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福建省莆田青璜中学 刘亚萍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控制教学进度,提升教学的效率,往往采用讲学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学习与接受的状态,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传统授课模式的补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
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小组成员数量、组织分工等都直接影响了学习的效率以及学习成果。小组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相互协调中提升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能力。首先,在组织人数上,初中数学学习小组应该控制在4 到6 人之间,能够保证在可控范围内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效协同和合作。其次,小组成员之间应该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成绩、性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根据数学成绩以及原有的学习基础,小组内部应该具有一个基础良好甚至是优秀的学生,起到学习的典范作用,带动其他学生。根据性格互相补充的原理,小组中需要有一个善于管理的学生,能够起到管理小组、协调小组成员、与教师沟通的功能和作用。在相互补充的小组成员之间,大家的优势资源能够充分进行交换,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中,小组合作学习需要与传统的授课形式相互协同。对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进度、教学需要、学生原有的学习认知基础、小组合作模式等相关信息构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学习模式。对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的模式来构建互动性的课堂。
1.利用学习对话
学习对话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对话来交流学习信息,促进互动化学习氛围的构建,并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构建对数学课堂的深入理解。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创设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对话的引导,通过数学问题的提问和回答来构建知识的体系与框架,引出学习的深层次内容。其次,教师需要建立一个适合对话的环境,构建一个有利于对话进行的话语空间。对话性空间意味着课堂里可以存在不同的声音,这些不同的声音应该具有相互之间表达、倾听、交流的可能。要保证课堂内的信息是畅通和流动的,要鼓励置身其中的每个人。
2.利用组织讨论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应该受到教师的鼓励,较少地受到教学环境中过度规则控制,打破原有的结构化的轮流讨论形式。初中数学课堂应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思考方式,因此应该打破固定化的讨论模式。对此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讨论主题,让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进行交流。头脑风暴是指小组成员之间并不评判对错,而是通过发散性的思维进行知识、信息的交流,从而拓宽数学知识的交流边界和思路。例如,在探讨一元二次方程与图形结合的出题类型和解题方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以往经验进行总结,从而在脑海中寻找相关的案例,并进行小组讨论,汇总案例,尝试多种解题思路的搭建。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不仅仅适用于课堂授课环境中,也适用于课余学习。对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打破学习的时间界限,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相互合作中解决问题,提升对数学学习的思考。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学案导学以及复习的形式,为学生规划小组合作的路线、内容以及重点。在学生数学预习阶段,教师在理论知识体系搭建后,提出基础性的学习问题,并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进行知识点的总结以及问题的探讨。在学生数学复习阶段,教师主要通过母题训练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多种类型的数学题目,并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交流习题思路,总结多种不同的做题方式。打破时间的限制,将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推广到课余时间,能使学生充分利用学习时间,构建浓厚的数学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从小组构建开始,在学习对话、小组谈论等形式中得以体现。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之余,教师仍要把握好教学进度,并给予学生自我思考的时间。但是,并非所有的课程都适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在讲授新课知识点、解决母题案例时,教师需要以授课为主,保证学生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帮助学生扎实基础。在完整的课堂时间中,教师也需要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不同教学部分所占用的时间比例,有效地将小组合作放置在课堂的不同阶段。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思考模式,帮助学生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对此,教师可以从上述的几个方面协调授课与小组学习,将两者充分融合在课堂上,在保证教学内容和进度的基础上最大化地提升教学的效率以及质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