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模式

时间:2024-05-10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仙都中心小学 林思妹

语文在小学阶段的课程体系中占据着基础地位,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前提。从语文学科特点来看,核心素养理念涵盖多个方面,为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自身角度对核心素养内涵进行深入解读,并能够寻找其与语文课程之间的结合点,运用多元化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以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

一、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作用

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尽管已经认识到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应试教育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仍然不容小觑。一些教师以功利性目的实施授课活动,过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其能力和素质的提升,难以将小学语文教育的意义充分发挥出来。以核心素养理念为导向,教师可以对教学内涵进行深入挖掘,融入更多创新化元素,使学生的视野得以拓展,转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刻板印象,发现语文课程魅力以及学习乐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个人综合素养,促进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向前发展。

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从定义和内涵角度来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凸显出较强的学科特点,其主要指的是学生通过跟随教师的授课节奏进行语文学习而逐渐形成的综合能力与关键品质。从教育维度来看,可以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划分为四个部分,即语言素养(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素养(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素养(审美的鉴赏和创造)和文化素养(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具体语文课堂教学,能够为教师提供明确的教学方向。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授课方式相对落后

由于应试教育理念在我国推行多年,在很多教师的认知中根深蒂固,这些教师习惯沿用较为传统的授课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模式相对落后,过度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并未认识到凸显学生主体性教学方式的优势。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一些教师仅仅向学生灌输语文知识,学生并未对其形成深刻的理解,更加无法准确运用。长此以往,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将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

(二)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

能够准确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表达是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一项根本目标。教师完成授课后,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巩固。但是,大多数小学生对于语文教师的依赖性较强,遇到问题直接请教老师,并不会主动进行自主思考。甚至在一些学生的观念中,学习语文课程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这些因素都造成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的问题。

(三)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被忽视

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辅助工具,但是教师却不应该将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教材内容固然重要,需要学生扎实掌握,可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却不应该以教材为限。一些教师将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依据,使得语文教育具有局限性,学生接触的语文知识较少,难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有效提升。

四、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读写结合,培养学生语言素养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中占据基础地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形成语言素养作为一项基本目标,锻炼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因此,在具体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采用读写结合模式,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语文知识,进行语言文字的输入与建构,再通过写作对于所掌握的语文知识进行输出和应用。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在提升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同时,逐渐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例如,教师讲解《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分析课文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让学生将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内化成自己语文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基于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篇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作文,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所积累的语文知识使自己的作文更加充实。每个学生完成作文后,可以互相分享和交流,并针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完善。

(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素养

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和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授课方式,给予学生思维锻炼空间,落实生本理念。要想达到培养学生形成思维素养的目标,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思维碰撞的机会,使其能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从更加多元化的角度理解语文知识,并能够在思考中获得新知和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有效的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意识。例如,教师讲解《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可以先在班级中对学生实施分组,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即在组内阅读课文,分析故事中人物的特点,思考在故事中诸葛亮能够成功完成“造箭”任务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不同的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有所区别,其发言的内容也各不相同,在组内发言的过程便是学生深入分析的过程。每个小组合作学习完毕,由教师予以点拨和总结,帮助学生解决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情境构建,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中,审美素养属于其中的一项重要维度。这里所提到的审美素养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即文字美和意境美。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形成审美素养的过程中,可以尝试采用创设审美情境的方式,将抽象化的文字知识转化为直观化的场景,更好地将学生带入情境当中,使其能够从文字和意境两个角度感受语文的魅力,从而在跟随教师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审美素养。例如,教师讲解《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很多学生并没有去庐山风景区的经历,古诗的内容简短且精练,仅仅凭借字面难以被学生所理解。针对这种教学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段呈现庐山瀑布景色的动画,让学生对比古诗的内容进行观看,从视觉角度感受诗人所描述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眼睛闭上,仔细聆听瀑布飞泻而下的声音,从听觉角度融入情境,获得更多古诗学习体验。在这样的教学活动当中,学生能够借助情境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并在鉴赏古诗的过程中形成审美素养。

(四)文化导入,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当前,现代教育提倡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以使得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能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文化魅力,形成文化理解和传承素养。因此,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文化导入模式展开教学活动,以教材中的课文作为中心,将更多文化知识融入课堂,使学生能够接触更加丰富的文化知识,逐渐建立自身的文化知识体系。例如,教师讲解《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时,可以带领学生分析和学习文言文的内容为主要授课环节,并通过播放微课的方式将文化知识导入课堂中。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专题微课播放关于孔子的人物介绍、文学成就等。另外,教师可以从《论语》中选择几则适合小学生学习和理解的语句,与学生共同分析这些语句中所蕴含的道理,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在课后查找一些关于孔子的资料或者《论语》进行自主阅读。长此以往,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文化知识的习惯,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熏陶,从而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以新课改为教育背景,小学语文教育进入新局面,强调以课堂授课为平台向学生渗透核心素养理念的重要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分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内涵的基础上,可以核心素养理念作为教学指导,运用读写结合模式、合作学习模式、情境构建模式、文化导入模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本文对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模式展开的一系列探析,希望能为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