可能像多媒体课件那样,成为教学流程、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定制化

社会性软件在发展过程中,通过自身功能的完善与丰富,不断地扩展它们的应用领域,服务于教育行业正是社会性软件未来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主流的社会性软件开始提供越来越多的教育教学功能。在2013年,国内互联网产业的三巨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分别对它们旗下的社会性软件进行了重新设计或优化,希望能为在线学习与交流提供更好的支持。百度在百度百科和百度文库的基础上,推出了专业的教育平台“百度教育”,汇聚了丰富优质的教育与学习资源,包含专业培训、课程资料、在线学习、考试考证等内容。阿里巴巴推出了“淘宝同学”教育频道,发挥淘宝网在电子商务上的优势,教育机构可以将课程视频作为商品出售,学习者使用阿里旺旺进行课程的学习与互动交流。腾讯在最新版的QQ中为群视频添加了教育模式,提供了视频聊天、播放影片、分享屏幕和演示PPT等功能。这些定制的教育功能既能更好地支持学习交流与协作,也为学习者提供了更丰富的外界学习资源,为社会性软件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五、结语

技术应如何有效整合于教育,这是教育技术领域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社会性软件是现代信息环境中人们交流与分享的有效工具,其社会性和技术性可以支持有意义的学习。由于社会性软件真正开始普及的时间还比较短,因此其在高校教学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都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理论研究的数量较少,且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以及传播理论方面缺乏深入探讨;实践研究多为实验性质的短期研究,长期的、持续的研究相对较少。社会性软件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巨大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需要教育工作者们继续进行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7,(3):3-9.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3]何克抗.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及发展趋势[J].现代远距离教育,1997,(1):6-11.

[4]郑葳.学习共同体:文化生态学习环境的理想架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庄秀丽,刘双桂.拥抱2004社会性软件年[J].中国电化教育,2004,(5):61-64.

[6]李燕临,郭酉函,黄春梅.解析社会性软件及其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08,(2):68-70.

[7]刘毅.社会性软件的知识管理视角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6,(10):40-42.

[8][11]朱哲,甄静波.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模式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10,(2):84-87.

[9][12]李凡,陈琳,殷旭彪.社会性软件支持下的大学生学习模式设计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11):72-78.

[10]郑颖.社会性软件:学习的黄金之道[J].中国远程教育,2008,(1):62-65.

[13]杨文正,熊才平.基于社会性软件的认知和社会系统共同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11):23-27.

[14]李淑静.以电子邮件为辅助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外语教学,2009,(5):54-59.

[15]郭艳玲,孙晓朝.作为教学干预手段的课程BBS的实效性研究——一项基于教学课程改革的个案调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2):35-39.

[16]俞婷.基于Wiki 协作式写作系统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3):78-82.

[17]钟志荣.基于QQ群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及其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1,(8):92-95.

[18]陈维超,李芒.促进网络支持的面授教学交往的有效性——运用博客建构学习共同体[J].电化教育研究, 2007,(4):56-61.

[19]安旺国. 校园播客的构建及其在影视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9,(9):112-116.

[20]魏占兴.基于SNS的新闻传播学学习共同体建构探析——以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三颗豆SNS学习交互系统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3,(5):19-22.

[21]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0/201207/139702.html.

(编辑:郭桂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