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海军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任丽君 严 朗 陈基快 高方圆*
新药研究与评价是一门复杂的系统学科,涉及动物工程、卫生毒理学、药理学、临床医学等多门专业,并且需要多方协作。其内容包括新药评价概论、药学评价、临床前药理学评价、临床前毒理学评价、实验药理学研究的评估、新药临床研究、药品注册、新药评价的组织管理和新药研究与开发等。由于课程涉及面广、知识点多,授课时间有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无法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在新药研究与评价授课中穿插微课元素,有助于优化传统教学架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和授课效果。
微课又名微课程(micro lecture),于2008年由美国教学设计师David首先提出,是基于教学大纲和理论实践,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借助文字、图片、动画和声音等多媒体素材,围绕单个知识点或章节铺展的教学活动。微课具有以下特点:(1)突出“微”字,单个微课时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2)围绕重难点,内容较少且主题鲜明;(3)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形式多样,可将抽象、晦涩的知识点具象化和简明化,引人入胜;(4)区别于传统课堂,云微课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学生可灵活“采撷”。
教师制作微课前,要合理地选择和设计主题,选题要符合教学内容的大体要求。由于时长受限,微课通常以单个章节的重难点或疑点知识为选题,将微视频融入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微课内容,结合教材的特点,联系其他学科的内容,做到理论与实际、基础与实效、逻辑与统一、趣味性与针对性四个相结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而丰富的知识体系,可大大提高学生对重、难、疑点的理解程度,提升教学品质。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收能力,准确把握学生兴趣所在,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合理地制定各种教学计划,精心地设计微课。只有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微课划分方法众多,根据学科类别,可以分为基础医学类、临床医学类、预防医学与卫生学类、药学类和教育学类等。根据教学目的,可以分为课前学习辅助类、课后练习辅助类、训练提升类、测验类等。根据教学方法,可以分为讲授类、启发类、讨论类、问答类、实验类、练习类等。根据教学过程,可分为课前预习类、课前导入类、课中重难点突破类、课后巩固实践类、课后总结类等。根据呈现方式,可分为摄像类、录屏类和混合录制类等。
微课诸多的分类依据,充分体现了其科学分类的重要性。准确把握分类标准,有利于微课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根据教师实际需求灵活运用分类方法,有助于教师精准地找到所需资源,减少盲目性,从而更好地设计和制作微课,切实提高制作质量和教学效果。从学习者角度考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等,通过分类大纲快速搜寻和定位自身想要了解和掌握的微课内容,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在同一分类的微课平台中,众多学习者可能拥有相似的知识结构,相互交流更加通畅和快捷。
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微课,将所授知识以简洁明了、精美生动的微视频展示出来,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延伸授课内容和拓宽知识体系。将教材内容趣味化和娱乐化,直观地提升微课的视觉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更利于吸引其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想学、爱学,才能主动地去求知、探索和实践,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能动性和积极性。
微课一经上传,学生即可根据自身的时间规划灵活制订学习计划,在课后复习中遇到的难点和疑点,也可以通过微课解惑,从而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微课制作教学提纲,对疑难点进行强调和重点突破,可有效强化学生自主预习或复习的效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改善教学效果。微课平台可以为学生和教师架起一座即时交流的互动桥梁,以方便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学习效果。
微课应用对教师各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呈现高质量的微课,在制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快速扩充自身的专业储备和搭建知识网络构架,大胆革新教学思路和授课技巧,及时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还要求教师树立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和创新意识,用科学的精神和方法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教师应更加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和资料收集的完整,做到勤于反思和善于总结每一次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结果,从中寻找不足。如此,教师的专业能力、专业水平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因此微课的出现和推广,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符合教育专业信息化和普及化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微课的教学设计及策略,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与传统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同时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诉求,并为教师备课、授课和教研提供了辅助手段。学生通过学习微课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在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实现从“课堂教会”到“自主学会”的转变,提升了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和推动教育事业的新发展。
优质的课前预习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和效果,但方法不当会导致预习效率大打折扣。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制作相应课程的预习提纲,消除在此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帮助学生找到预习重点和优化预习方法。这样有助于提高和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和习惯,使之在课堂上能根据自身学习的重、难、疑点进行针对性听课,从而快速吸收专业知识。例如在学习“药物生殖毒性及其评价”课程前,教师可以针对“生殖发育毒性的内容及评价方法”这两个重点环节制作预习提纲,让学生在课前就对该课程有一个整体了解。首先,介绍沙利度胺(反应停)、海豹肢畸形等国际药害事件,让学生充分了解熟悉和掌握生殖发育毒性评价方法的必要性。其次,介绍生殖发育的过程,以及在哪些阶段可能发生先天畸形、生长发育迟缓、行为或认知异常。最后,介绍如何研究和评价一个药物的生殖发育毒性。这样可使学生的预习更有方向性,引发其对课程的提前思考,为后续的课堂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虽然新药研究与评价体系具有很强的应用实践性,但现有的传统课时、授课效率以及实验条件等,无法为学生提供深入的观察时间和操作机会。并且,多数教师习惯于平白直述教材内容和组织观看教学录像的授课方式,难免会让学生觉得课程枯燥而抽象,学习乏味而毫无体验感。如果能在课堂上穿插微课元素,将学生熟悉的经历和事件融入相应的教学内容中,把抽象复杂的知识生动形象化,并设立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进行授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深化其对重、难、疑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收获更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长期毒性试验”课程时,毒性反应观察时间较长(长达数月)且试验流程烦琐,如果只用口头讲述,学生很难构建对应的试验程序,还有可能造成思维混乱。此时,借助微课将试验程序精心提炼,有利于把真实的试验过程和结果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加深学生对该试验的理解和掌握。
新药研究与评价课程涉及专业知识广且重难点多,而学生的接受能力存在差异,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参差不齐。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往往需要反复巩固和实践,才能掌握所学内容。微课作为客观知识载体,可以长期、稳定地存于网络平台,便于学生查漏补缺,对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进行重点复习。例如在“急性毒性试验”课程结束后,可以围绕“急性毒性试验的剂量设计”这一难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制作微课,使剂量梯度的设计过程化繁为简。如此,更加便于将容易忽略的细节知识串联起来,帮助学生课后复习和融会贯通。课后结合教材,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解答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疑惑。除此之外,微课还可以作为随身携带的“参考书”,帮助学生进行新药研究与评价的实践操作,实现该课程应用实践性的最大化。
部分教师在实施微课教学前,对微课的认识不够透彻,未能真正理解微课的教学目的,未能正确把握微课的设计和制作,在开展微课教学的过程中频繁出错。例如,有的教师在设计微课的过程中过分从自身角度出发,未充分考虑新药评价学员的基础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爱好以及思维方式等,导致制作出来的微课质量不高,无法适应学员的实际能力和需求。有的教师对教学设计不够重视,在应用微课进行讲解时,逻辑不鲜明、结构不简约、重点不突出,导致课程内容冗长、特色不鲜明,从而难以达到微课最初的教学目的。建议增加和重视对教师的微课技能培训,大力提高教师对微课的认识,提升其微课设计和制作能力,引导教师认真对待和深入研究微课教学模式,尤其需要掌握微课的设计原则,确保微课在新药评价教学中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一些高校在开展学科微课教学前,没有按照科学分类标准和原则对微课资源进行系统的划分和整理,缺乏合理的设计会导致微课教学平台的建设和管理不够完善。有些学校甚至缺乏专属的微课网络平台和相应的资源数据库,导致微课无处上传,资源无法得到高效整合和实时共享,线上交流、评价反馈、资源共享、资源应用、交互协作等需求更是难以满足。这种状态下,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以及对微课提出的意见也不能及时反馈,大大降低了授课效率和学习热情,也削弱了微课应用在课程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因此,高校需要不断加强微课建设的力度,紧抓微课平台管理,有效增强微课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由于缺乏科学的评判标准,当前微课的质量评价体系尚未确立。传统的微课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整体设计、内容与制作、教学环节以及视频呈现等。在笔者看来,当前关于微课的质量评价标准过分注重微课视频的设计和制作,而授课对象和微课的最终受益者——学员的体验和评价往往容易被忽略,这无疑是本末倒置。因此,如何将学员的满意度纳入评价体系中并进行量化,是值得我们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据此建立的质量评价量化体系,可以促使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充分考虑学员的实际需求,或让学员参与到视频制作中,从更重要的视角出发,大幅度提高微课的教学质量。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方式,可以广泛应用于课程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与实践操作。在新药研究与评价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微课,有助于改进传统授课、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同时,教师和学校要注重总结、反思,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优化微课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