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 春 紫
直抒山西军民抗战主题的战歌
□ 春 紫
抗战时期,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以山西为战略支点,开辟的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三大抗日根据地,对中国抗日战争的长期坚持和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当抗战烽火燃遍山西时,爱国奋起、同仇敌忾的一批诗人和音乐家奔赴山西抗日前线,“写抗战、唱抗战、宣传抗战”形成高潮,携手创作出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其中不乏久唱不衰、载入史册的抗战名歌和音乐经典,如众所周知、耳熟能详的著名抗战歌曲《黄河大合唱》《游击队之歌》《在太行山上》等均诞生于山西或讴歌以八路军为主在山西抗战的广大军民。抗战八年,这些富有艺术感染力且脍炙人口的抗战歌曲,发挥了巨大的鼓舞动员作用,激起中国军民极大的抗战斗志和必胜信念。但还有几首直抒胸臆歌唱山西军民抗战的战歌却鲜为人知。它们是三晋儿女紧随党的脚步前赴后继、舍生忘死在根据地上筑起抗日的铜墙铁壁,谱写了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光辉篇章的生动见证。
拿起那一切武器,
镰刀斧头,剪刀锄头,
鸟枪、铁尺、土炮,
来保卫我们父母姐妹兄弟,
生命财产,田园土地!
武装保卫山西!
这是抗战初期革命文艺工作者吕骥、夏川(笔名白炎)在山西从事抗战活动期间联手创作的《武装保卫山西》战歌。吕骥,湖南湘潭人,自1931年冬加入左翼戏剧家联盟后一直从事革命文艺活动,组织业余合唱团,开展抗日救亡歌咏活动。1936年初剧联解散后又组织歌曲作者协会、歌曲研究会,去女工夜校教歌,创作群众歌曲,参加进步电影音乐工作。1937年初,吕骥从上海到北平、绥远,在学生和抗日前线的士兵中开展救亡歌咏活动。白炎,河北平山县人,1935年考入北平新闻专科学校,1936年5月加入中共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积极进行抗日救亡活动。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吕骥、白炎先后来到太原,分别在薄一波领导的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从事宣传文化工作,在山西国民师范进行歌咏活动。
8月下旬,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准备开赴山西前线之际,毛泽东指示周恩来赴山西,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与阎锡山商谈八路军入晋后的活动地区、作战原则、指挥关系、补充计划等事宜。9月5日,周恩来到达太原。他根据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部署并推动以山西为中心的整个华北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当时,山西境内人心惶惶,到处都是从前线溃退下来的国民党散兵和伤病员。在这种混乱局面中,周恩来对抗战前途却充满信心。他在太原各界举行的欢迎大会上说:“八路军开向前方,到敌后去开展游击战,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配合友军共同抗日,希望各阶层人民加强团结,以全民抗战打败日本侵略者的进攻。”他指示山西地方党组织及八路军要发动群众,指出只有充分地发动群众,一切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在太原期间,周恩来多次作报告,发表演讲,参加座谈会,为推动山西抗战大力进行鼓动宣传。广大与会者无不受益颇多,群情振奋。受众面之广,受教育之深,不言而喻。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吕骥、白炎这两位革命文艺战士受到鼓舞,激发了创作的愿望和实践。
对这些珍贵经历,晚年的吕骥依旧难以忘怀、铭记如初,他在1987年回忆:
提起总理,我自然要回忆起50年前,第一次在太原国民师范听他作形势报告的情景。那是我第一次听我党主要领导同志的报告。他的鲜明的观点、科学的分析、精炼的语言、充沛的精神,一口气讲了五个多小时,中间没有间歇,既不吸烟,也仅喝过一两口水。结束时,大家长时间热烈地鼓掌,说明一千多人被他精采的报告带出了迷雾,对国内外的军事政治形势了解得一清二楚,胜利的信心大为提高。大约在听了他鼓舞人心的形势报告之后,两三天后的一个晚上,我们就在薄一波同志的率领下,向五台山前线出发了。第二天,在行军路上,白炎(夏川)同志交给我一首词《武装保卫山西》,晚上宿营后,我就谱了曲,第二天上午,看到了白炎同志,交给了他。他回队之后,就教大家唱起来,从此,这首歌就开始在山西前后方流传开来。这首歌,可说是我们听了周副主席的激动人心的报告后的一个实际行动。
这首战歌的曲调坚决果断、铿锵有力、气势磅礴,颇富山西风格,听来亲切动人。它首先在决死纵队流传开来,并很快传遍了山西,传遍了华北,传遍了全国。每传到一个地方,当地的歌者就把歌词中的“山西”改为自己所在的地名,于是,出现了《武装保卫山东》《武装保卫河南》《武装保卫长沙》,一直到《武装保卫家乡》,遍地开花,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广大群众和青少年的抗日热情。
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从l936年9月成立到l939年l2月解散,虽仅存3年多,但发展会员已达300余万名,是国共两党建立较早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是统一战线历史上的一面光辉旗帜。牺盟会其实就是把积极抗日的各个阶级,不分男女老幼都组织动员起来,使其成为真正的统一战线的群众救亡组织,推动和促进了当时山西乃至全国的抗日救亡工作。
1939年3月,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和诗人光未然联手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发表后,震撼人心,轰动一时,这首脍炙人口、气势磅磗的交响之曲一时间由延安向各抗日根据地传唱开来,鼓舞着广大军民的抗日斗志和必胜信念。时任牺盟会洪赵中心区宣传部《大众抗日报》主编的傅东岱同样很受鼓舞,带头歌唱并教牺盟洪赵中心区的吕梁剧社和机关全体同志演出。期间,他萌发了创作一部《牺盟大合唱》的念头。他先连词带曲试写了《决死队之歌》和《游击小组歌》等几首歌曲,边写边唱边到群众中广泛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
1939年6月15日,在隰县黄土镇召开的洪赵中心区第一届青年代表大会上,傅东岱亲自教唱这几首歌曲,受到与会代表们极高的评价。不久,《决死队之歌》在山西新军各部队广泛流传,鼓舞了抗日将士英勇杀敌的斗志。此曲即后来《牺盟大合唱》中“民众武装曲”的第二节。艺术上的首次成功,进一步鼓足了他创作的勇气和信心。
1939年秋末冬初,傅东岱来到延安,住在桥儿沟鲁迅艺术学院(以下简称鲁艺),时值吕梁剧社也正在鲁艺培训。一天中午,在鲁艺工作的老同学左莹来看望他。当他在闲聊中得知左莹与时任鲁艺音乐系主任冼星海十分熟悉时,便兴奋地讲出想见洗星海。几天后如愿以偿。两人一见如故,交谈甚欢。数次接触后他提出合作,冼星海欣然应允。
不久,傅东岱先后写出《吕梁山青年抗敌决死队进行曲》《山西农民救国会会歌》送给冼星海。冼星海很快就谱好曲子。随后在延安由吕梁剧社排练演出。
尤其是亲历了冼星海亲作指挥的百人《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演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也到场观赏并连声赞“好”的火热场面,傅东岱的创作激情与艺术灵感陡升。一幅幅牺盟将士奋战在抗日前线的雄壮画面不停地浮现于脑海,内容相关的诗文呼之欲出。于是,傅东岱按捺不住澎湃心潮,文思泉涌,挥笔疾书,没用多长时间就写出《牺盟大合唱》系列歌词。
当时,冼星海正生病卧床休养,但看到傅东岱交给他的歌词后,联想到自己已从山西来的同志们那里听到的不少关于牺盟会的感人事迹,辗转反侧,反复吟诵,并挥手打着节拍试着哼唱,仅花一天时间就谱写完曲子。据冼星海夫人钱韵玲回忆:
那是在延安桥儿沟窑洞中,在山西工作的傅东岱同志,拿着自己的《牺盟大合唱》歌词,请星海同志谱曲。星海同志看了歌词,听了关于山西牺盟会、决死队的情况和山西军民抗日斗争形势的介绍后,非常激动,当即答应下来。但当时星海同志正在患病。第二天当星海知道傅东岱来问回山西时想带谱走可否时,星海便忍着腹痛,立即开始酝酿,伏在炕上挥笔谱曲。他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惊人的毅力和速度,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这部大合唱。
冼星海后来曾在《创作札记》中写道:
这部大合唱完成于1940年3月25日。是一天的工夫写作,完成后交傅东岱同志拿去山西,他们带去前线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乐章《民众武装曲》,重点叙述了太原失陷后牺盟会和决死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和建立新政权的战斗场面。歌词很优美,如泣如诉,打动人心:
群雁飞,汾水寒,敌人打到娘子关。坏官旧军齐逃跑,留下人民受苦难。太原失守,临汾沦陷,风陵渡边起狼烟。万千同胞无家归,父子流散泪涟涟。
黄河呼啸,汾水激荡,日本强盗杀到我家乡,牺盟会员汹涌出动,勇敢深入敌后方,建立新政权,号召同胞保乡庄,救国救民靠我们,庄稼百姓杀敌有力量。
黄河呼啸,汾水激荡,日本强盗杀到我家乡,家家弟兄一齐武装,拿起棍棒端起枪,展开游击战,三五出没在山岗,决死队伍旗飘荡,民众的军马威武又坚强。
一周后的1940年4月初,傅东岱带着《牺盟大合唱》的全部手稿东渡黄河回到山西兴县。适逢晋西区党委为庆祝反顽斗争的胜利正着手组织一场“红五月”文艺调演,于是,傅东岱指导刚从延安返回的吕梁剧社排练《牺盟大合唱》,鲁艺毕业生李清宇担任导演和指挥,于5月7日正式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
此声乐合唱套曲有着明显的那个时代的音乐语言和地域风格,运用了群众歌曲联唱的手法,采用了齐唱、独唱、轮唱、朗诵等多种形式。套曲分为6个乐章,即《我们是牺盟会员》《民众武装曲》《三年的牺盟》《打倒顽固分子》《战斗吧!牺盟》《保卫牺盟》。
在抗战的艰苦岁月里,《牺盟大合唱》的歌声传遍了延安和山西,极大地鼓舞了牺盟会员乃至广大抗日军民的志气。正如冼星海在《创作札记》中所述:
这曲没有全部的器乐伴奏,以简单的合唱,两部、一部的形式写成,但他们极爱唱,曾在1940年5月10日延安的晚会上(是我离延安的前一天)由鲁艺的音乐系学生演唱出来,颇好。自后,这大合唱的第二段《民众武装曲》……群雁飞,汾水寒……的歌声响遍了延安和山西一带。第四段的《打倒顽固分子》和第六段《保卫牺盟》在民间和军队里也时常听见。
(责编:罗小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