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双培计划”大学生的学业状况调研

时间:2024-05-10

北京建筑大学 蒋 丹 周奕萌

2015年3月10日,京教高〔2015〕1号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的通知》正式出台,“双培计划”被列为该项计划的重点工作之一。该计划的提出旨在充分利用优质的教学资源,每年自市属高校中遴选出一定数量的优秀学生到央属高校进行共同培养,由市、央属高校共同为其制订专门的培养计划,重视学生的政治思想引领、专业能力培养以及心理健康发展,确保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保障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北建大建电专业双培生现状

受惠于该政策,北京建筑大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自2015年起便与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以下简称“北交大电气专业”)建立联合培养机制,至今已陆续输送6届双培生前往北交大进行大学前三年的学习。纵观6届双培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结果,部分学生在这个难得的机遇里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个人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并且能够成为两校的纽带,带动教学资源以及理念的共享。但与此同时不少学生也暴露出了各种问题,其中学习困难、挂科多的问题尤为突出,甚至接连出现双培生无法按时毕业的现象。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针对双培生的培养,与北交大一起协商确定了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双培学生根据既定的培养方案在每一学年选择对应的课程进行修读,该方案大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在北交大期间应修的课程,第二部分为在北京建筑大学需要修读的课程。除此之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还为学生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补(重)修选课指导方案,双培学生完成3年北交大的培养后,如有尚未及格课程,回校后,参照此方案针对自己未及格课程可以完成选课及重修。统计该专业前三届的学生在双培期间挂科情况见表1,已毕业学生的学位、学历情况见表2。

表1 2015—2017级双培生挂科情况统计

续表1

表2 2015—2017级双培生毕业情况统计

挂科数多、成绩低,均会给学生将来的就业、深造等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通过观察,往往这部分不能按时拿到毕业证书的学生,在毕业后也没有积极进行学业的修读,在最长修业年限内仍没有取得毕业证书。

二、分析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

(一)双培生与央属高校在读学生学习基础存在差别

“双培计划”招生名额一般列入市属高校招生计划,招生指标会分不同的区分配到各郊区县,按照本科提前批普通B段控制分数线提档。因此,就学生的学习水平而言,双培生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弱,受限于各地区的教育资源以及相关政策支持,这部分学生往往在中学阶段没有奠定足够的学习基础以及高效的学习方法。接收双培生的央属高校一般都是“211”“985”等顶尖学府,其良好的学习环境、优质的教师队伍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固然给予了双培生一个很好的平台,但从大一开始就与全国各地的佼佼者们一同学习,无疑会从心理上产生一个“先天”的压力。这种发自内心的学习不适应性,使得本就学习基础相对较弱的双培生更加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此往复,极易出现恶性循环。

(二)管理混乱,双培生归属感不强

由于“双培计划”培养模式仍处于推行的初期,关于两校之间管理模式以及管理职责的归属区分不明确。虽然双培生的培养无论在市属高校还是央属高校都是非常受到重视的,也都配备了教学秘书、辅导员、班主任等师资来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但仍不够细化,两校之间的衔接过渡也不够紧密,双培生的四六级报名、校内外考试报名、学业预警、研究生推免、奖学金评定以及体能测试和创新创业学分的要求等均无成型的管理规定或者支撑文件,一些关于学分修读的要求都是学生所属市属高校的学院与双培生所在央属高校的学院商定,而不同高校的不同学院很难做到统一,这就容易出现管理上的混乱,学生也会因此对两校都缺乏归属感,进一步导致学习驱动力不足,投入不充分。

(三)双培生在两校的课程成绩转换存在问题

首先,双培生前三年的课程成绩一般都较低,甚至有很多不及格课程,这主要是因为两校专业课程设置有所不同。北京建筑大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双培生在北交大与电气专业的学生一起学习,加剧了课程学习的压力,加之央属高校课程设置考核难度大,双培生与本校学生一起上课参加考试,考试分数普遍不太理想,不及格率较高,这样的成绩将直接影响他们日后的升学或者工作。回到北京建筑大学以后,他们还要应对第四年修读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相关课程的不适应。除此之外,如果前三年还有一些不及格课程,需要在第四年进行课程的补修或者重修,此时只能选择北京建筑大学开设的能与其不及格课程进行替代的课程去重修,这更加加重了双培生第四年的修学压力。

其次,由于两校教务系统不一致,而且没有统一的成绩学分转换标准,双培生毕业的时候一般都拥有两份成绩单,前三年和第四年成绩单分开开具,这就导致学生毕业后,如果成绩单不慎遗失,需要补打也必须联系两所学校后才能得到完整的四年成绩证明。两个时期的成绩无法转换至一份成绩单上,直接导致学分绩点计算混乱,部分双培生申请出国深造无法得到由学校出具的一个固定且有效的GPA。

三、对于双培生的培养,在培养方案制定与成绩转换方面提出建议

(一)加强合作,健全双培生的培养和管理体系

在央属高校为双培生单独设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双培生入学初期在学业上的不适应。配置专门的辅导员或班主任,重点关注双培生在与本校学生共同上课过程中出现的学业问题,给予一定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同时与市属高校的相关管理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共同监督、帮助双培生及时解决问题。

在市属高校也应对应配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密切关注双培生的各种学习、生活动态,定期组织培养双方的相关专业负责人以及双培生进行线上、线下交流互动,设置考核指标,规定每个学期的完成度。协同央属高校相关管理人员,在双培生入学新生引航过程中,设置专场解读培养方案、培养模式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培养要求等,以便学生提前了解学习任务目标。不断完善双培生的朋辈互助体系,组织老生经验分享会,搭建双培生朋友圈,定期组织两校的双培生进行“回校探亲”等活动。

(二)主动探索,将导师涵盖双培学生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采用的是班级导师制,由于该专业就业前景一直向好,招生人数均在50人以上,班级导师与辅导员一般都会承担较重的工作任务,这就导致对前三年不在校的双培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心理状况等掌握得不够全面,致使部分双培生在央属高校出现学业预警,甚至被退回时才发现其学业问题。针对双培生设置单独的专业导师,不仅有利于双培生时刻了解市属高校对学生的专业培养要求,增加他们对母校的归属感,也有利于导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有问题早发现早处理,同时,对两校专业之间的沟通交流无疑也是一种促进。

(三)完善规则,推行学分转换与互认

在“双培计划”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两校相关专业要反复论证,深入研究两专业的异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基本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自主学习平台。

央属高校的学习以及考核难度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因此学习基础相对较弱的双培生成绩处于落后状态、学分绩点低也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两校需针对这一普遍现象,在成绩互认系数、绩点修正方法以及成绩转换录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形成两校互认的学分转换标准。

在此基础上,各专业深入细化专业课程的互认互抵,认真研究双方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提出合理合规的专业课成绩转换系数,降低因学习及考核难度的不同导致的不及格率,削弱因此导致的双培生成绩绩点低对未来学习、工作造成的影响。

“双培计划”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让部分学生享受到了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也切实起到了提升综合素质的作用,但要真正实现其提出的初衷,对学生和管理人员都是一种挑战。培养双方在院校管理规定上的不一致需要不断的磨合修订,专业上的对接需要更加频繁的探讨,形成的培养方案能否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需要及时进行考核评价,然后不断进行优化提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