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职病原微生物教学的优化

时间:2024-05-10

甘肃省陇南市卫生学校 褚文静

病原微生物在中职学校属于具有较强实践性与应用性的重要基础学科,教师在面对这门较为枯燥且乏味的课程时,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长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教师需要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新型教学理念,做好相关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内容等工作,以产生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一、中职病原微生物教学的突出问题

(一)课时与教材

病原微生物学内容十分繁杂、琐碎,学生在学习时有明显的枯燥无味感,如果对此没有兴趣,则很难学下去。病原微生物的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较多,但是课程的总体学时又较少,因此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通常不能带领学生深入学习知识,教学效果不能让人满意。目前,不仅课程教学课时紧张,教材内容也十分滞后,如百日咳鲍特菌、白喉棒状杆菌等由于免疫预防的普及,临床已经十分少见,但是教材仍然详细说明这些内容,实际意义较小。并且新出现的病原微生物、新发现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等在医学工作中需要掌握的新知识,教材中却很少涉及,出现十分明显的教学与实际临床情况脱离的问题。

(二)教学方法与学生水平

总结当前常见的新出现的教学方法,主要包含PBL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都是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有效方法,但是实际在中职学校中使用哪一种方法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中职学校相比高中生属于同一层次不同类型人才,学生具备更强的动手能力,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但是文化基础较为薄弱,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自主学习能力缺乏,这会对教学模式的改良产生制约。例如,案例教学需要学生在课下查找资料,进行设计、论证等,课上学生回答、讨论,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制能力有较高要求。这些对学生自学能力有要求的教学模式难以在中职学校开展。

(三)教师素质与职业要求

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精神、专业能力。中职学校教师多数是本科毕业,他们专业精神良好,但是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较为薄弱。专业知识缺乏,造成教师的实践技能不能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速度,不能积极利用新技术,导致教学与临床脱离。专业能力缺乏,造成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缺乏,一些青年教师认为将教材背下来就是备教材,对课堂理论的讲授缺乏关注,对教学方法的优化不够重视,对中职学生的特征缺乏了解。

(四)多媒体与板书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已经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通过图片、动画等手段将难以用语言或板书描述的内容展现出来,原本枯燥、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简单,方便学生理解,教学中的知识容量得以扩大,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但是多媒体的滥用也会造成教师大大减少板书的使用,甚至不使用板书,整节课都使用课件进行教学,知识的讲解较快,学生必须高度集中听讲,不能做到边听边记。学生也反馈:课上能听懂,但是课后不知道重点是什么。但如果直接按照授课顺序书写大量板书,也会消耗时间,难以教学更多的知识。

二、优化中职病原微生物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教学水平

在病原微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引进新的、先进的教学观念,推动教学改革。中职病原微生物教学改革过程中,新型、先进教学理念与合适、科学的教学方进行有机结合,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能够得到提高。在新型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观念也会发生改变,教学方法也会伴随教学理念的发展而不断改革、更新,按照新型教学模式对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实践,教师可以寻找到适合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从而产生提高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的效果。学生在这种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引导下,能够不断激发对病原微生物学习的兴趣,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在不断提高。

(二)增强应用能力

完成中职病原微生物教学优化后,学生的实际临床课程占比增加。通过更多的临床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病原微生物知识,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应用病原微生物知识的能力。中职学校对医学类人才的要求更多是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良好运用知识的能力、良好临床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才是中职学校成功办学的宗旨。

三、中职病原微生物教学的优化措施

(一)提高学习动力

中职学校中,相关医学专业的学生缺乏一定的专业思想,通常很少有对本专业的课程有强烈兴趣的学生,难以认识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多数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因此,如果要达到优化教学的目标,首先需要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认识病原微生物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1.讲解学科史

微生物的发现史能够呈现出在一定社会背景条件下专家进行科学探索的过程,其中所包含的趣味性内容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启发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比较重要的病原微生物的发现史,通过视频、PPT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思维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例如,英国的Jenner应用牛痘疫苗预防天花为世界的预防医学都探索出了新的路径;汤飞凡将沙眼衣原体滴入自己的眼睛中造成自己患上沙眼,从而确定从沙眼样本中分离出的微生物就是沙眼病原体;美国的Ricketts在研究斑疹伤寒的过程中被感染献身。每一种病原微生物从发现到最终被攻克的过程都体现了科学家坚持不懈、不断追求科学真理、勇于为科学献身的态度。一个个科学家背后的故事中,充满了人文情怀,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有极强的感染和激发效果。教师也能因此做到寓教于乐,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明显的激发和增强。

2.结合时事

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把当前的大型流行疾病,或者国内外的重大疫情引入课堂案例,如一些传播性较强的病原微生物会造成流行性传染病,如果疫情暴发就会造成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整个国家乃至全世界就会产生严重危害。如常见的猪流感、禽流感等,再如2014年的非洲埃博拉病毒等,对当前依旧有较大影响。这些疫情具备很强的时效性,在课堂中引入这些时事案例,能够让学生切身认识到病原微生物与每个人的健康乃至生命都有密切的相关性,努力学习病原微生物以及免疫学,能够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做出自身的贡献。教师还可以列举本校毕业生前往疫区防疫的事例,为学生树立学长学姐榜样,使其具备医学生该有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大大提高听课的积极性。

(二)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能源和根本,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注意语言的幽默感以及趣味性,还需要找准学生兴趣的切入点,观察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将学生带入奥妙无穷的微生物世界中。

1.列举真实新闻

通过真实的、与专业课程知识有相关性的新闻勾起学生的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某地的婚宴活动中,有70余人相继出现了呕吐、腹泻及腹痛等症状,而患者中有6人两天前从东南亚回来,且其中1人承担厨师工作。随后在采集的患者腹泻便及肛拭子标本中,经碱性条件培养16—18h后发现有黄色菌落,经镜检可见G-弯曲杆菌以及单端一根鞭毛。此时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这一情况最可能的病原菌是什么?这一病症的发生应该与哪些病原菌引发的疾病进行鉴别?为了进一步确保诊断明确性,应采取哪些微生物学检测辅助?”在提出相关问题后,还可以提醒学生东南亚在当时处于霍乱疫区,而且有过疫区接触史者还担任厨师这一角色,从而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回答。教师也就因此引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知识的讲解,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产生表皮脱落毒素,能够造成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简称SSSS),这是一种经常发生在身体抵抗力较低新生儿群体的水疱性疾病。通过真实的新闻事件,学生的兴趣能够得到激发和提高,学生对相关方面的知识也能够产生更深的了解和掌握,如对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可以更加了解,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应用知识。

2.密切联系临床

在讲解病原微生物的知识时,教师需要加强微生物与临床密切关系的讲解,让学生产生探索本专业知识的欲望。还是以上述新闻为例,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新生儿为什么会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这是由于该菌在医院乃至自然界均分布十分广泛,同时该菌的耐药性较强,属于医院感染中十分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新生儿发生SSSS的原因可能来自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的无症状护理人员或父母等人。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分析,学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广泛、可能会造成免疫低下人群患上毒素性疾病的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对学生的临床思维有培养和强化效果。

3.科学提问

教师在课堂中提问学生时,提问的难度应该由浅入深。首先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如在学习结核杆菌时,可以提问以下问题:(1)结核杆菌的细胞壁与普通杆菌的细胞壁有什么区别?(2)这种区别让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染色特性、生化反应等发生那些独特的变化?(3)结核杆菌不会产生细胞毒素,那么它是如何致病的呢?(4)提高诊断结核杆菌的速度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在提问的过程中,通过创设一个略高于当前学生认知水平的情景模式,让学生发挥潜力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欲,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逐一提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得到充分调动。

(三)指导学习方法

病原微生物中的细菌学有繁杂的知识内容体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会面对晦涩难懂的专业名词,对相关概念难以听懂和理解,学习困难,记忆困难,因此难以在学习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在病原微生物的学习中逐渐变得被动。教师对此需要将自己实践摸索出来的、总结出来的、好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教师在讲解病原菌时,需要讲解它们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等,还要讲解检查与防治方法,教师要求学生整体把握这方面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养成记忆框架。让学生重点记忆细菌在这些方面特有的、独有的性质,产生有的放矢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除此之外,教师在讲解微生物个体知识的时候,也需要与总体微生物的知识进行结合。例如,有很多种细菌的致病物质都是细菌的内毒素,总体理论讲解内毒素会引起四个生物学效应,这些均是理论方面的知识,学生的理解、记忆难度较大。对此,教师可以在细菌的单独知识中进行重复讲述,通过与图片、病例等配合,加深学生理解,让学生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

(四)加强实践

医学的学习需要大量的实践。为了保证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尽快适应临床工作,实践训练对学生来说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需要结合实际采购书籍。对中职学校的学生需要设置针对性的课程标准解读、知识要点分析、习题强化练习、临床实训操作等项目,从而帮助学生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实践能力与效果,强化教学的反馈作用。病原微生物在医学教学中属于基础课程,同样具备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可以设置模拟实践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医生、护理人员等,完成询问、检查、诊断、分析、治疗等相关模拟操作。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训练,让其可以良好运用知识点分析案例,灵活应用学习的理论知识,大大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加强习题强化练习,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够得到反馈,教师可以根据反馈的意见实时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病原微生物在医学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不断对微生物学进行探索和研究,要让学生扎实掌握微生物学知识,具备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实践教学时,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给予关照,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当前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优化病原微生物学教学模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