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深入浅出,让学生爱上语文——浅谈例子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时间:2024-05-10

辽宁省本溪市实验中学 孙丽娜

语文课在许多孩子眼中是枯燥乏味的。学科的限制使得学生在课堂的活动比较少,动笔的机会不多,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不强,加之语文教学中许多道理和情感不易体会理解,很多孩子认为语文就是一门机械记忆的学科,所以学生不爱上语文课。面对这种现象,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尝试了例子教学,将深奥的道理和隐性的情感变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许多费尽口舌也未必能使学生理解的知识点因为一个恰当的例子便迎刃而解了,也真正让大语文走进了课堂。下面笔者就浅谈自身对例子教学的认识及课堂上例子教学的运用。

例子教学,就是用一个活生生的实例或多个具有典型性的范例结合课本理论进行教学的方法。在语文课上就是将一些不易理解的道理、手法甚至是情感用具体可感、贴近生活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在学生头脑中注入形象,将呆板的理论和难懂的情感生动化、立体化。例子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能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分析问题、理解能力增强,改变了以往死记硬背的课堂学习方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使用例子时应注意对例子的选择。一个恰当的好例子,不但使学生正确、快捷地领悟课本理论的内容,更能触及学生的意志、情感和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所选的例子要和讲授的内容有异曲同理之妙,所举之例要贴切。另外,最好是选择学生身边和周围的人和事,这样易于理解,能产生思想和情绪上的共鸣。例子形象性要强,要使学生能将所举之例与需要理解的内容在形象上建立联系,从而达到举例的目的。但要想灵活恰当地使用例子,还需要语文教师多加积累、加强备课,要给学生一碗水,我们需要一桶水甚至一条河。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经常使用例子教学。如在讲授自读课《黄河颂》时,文中在颂黄河时有一部分是由虚到实地歌颂黄河,这个由虚到实学生不理解。这时笔者便用上了例子:如果写母亲时,由宏观的赞美母亲的哺育和培养“母亲啊,您生养了我,把全部的爱给予了我……”到细致描写母亲眼角的皱纹和龟裂的手指,这个过程便是由虚到实了,学生听了这个例子一下就都明白了这种写法。

在讲枯燥的写作手法时例子也帮上了大忙。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其刚接触“写作手法”这个名词,在理解某一个手法时就比较困难。笔者在讲到托物言志这种手法时,就给学生用上了感性的例子。先请学生思考如果为一个身残志坚的孩子选择一个代表的植物会选择什么,学生说出了梅花、向日葵、仙人掌等;之后笔者又引导孩子们找到了它们的相似之处——坚强、勇敢、不惧困难等,根据这些感性的例子学生立刻明白了物和所要言的志。笔者又给学生拓展了例子,用于谦的《石灰吟》进行巩固理解。用石灰的“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来表达诗人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明白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就这样,一个难懂的知识点轻松地解决了。笔者还用例子《陌上桑》给学生讲解了侧面描写,用《峭壁上的树》引导学生理解了借物喻人,用《天上的街市》给学生分析了联想和想象……很多手法都在生动形象的例子中得到了充分的理解和运用。

例子的形象性和可感性在教学中得到了应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了载体,真正把生活中的事物、情感与文章中作者要传递给读者的感受结合在一起。在讲解《安塞腰鼓》一课时,没去过陕西的学生很难感受到黄土高原的雄浑大气,安塞腰鼓敲击的震耳欲聋、动人心魄。笔者特意安排了一个情境:假设学生将要慰问黄土高原和江南水乡的居民,让学生自己选择想带的东西。学生特别感兴趣,纷纷说到黄土高原要带大鼓、铜钟、腊梅还有野菊去慰问,而到江南水乡要带笛子、扬琴、水仙和兰花去慰问。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在具体可感的事物中,学生明白了陕北的雄浑、安塞腰鼓的力量美。

为了使学生能更深入透彻地理解所学内容,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使用例子教学必不可少。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觉例子教学不但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又为学生开辟了一种新的理解模式,鼓励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知识更系统、印象更深刻,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