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几种方法

时间:2024-05-10

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崇文实验学校 谢 菲

语文这个学科有其独有的特征和属性,大多文本都会涉及具体的情节、景物、形象的描写,学生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理解、领悟,才能有效地去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以及写作方法。也就是说,要学好语文,学生必须能够对文字所构建的物象进行把握。而通常情况下,以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文章中的物象通常是他们没有接触过或很少接触到的,通过纯粹的想象推理来理解文本的内容是有一定困难的。因而,教师就需要采用情境教学法,用一种相对直观、具象、生动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将文字转化为感性的具象或激发其对应的情感,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效率,达到与文本的深度交融。下面,笔者将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探讨几种在课堂上常用的、有效的情境教学方法。

一、语言构建法

所谓的语言构建法是指教师不借用教学工具,仅凭自己的(或学生的)语言表述,利用对学生已有经验、知识的调动来构建情境。这种情境构建的方法操作起来非常便捷,可以在课前进行设计,有时候课堂教学临时的需要,教师也可即兴使用。这种方法的难度在于,非常考验教师的语言组织功力和对学生认知水平的熟悉程度。比如在讲《卖油翁》之前,笔者没有先让学生翻开课本阅读,而是跟他们聊起了天:“我有这样一个亲戚,他是一名很普通的汽车修理工。无论是从职业地位还是从收入水平上看,他都是个不能引起人注意的小角色。有一天,他在小区里为一个朋友换车轮胎,我们看到他使用工具像是玩杂技一样,不用看,用手一摸就能拿到需要的工具,而且把扳手玩得和风车一样,眨眼的工夫就把轮胎换好了。现场观看的人们不禁为他鼓掌、喝彩……你们有没有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呢?日常看着不起眼,但他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通过一个小故事加上对学生自身经验的调动,再让学生去读文章,学生马上就能理解“无他,惟手熟尔”的道理了。这种方法既需要教师的语言功力,也需要适合学生的经验基础。

二、音乐渲染法

音乐是一种有魔力的艺术,它的旋律能够很明晰地传递特定的情感。而且,音乐与语言文学还有一个共通之处,就是具有相当的开放性。我们都知道阅读文章会“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音乐也是这样,同一首音乐因听众心境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这就是音乐在语文课堂上构建情境的优势所在。我们通过音乐来激发学生特定的情感、引发他们的想象,但同时也给他们留下了足够的个性空间。这在一些比较讲求意境领会而不求精确概括的文本学习中是很适宜使用的。比如在让学生品读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时,笔者为学生播放了笛子曲《故乡的原风景》作为背景音乐,这个乐曲与大多笛子曲不同,节拍舒缓、悠远,像是低声倾诉,其表述的情感节奏与李白创作这首诗的心境非常相似。这样,我们不用给学生过多解释,音乐就能把学生的情感带入特定的情感世界,甚至幽咽的笛声还能把学生的思绪带出教室,使其仿佛走在家乡的小路上,达到“我即李白”的忘我境界。

三、影像呈现法

这种方法也是教师会经常使用的,就是利用多媒体影视、图像播放功能,把与文章景象、情节相似的(或完全一样的)内容以视频、照片、图片的形式直观地向学生呈现。学生看着“实景”去解读文本,效率自然会更高。特别是对一些学生陌生的景物,还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拓宽其知识面。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操作难度,教师必须具有相当的信息素养水平,能够根据文本内容选择恰当的影视资源,从网络上下载下来,并且能够使用相应的软件对其进行剪辑、处理,而且有时候还需要把这些资料制作成课件。比如在教学《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的时候,考虑到现在的初中学生对白求恩这个人物了解得并不太多,而文章主要不是叙述人物事迹,而是颂扬精神、表达情感,学生就很难有效把握文章的精神内涵。所以,笔者从网上下载了电影《白求恩》并进行了剪辑,保留了其中的一些关键情节播放给学生看,再加上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及白求恩生平的简单介绍,学生很快就对这个人物有了较丰满、立体的感知。再去阅读文章的时候,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会说“白求恩的精神是国际主义精神,他是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

以上,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探讨了三种在课堂上比较常用的情境教学方法,即语言构建、音乐渲染和影像呈现。总的来说,因语文学习内容的特征以及学生思维特征、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因素,在语文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很好地助力学生领悟理解文本景象和精神内涵,这就是情境教学法受到语文教师青睐的原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