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江苏省镇江科技新城实验学校 陈 玲
当今社会,因为升学的压力,过分强调分数,导致一部分学生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被社会大众诟病。“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负责输出内容,学生记录整理,被迫接受信息。久而久之,学生不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更失去了创造能力。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是否能还一部分自由给学生,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求知欲?美术是一门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体验的课程,学生对绘画和设计制造有天然的热爱,基于此,笔者对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主学习。
传统意义中的课堂场地,是班级所在的固定教室,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科技信息化走进学校,除了固定教室外,大部分学校还配备了功能室,比如美术功能室、书法功能室、科学功能室和计算机房等,教室里面也都装备了多媒体和展示台,方便教师授课。
在讲授“蓝白之美”之前,笔者把学生分成5 个小组,让学生提前收集生活中蓝印花布的资料,鼓励他们将与课堂相关的服饰、用品在课间带进功能室,每个小组划分一块区域布置。他们有的穿着印有蓝白图案的衣服,有的在桌上铺了蓝印花布,还有的同学带了印有蓝白团的笔盒和水杯。上课后,笔者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讲一讲他们的分工,以及选择的材料和装饰灵感。在学生讲授的时候,笔者查缺补漏,强调重点,即蓝印花布的特点、工艺制作步骤。在讲授如何用手边材料,即蜡烛、颜料代替染浆、兰草,完成蓝印花布制作后,学生小组合作,较好完成了作品。随后,笔者将作品固定在校园的艺术长廊里面,让更多的学生可以看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初中美术教材三个年级一共6 本、54 节课,是教师授课的主要依据。笔者认为无须照本宣科,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适度调整教材顺序以及增加或删减部分内容。
在讲八年级上册第九课“自然的定格——外国风景画”的时候,有部分学生对国外艺术流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笔者调整了课程时间,使美术课两节连上,将初中6 本书都发给了学生,并把他们带到计算机房,给他们一节课的时间收集相关资料。第二节课回到美术功能室,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清晰地理出了欧洲艺术流派的发展顺序,他们端着板凳在功能室三三两两地坐着,交流自己喜欢的流派画家作品以及喜欢的原因。这个时候笔者为他们补充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画家小故事,像凡·高悲情的一生、拉斐尔在蒙娜丽莎画像前哭泣等,这些故事或是有趣或是悲伤,突出了艺术家的形象,使学生对他们的印象从平面的变成立体的,也让原本枯燥的艺术课显得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笔者曾经犯过这样的一个错误,在一次上课的时候,为了突出美术作品更为美丽,笔者将作品图片和山川河流的写实照片放在一起,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很多学生说了喜欢照片。笔者的本意是希望学生说喜欢美术作品的,因为美术作品经过了画家的美术处理,饱含了其思想感情,更有味道,于是下了这样的结论——美术作品更加美丽。课后,教师严厉指正了笔者,说笔者的结论是错误的,不能禁锢学生的思想,只要学生能说出喜欢的原因,笔者就应该尊重他们。下节课的时候,笔者为自己的错误给学生道了歉。
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小时候,人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上课也喜欢积极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但是长大了,因为学得越多,感受到知识的磅礴和自己的渺小,反而不愿意举手了,怕回答错误,怕被嘲笑。画画也是,用虚虚的、抖抖的线条,不敢在纸上很肯定地作画。这个时候,教师更应肯定学生发言的勇气,肯定其思考的过程,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责备、不嘲笑学生的观点,即使学生错了,也要善意地进行纠正或启发引导,为学生创造一种安全温暖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不自卑、不焦虑。我们要认可学生的艺术思维,给予其审美的自由。
总之,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理解、尊重、相信、欣赏学生,将自由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