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甘年生
近年来,南京沿江工业开发区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为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插上了翅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成为以教育信息化为标志、以质量为核心、以教育品牌为重点、以内涵式发展为特征的优质教育区,教育教学质量处于南京市前列。
一、教育信息化,带动了教育观念的革新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首先是教育观念革新的过程。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教育的内涵发生了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育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组织形式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明显提高,对教育的评价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从而带动了教育观念的更新。就沿江工业开发区来说,教育观念发生了四个方面根本性的转变:
一是确立了“规范”的观念。教育的信息化,规范是前提,是基础。建立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的规范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教育实现信息化、走向现代化的先决条件,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沿江工业开发区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坚持依法行政,努力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充分关注教育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加强依法治教工作,全面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保证了教育政策法规的全面落实。
二是确立了“优质”的观念。教育信息化,为教育的优质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学设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都在不断地更新,教育在保证了“量”的同时实现了“质”的提升。沿江工业开发区坚持放大做强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的教育。目前,全区共20所中小学,其中:2所独立高中——1所为三星级省重点,1 所为四星级国家示范高中;5所公办初中,有省级示范初中3所,1所为省现代化示范初中;12所小学,省级实验小学6所,市级实验小学3所,市级示范小学3所。
三是确立了“均衡”的观念。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是教育信息化的内在要求。沿江工业开发区十分重视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按照小学市级实验小学标准、初中省级示范初中标准、高中四星级以上普通高中标准,对所有中小学进行了统一规划、设计、施工、装备。近五年来,教育基建与技术装备财政累计投入10个亿以上。目前,全区所有中小学硬件条件均达到省颁标准,100%通过了“合格学校”验收,各校教育技术装备达到省级二类标准以上。同时,加大师资配备调控力度,推行校长和教师交流制度,在实现校内教师结构合理、学科配套、整体优化的基础上,做到区内教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坚持相对就近入学,加大解决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的力度,保证每所学校按学区、按计划招生,均衡配置学生资源。
四是确立了“创新”的观念。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创新提出了相应要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沿江工业开发区积极推进特色校园文化培育工程。第一,坚持“高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校园文化发展要求,加大特色校园文化培育力度。各校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上打造优秀的校园文化品牌,彰显校园文化特色,为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开拓渠道,创造载体,提供保证,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第二,坚持德育为首的校园文化发展战略。沿江工业开发区把立德树人作为校园文化发展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建立完善了学校、家庭、社会相衔接、相渗透的德育一体化机制。第三,坚持校内外相结合相渗透的校园文化发展机制。积极抓好校本课程研究、开发、拓展,结合中小学学生才艺拓展计划的实施和高雅艺术进校园的要求,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并与课堂教学相衔接、相渗透、相补充,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熏陶中增强素质、提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学校以校本课程的研发为突破口,追求特色创新,打造品牌产品,形成自己的办学优势,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同时,加强青少年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不断研究开发适应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活动课程。第四,坚持“三节”为标志的校园文化发展平台。每年举办中小学生“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科技与国防教育。
二、教育信息化,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升级
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直接成果就是教育技术的升级。目前,沿江工业开发区各中小学带宽覆盖率、校园内部网络覆盖率、中小学教室多媒体设备覆盖率、中小学“师机比”和“生机比”等多项指标在全市名列前茅,中小学安全监控系统基本覆盖。全区所有中学、绝大多数的小学都建成了校园门户网站。扬子二小小班化教育网站被市教育局确立为南京市小班化教育门户网站。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建立了教育信息网、骨干教师资源网。通过网站,逐步提升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校管理、师生互动和家校沟通等领域的网络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程度,为教育宣传、信息交流、教师专业化成长、学生学习提供了重要平台。
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一项基础工作,大力推进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沿江工业开发区十分重视教育信息资源建设,通过加强对信息资源的研究、开发、应用、指导,不断丰富教育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在区教师进修学校设备更新项目中,购置了网络备课平台、课程资源平台、数理化仿真实验平台、史地生电子挂图及授课平台等教学资源,供全区中小学教师教学使用。同时,发动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自制和改进资源,质量高的课件上传到网站,实现全区共享。
引领全体教师进行有效应用,提高应用的层次和水平,将物化的现代教育技术变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能力,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心和落脚点。沿江工业开发区遵循“全员培训、分层推进、注重实效、整体提高”的原则,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区、校两级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体系。近年来,沿江工业开发区坚持组织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开展教育技术培训,内容涉及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方法、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并组织教师参加课件制作、网页设计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专题培训,为各校培训了一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全体教师中基本普及了现代教育技术。
三、教育信息化,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教育信息化,带动了观念的革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升级,必然促进素质教育高质量实施。沿江工业开发区十分重视现有的教育装备功能研发,在坚持“素质教育30条”的基础上,围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提出了“三特”(学生有特长、教师有特点、学校有特色)目标,制订了推进素质教育的方案和措施,不断探索素质教育的新思路,不断完善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机制,为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深入实施保驾护航。
首先,办学特色逐步形成。全区各校充分利用学校的装备与教育资源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如:扬子中学的“分层推进”教学,大厂高级中学的“收视课程”,扬子一中艺术、体育、文化和技能类选修课程,旭东中学美术、音乐特长教学,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澄心”教育,扬子四小“儒香文化”特色,南化四小的“个性化教育”,扬子三小的“四园”文化,南化实小的“名人教育”,南化三小的“写字文化”……
其次,教师队伍得到发展。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普遍提高,能够自学运用教育理论,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手段,组织有效教学。扬子中学教师不仅使用多媒体上课,更重要的是开发出相应的教师“私本”教材与教学案。这些“私本”教材与教学案更适应该校教师授课和班级学生特点与学习需要,使教学达到更佳效果。与此同时,各校加强教科研工作,走科研兴教之路。目前,沿江工业开发区共有5所中小学具有“十一五”中央电教馆和省电教馆的立项课题。扬子中学完成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省级研究课题,该课题成果得到充分的运用。另外,沿江工业开发区的教师学历达标率、高一层次学历占有率、中高级职称占有率均处于全市领先水平。
第三,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重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倡导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与社会实践活动,建立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实践相衔接、相渗透的一体化素质教育机制,构建素质教育的立交桥。目前,全区小学生按照“六好”(写好字、读好书、唱好歌、做好操、骑好车、行好路),中学生按照“四会”(会学习、会思考、会做人、会生活)的目标要求,基本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编辑:郭桂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