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昌吉学院计算机工程系 刘向红
***总书记在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思想中明确指出,广大青年学生要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做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征程中,大学生不仅是追梦者,更是筑梦者。因此,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自主规划能力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必然之举,更是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途径之一。因此,大学教师要结合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给予指导,让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就业观与职业规划理念,从而为大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与就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职业自主规划能力和大学生岗位就业能力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有区别。自主职业规划能力可谓之“道”,就业可谓之“术”,只有增强“道”的本领,才能提升“术”的质量。大学生职业自主规划能力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职业学习能力是大学生进行自主职业规划的基本前提。学校应依据大学生岗位就业的需要,将一些不符合大学生就业标准的内容适当进行调整,引导大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让其进行自主规划,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在职业规划的早期,教师不要给予学生太大的压力,而是先通过一定的调查,让大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比如,教师可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自主规划意识,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形成良好的职业精神,为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打下基础。
岗位专业能力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接触岗位内容以后,能够结合工作岗位的特点,制订有效的工作计划。当代大学生在岗位从业方面缺乏一定的稳定性,职业规划发展不能依照计划进行,因此在岗位工作当中,需要不断地调整与改变规划内容。因此,大学生自身的职业规划能力能够直接影响岗位实习,其中包括大学生的岗位从业心态、职业目标调整等方面。这些都需要与从业岗位工作内容一致,并且需要最大化地将自身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工作岗位中,从而全面发挥专业教育的优势。这在有效促进大学生职业规划适应性与灵活性的同时,还可以使大学生在岗位工作之中真正实现其价值。
当前,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中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现代化的经济思维对大学生职业就业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经济因素在大学生职业就业发展当中成为主导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大学生在职业就业发展方面的判断。当代社会发展环境容易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错误性引导,大学生在岗位工作中比较容易出现过于追求名利的问题,忽略实现自我价值在岗位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方向,导致大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容易出现职业规划发展方向、目标等的不明确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的思维辨别能力和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及就业。
大学生就业课程中涉及了学校、相关机构的教育,而所涉及的这些教育指导内容比较广泛,指导方向与目标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异。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大多由辅导员、班主任和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承担,繁重的工作压力使得教师很难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学生的就业指导。大学生在这种就业指导教育中会出现专业性不强、指导管理无法得到全面发挥等多种情况,不利于大学生职业就业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学生在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和其他网络平台上获取一定职业规划的知识,有了职业自主规划能力的萌芽。但是,在校大学生由于课业压力与社会接触有限,对自主规划职业在实际操作层面缺乏实战经验,容易形成纸上谈兵的单方面效应。与此同时,理论与现实的差距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难以做到活学活用和因地制宜,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知行不统一、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更有甚者,僵化机械地套用理论,一两次的尝试失败之后,就失去了信心。
思想决定行动,正如马克思所说:“最蹩脚的建筑师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教会大学生有自主职业规划意识,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大学生自主规划能力的开发过程中,首先应该意识到思想方面的问题,并从多方面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就业方向,使其能够在就业过程中按照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展开深入的学习,进一步完善自我。
例如,在大学生职业规划思想教育过程中,首先可以从思想意识方面给予大学生引导,调动大学生专业就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学生降低各方面因素形成的干扰,合理将工匠精神的职业规划精髓应用进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其次,还需要注重随着行业的发展与改变进行教育管理变革,将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思想内容进行一定的完善与纠正,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规划思想与意识,指导大学生形成职业规划的基本思想。大学教师可以结合当前就业的基本形势与学生分享,让学生形成基本的认知,便于结合实际进行职业规划。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大学生职业自主规划能力的开发过程中,首先需要强化思想方面的教育,使大学生能够在就业过程中依照单位的岗位要求深入学习,进一步完善其职业规划思想。
认知是第一步,将大学生职业自主规划能力的意识进一步入脑,内化为理念。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主要载体,第二课堂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推进,让学生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要有“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的视野和“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的担当,将自身的理想信念贯穿于职业规划过程的始终,从而更好地去指导实践。遇到困难时也能够更加理性客观地分析原因,而不会片面地归因于理论。
与此同时,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过程中,必须遵循信息时效性、数据互通性的原则。在充分了解其发展形式的条件之下,职业自主规划理念为大学生提供了正确的职业规划指导,从而有效地为大学生指明正确的、科学的职业规划大方向。例如,在进行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通过网络知识的查找,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形势和未来的趋势进行综合的评估,然后让大学生在课堂进行表达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大学生的分析状况给予指导,引导学生的自主职业规划理念,避免在将来的职业规划和从业中走太多的弯路。由此可见,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应该在充分了解专业发展形式的情况下,在大学生的心中树立积极的愿景,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积极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要有自主规划职业的自觉,有机会就要积极投身自主规划职业的实践。读书万卷不如行路万里,利用寒暑假的社会实践,对职业能力进行提升,经过多次尝试,甚至多次失败,才能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身进行合理准确地评估,把“我喜欢的”和“我适合的”有机结合,激发大学生的原动力,更好地创造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首先,学校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同时,要不断发挥各方力量,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职业自主规划能力。就业指导课教师、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在育人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职业自主规划能力,教会学生自己会走和走好职业规划之路,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团委、学生处等也要重视学生职业自主规划能力的培养,在第二课堂有意识地开展求职模拟面试大赛、职业规划大赛、就业能力测试、毕业生优秀事迹报告会等相关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时协同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提升大学生自主职业规划的实践能力。
其次,家校共育,形成共识。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在自主规划职业方面既有共性化的指导,也要有个性化的设计。针对学生的性格、特长和优势等,将普遍指导与特殊规划相结合。父母也要以身作则,自立自强,不要过分溺爱和包办,让学生从小杜绝“啃老”的思想,传承艰苦朴素、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等良好的家风。让学生真正知道青春的意义在于奋斗,只有将个人小我投身于社会大我之中,才能更好地创造幸福人生。而在这个过程中,自主规划职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加强社会就业管理。大学生职业自主规划能力的开发过程中加强就业社会管理是比较重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大学生就业矛盾冲突等问题都有一定的帮助。因此,在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管理方面需要重视这一问题,并积极实施相关的策略促进大学生就业积极性的提高。
例如,大学教师可以将有关就业的政府文件分享给大学生,让大学生对就业的政府扶持制度有初步的印象,给予大学生坚强的职业发展后盾。教师还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让用人单位给予大学生沟通的机会,使大学生与用人单位能够进行积极的沟通,大学生可将未来就业的一些顾虑进行提问,缓解大学生的紧张心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职业自主规划能力的开发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加强就业社会方面的管理,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就业规划发展条件。
综上所述,大学生职业自主规划能力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的就业发展受到了各方面的密切关注,要与时俱进,认识到新时代大学生自主职业规划能力的重要性,因时因地制宜,认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存在的问题优化自主规划能力和大学生职业能力开发的策略,从而有效促进大学生在就业独立性与就业综合能力等方面的提高,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