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乐学教学:让学生爱上劳动——新时代中职学前教育劳动教育策略

时间:2024-05-10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吴丽琼

古人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如何能够促进一个人展现各项能力,并且发挥到极致,就是呈现出乐学的学习状态,只有学生将劳动看作是积累人生经验,认为劳动是一件具有价值,也是值得为之付出努力的事情,就能够在劳动教育中收获快乐,乐于去劳动,付出汗水和努力,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一、乐学理念和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关联性

(一)乐学教育理念和新时代劳动教育都以快乐为前提

快乐学习是最理想的学习状态,学生能够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新时代劳动教育彰显素质品质教育的理念,围绕着劳动意识,启蒙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校园学校中快乐劳动的思想,让学生能够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体会到劳动的乐趣,明确每个人都需要劳动。劳动是个体在社会上生存和价值实现的衡量标杆,只有秉承着乐学教育理念,才能促进劳动教育在实际活动中顺利进行。具体需要为学生创设快乐、轻松的活动环境,促使学生能够在劳动过程中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劳动,以新时代学生的青春面貌感知劳动的快乐体验,发自内心地享受劳动,而不是对劳动退避三舍。

(二)乐学思想和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

乐学教育思想和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思想品质的提升,培养学生坚忍、刻苦、努力、积极的品质,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虽然发展目标不仅仅局限于此,但重要的是围绕特定的教育对象不断地探索教育发展的多元化理念,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劳动教育活动,学生能够在已有的劳动知识和经验下,不断探索和深化对自身思想、能力的认知,不断开发自身的潜能,完备自身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乐学教育和新时代劳动教育都围绕着特定的教育对象

乐学教育理念和新时代劳动教育都遵循人本理念,以人的本性为出发点,探寻个体生命的价值。过去落后的生产环境下,人的劳动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现在新时代劳动教育则是给个体提供了全面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劳动从过去被奴役的枷锁中转向为自我发展,劳动不再是人们精神的负担,而是快乐和力量的源泉。对于学生来说,劳动教育是在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促进自我全面发展的指向,是创造积极健康人生的出发点,在劳动中,学生能够感他人所感,学会换位思考,享受快乐的同时,磨炼心力和意志力。

二、在乐学理念下促进劳动教育实施的路径

(一)立足于现代化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人做任何事只有发自内心感到愉悦的情绪,才能够提高做事的效率和质量,才能保持精神的专注度,去探索更多适宜的、有效的劳动内容,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必要性,愿意接受劳动教育,调动劳动的热情和兴趣。随着新时代人工智能的普及,劳动教育的理念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和时代发展保持步调一致。在国家强调科技创新的政策下,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生产劳动面临着新一轮的考验和更新重组。故此,劳动教育内容需要融合新技术、新思想和新的教育方式,促使学生能够在现代化科技环境下接受任务挑战,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校要根据任务难易程度设置不同的劳动任务内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特点、能力和知识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化,使学生在能力范围之内完成劳动内容。智能化技术手段有效改变了传统劳动教育在整合教育内容时的主客观条件的局限性,提升了劳动教育内容的智能化和规范化水平。学校可以针对劳动内容知识、技能培训等进行数据化整理和分类,以不同呈现形式的知识内容建立劳动教育知识数据库,利用人工智能,根据劳动内容和教育对象的个性发展特点,运用智能化技术对劳动教育知识加以动态呈现,自动生成符合教育对象个性和心理的劳动教育素材,满足学生对于科技发展的好奇心理,提高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兴趣。并且,随着教育对象的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提升,智能化系统会采集对象的学习兴趣发展变化的信息,系统会自动调整教育方案,以此促进在不同阶段下教育对象能够智能化践行劳动教育理念,体会到快乐学习、快乐劳动的情感体验。

(二)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将游戏因素融入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强调的是对教育对象技能性、实践性的培养。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展开,低年级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践行快乐劳动和学习的思想,让学生感受自然、生命的快乐意义,使学生在劳动中找到生命的价值。高年级重视劳动教育和技术实践的结合,对教育对象有更高的教育要求,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依照已有的智能化信息资源,使学生明确劳动专业知识,包括劳动健康安全、劳动关系、劳动法律等方面内容。前期是给学生做好劳动教育内容的铺垫,促进学生形成劳动意识的思维基础。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需要利用游戏因素促进劳动课程的推进,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劳动课程的喜爱和兴趣。相比传统劳动教育的枯燥宣传形式,游戏教育可以巧妙利用学生的心理,将劳动的价值赋予游戏环节,焕发学生乐于开展劳动的活力。据心理研究数据显示,游戏最能有效激发孩子学习兴趣,能够让人在轻松的游戏环境中快速吸收和接纳知识,也会激发人的潜在能力。因此,教育者要合理设置劳动游戏的环节,通过游戏竞技的形式,加强劳动思想价值的引导。例如,可以举行班级劳动辩论会、劳动合作友谊赛、劳动征文比赛等,让学生以参加比赛为基础,进行劳动技能比拼。教育者可以设置不同程度的奖励机制,对于比赛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成果展示和奖励。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微信、QQ 等形式进行学生之间劳动成果的展示和分享。通过分析劳动前后学生表现的对比情况,以及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努力的对比情况,促进学生自我检视,加强对劳动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认识劳动过程中的教育思想价值,促进自身成长,明确成长的方向,体会攻克难关的自豪感。此外,劳动教育应该和学生未来人生规划相关联,引导学生注重职业发展规划,加强该职业领域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让劳动教育成为学生学习的必修课。

(三)优化劳动任务开展形式,有效选择、加强合作

劳动教育任务类型要优化选择,需要贴合学生感兴趣的劳动项目,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特点来设置项目内容,这样学生才会有意愿参与劳动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让音乐的韵律和歌词在劳动教育活动中加强学生心灵的互动。选择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劳动最光荣》,在班级大扫除劳动中,进行分组比赛,总共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班级一个区域的卫生,在歌声的作用下,有的学生积极擦洗桌椅,有的学生则整理图书角等公共区域的物品摆放。尽管是简单的劳动,但是在学生的眼中却是快乐的体验。在劳动过程中,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打造整洁干净的班级家园。学生在自己的劳动成果下学习,会增加对劳动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教师可以依据教学阶段设置短期劳动教育目标。短期劳动任务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劳动技能,使学生能够掌握劳动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和思想意识。从长期发展劳动教育目标来看,需要学校综合统筹和规划设计,以促进学生各项综合能力发展为目标,加强学生在校的劳动教育之外,还可以融入亲子关系在生活劳动中的塑造。比如,学校可以选择特定的日期,在周五或者“五一”劳动节开展劳动课程,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家长的陪同下完成劳动任务,树立积极的劳动观念,教导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理念。在劳动教育下,学生会和同伴加强合作,会和父母加强生活的联系和情感交流,促进亲子关系良性发展。同时,教师可以开展劳动主题活动,如“我是整理书包小能手”“给书桌‘减压’”等,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归置和整理,保持学习环境的干净和整洁。不仅锻炼了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还让学生认识到保持干净的环境对学习的重要性。劳动教育不仅是一个理念、一个活动形式,还需要长期坚持对学生劳动观的塑造,旨在让学生养成坚定的毅力和整理自己物品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形成劳动意识和习惯。

综合上述,在乐学理念下促进劳动教育实施,首先要立足于现代化网络技术手段,推动劳动教育智能化发展;然后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对劳动教育的积极性;最后,教师要合理优化选择劳动项目内容。新时代劳动教育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锻炼学生生活和学习自理能力,实现教育知行合一的思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