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网络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研究——以武汉市部分初中为例

时间:2024-05-10

江汉大学教育学院 杨诗奕 姚文萱 钱辰辰 严月娟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师生互动是考查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它直接关系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导致学生不能按时返回学校,只能在家上网课,网络教学因此得以普及。良好的师生互动在网络课堂教学中有着深远意义,对于教师来说提高了教学效率,对于学生来说提高了学习兴趣。对网络教学环境中的师生互动情况进行研究,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互动效果和教学效果。

(二)概念辨析

1.网络课堂

网络课堂是指运用互联网技术,在线进行远程授课的互动教学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要求是学校和网络课堂平台有相同的目标,并且师生协调配合。

2.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指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它既是方式和过程,也是师生互动所导致的相互之间心理和行为上的改变。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是在一定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各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

二、网络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现状调查

本次问卷从师生互动的内容、方式、次数、意义以及与传统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对比五个维度展开调查。共收集188份来自武汉初中生的问卷,有效答卷188份,其中初一为39份,初二为63份,初三为86份。

(一)师生互动的内容

从互动内容来看,教学存在内容难度过低或过大的问题。首先,教师没有充分把握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选择了过于简单的教学内容进行互动。在教师课堂行为有效性中,“有效”意味着增加学术性问题,减少单方面的讲解,即无效沟通,但在初中阶段这种“有效”并不能很好地达成效果。其次,教师有可能会将一个复杂或难度较大的问题推给学生,这个问题有可能是超出学生知识水平的,这就会导致学生即使课前进行了充分预习,教师在课堂中也有可能得不到想要的答案和有效的互动。

(二)师生互动的方式

调查显示,目前武汉市网络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形式主要有教师讲授为主,提问或讨论为辅(51.06%);教师讲,学生听(31.38%);以学生自学、小组合作交流,汇报为主(17.55%)。根据调查可以知道,以教师为主的师生互动方式仍然是目前网络课堂运用的主要方式。

(三)师生互动的频率

从调查中发现,在网络课堂上被点到的概率中偶尔被点到的学生占比49%,几乎没有被点到的学生占比28%,经常被点到的学生占比23%。这种概率分布其实比较合理,但是在教师无法直观地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况,并且学生的积极性有待提高的情况下,被经常点到的学生占比应该相对提高,“几乎没有被点到”和“偶尔被点到”的占比应当适当降低,教师应该通过多提问的方式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况。

(四)师生互动的影响

在网络课堂上,师生互动对学生各方面的影响中有59.57%的人选择了知识理解,64.89%的人选择了师生关系,65.96%的人选择了学习积极性,36.7%的人选择了完成作业的效率。由此可知,网络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方式对学生的知识理解、师生关系、学习积极性和完成作业的效率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五)与传统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比较

1.与传统课堂相比,在网络课堂中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次数有所减少。调查结果显示,就整体而言,39.89%的学生反映在网络课堂中相较于传统课堂与教师的互动次数减少了,31.38%的学生反映在网络课堂中与教师的互动次数增加了,还有28.72%的学生反映在网络课堂中与教师的互动次数没有明显变化,因此中学生对于网络课堂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从不同年级学生的反映情况来看,初一和初二学生在网络课堂中与教师的互动次数减少的情况居多,而初三学生在网络课堂中与教师的互动次数增加的情况偏多。由此可见,初三年级的师生在网络课堂中的互动更为频繁。从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反映情况来看,成绩处于上游的学生中接近50%的学生在网络课堂中与教师的互动次数增加。成绩处于中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学生中,多数学生在网络课堂中与教师的互动次数减少。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同学中,则有接近50%的学生在网络课堂中与教师的互动次数没有明显变化。由此可见,成绩最好的学生在网络课堂中与教师的互动次数偏多,而成绩一般或成绩最差的学生群体在网络课堂中与教师的互动次数偏少。

2.与传统课堂相比,在网络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有所降低。数据显示,在所有调查对象中有36.17%的学生认为在网络课堂中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度减少了,35.64%的学生认为在网络课堂中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度没有变化,只有28.19%的学生认为在网络课堂中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度有所增加。因此从整体而言,与传统课堂相比,在网络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是有所降低的。从不同年级学生的反映情况来看,不同年级之间,学生个体获得教师关注度的情况大致相同,获得教师关注度降低或没有变化的学生占比居多,而获得教师关注度有所增加的只有少部分学生。从不同成绩水平学生的反映情况来看,成绩处于上游的学生中,获得教师的关注度增加的学生居多,占40.38%。成绩处于中上游和中游的学生中,获得教师关注度没有变化的学生占比居多,均超过40%。成绩处于中下游或下游的学生中,获得教师关注度减少的学生占比居多,分别为47.62%和60%。由此不难发现,学生获得教师关注度的变化与学生自身的成绩有很大关系,两者关系呈正相关。

3.与传统课堂相比,网络课堂师生互动的效果有待提升。从调查结果来看,所有被调查学生中有61.7%的学生认为传统课堂师生互动对其学习更有帮助。可见,目前网络课堂的师生互动效果不尽如人意,没能很好地发挥其对学生学习的积极促进作用。

三、网络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上课积极性不同

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网络课堂的积极程度两个因素进行交叉分析发现,平时成绩处于上游阶段的学生在网课中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积极态度;反之,成绩处于中下游或者下游的学生在网课中呈现出不积极甚至消极的状态。成绩中下游或者下游的学生往往会出现学习接受能力较差或者自制力较差的情况,但是网络课程恰恰对学生的自制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既缺乏内驱动力,也缺乏外驱动力,这就需要教师在中间充当监督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数据显示,43.62%的初中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持积极态度,经常稍加思考后能够进行回答,并且愿意在教师讲解过程中记录笔记。81.39%的初中生在网络课程中呈现出正常以上水平的积极程度,处于一般积极状态水平的占33.64%,这部分中立状态的同学占比较大,可以看出学生参与网络课堂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单一的课堂互动无法满足学生对课堂的期待

数据显示,学生喜欢一门网络课程的原因分布较为平均,其中30%的人认为是师生之间有互动,课堂气氛活跃;36%的人认为是教师专业水平高,授课方式好;34%的学生认为是教师讲课风趣、有魅力、有亲和力。由此得知,学生喜欢一门网络课程的原因不仅仅局限于师生之间有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其中教师讲课风趣、有魅力、有亲和力和教师专业水平高、授课方式好的占比也非常高,说明在网络课程中单一的互动无法满足学生对课堂和教师的期待,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提高个人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兼顾教学特色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三)网络课堂中师生互动频率下降

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上虽然有24%的人非常积极,还有21%的人比较积极,但是占比最多的是积极性一般的人,占比36%,且在教师提出问题的回答方式这一选项中有41%的人是被点到后临时应付,甚至有19%的人选择置之不理,不做回答。由此说明,大多数人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采取的是一种消极的态度而非积极的态度。

与传统课堂相比,网络课堂的实施需要师生之间相互信任和合作。从理论上讲,网络课堂教师和学生无法面对面地进行教授和学习,教师不容易了解学生具体的课堂表现情况,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更多的方式进行互动,学生也要积极配合教师。但是实际上,师生互动的频率不但没有提升,反而出现下降。

(四)师生双方对网络互动践行不够深入

对于教师而言,当前教师所进行的网络互动缺乏一定的创新性,教师需要找寻更加高效的互动方式,而学生缺乏“互动是双向的”这一意识。网络课堂中的互动不仅仅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一简单的形式,学生也需要学会积极向教师提问,积极回应教师提出的问题。师生双方对于网络互动的践行都尚有进步的空间。

四、促进网络课堂中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

(一)教师应选择难度适当的互动内容

根据师生互动内容可以得知,在初中网络课堂教学中存在互动内容过于简单或难度过大两种情况。当教师提出的问题意义不大,学生完全不需要经过思考就可以回答,这时学生参与互动难以获得自豪感和满足感。当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超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即使竭力思考也无法解决,这时学生的行为水平就会降低,容易产生无助感。阿特金森的学习动机理论指出,成功率为中等可能性的任务是具有适当挑战性的,学生在进行此类任务时的行为水平相较于进行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的任务时会更高。因此,教师需要尽量选择合适的问题与任务作为互动的内容,如果问题或任务确实较为容易,那么就要让学生的动机控制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当教学中出现较为困难的问题或任务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将动机调整至较低水平,如将一个困难问题以附加思考题而非必答题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二)教师应加大对中下游学生的关注

通过将学生的成绩与互动积极性进行比较,会发现成绩处于中下游或下游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情况、听课态度等方面相对而言都处于比较被动和消极的状态。但同时调查显示,成绩处于下游的学生中有超过半数会认真听讲并做笔记,这表明这部分学生的单独学习行为是积极的,但可能存在不够自信、害怕出错等因素,部分低趋高避型学生就是如此,因此参与互动的情况相对来说不够积极。教师面对此情况,需要对这部分学生多加关注,鼓励其以小组为单位与教师进行互动,让学生将互动看作是小组共同行为而不是个人能力的展现,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对学习的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师生互动的过程。

(三)教师应提高个人素质与专业能力

通过调查学生喜欢某门网课的原因可以发现,相比于师生有互动,课堂氛围活跃来说,更多学生选择了有亲和力、讲课风趣幽默、专业水平高的教师的课堂。由此可知,要让学生更乐于投入课堂,仅有单一的课堂互动是不够的,师生互动是师生双方行为上的互动。从教师的专业水平来分析,教师需要自身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学水平与亲和的人格魅力。从教师的个人行为来分析,教师还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模范,在行为上做出表率,同时采取恰当的互动方式,创设贴近学生兴趣的文娱活动的任务情境。例如,在教授初中数学中一元一次方程时,先讲述故事案例再引出问题,使学生对故事的动机及兴趣与学习发生联系,有效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教师应创造更多的师生互动机会

事实上,网络课堂需要更多互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确定学生的听课状态,但实际情况并不如此。在“师生互动频率变化”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中,认为网络课堂中互动频率相对在校上课增加的学生不超过30%,而更多的学生认为在网络课堂中师生的互动频率没有变化或是变少。这意味着在网络课堂中学生更多的是单方面在听教师讲授,部分教师并没有根据授课方式的改变而对互动行为做出调整。相较于传统课堂,网络课堂中存在无法面对面监督、难以了解学生真实学习状态的问题。教师在网络课堂中更需要从师生双向的角度出发,不局限于教师讲授,可以在网络教学中创造更多师生互动的环节,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专注度。

(五)学生应提高对师生互动的认知

师生互动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完成的,学生如何去解读和阐述教师行为中的信息是教学有效与否的重要因素。教学中仅有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在网络课堂中主动配合教师,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学校与家庭都应该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科普教育,教师在授课时也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认识到互动的意义,促进学生的认知提高;另一方面,从学生自身角度而言,在有了正确的认识后,还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积极参与互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