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书坊中心小学 张文战
笔者担任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以来,一直困惑于阅读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管教师怎样精心备课,怎样预设课堂生成,怎样加强实质性训练,但学生的阅读能力总不尽如人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此,笔者醍醐灌顶,阅读教学应该将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由学生的自主学习代替教师过多的讲解。而培养学生学会批注就是提高阅读能力最佳的途径。可喜的是统编版语文教材在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专门进行批注训练——“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什么是批注式阅读教学呢?
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教师为主导,学生自觉、主动地理解感悟文本为主体,通过批注,以提高阅读效率和语文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活动。批注式阅读教学强调的是把阅读理解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减少教师的讲解分析,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以及阅读过程多方面的心智对话与沟通,达到少教或不教。
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时,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对阅读文本进行多方面理解,将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受、领悟在文本中进行圈画,体现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见解,写下自己的发现。通过批注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发展。学生坚持进行批注式阅读,用心经历语文阅读的学习过程,久而久之,就会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水平,而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就培养和提升了自身学习的能力。受益的不仅仅是阅读方面的学习,还能辐射其他学科的学习,在学习其他学科时,也能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快速找到学习的重难点进行批注,着重学习。熟练掌握和运用批注式阅读能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强调学生在阅读学习时应该独立自主地学习,独立进行思考,进行理解,教师不可过分干预,不可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理解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对阅读产生片面性的理解。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保证学生充分发散思维和结合自身实际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批注式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体现,可以自己独立思考,自由标注,真正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批注式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进行批注,这种批注是极具个性化的,不是随波逐流的,标注的形式和内容都由学生自己决定,在阅读的过程中享有高度自由和自主权。可以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自己的理解,充分体现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方式,满足了个体的学习要求,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品质的发展。在批注式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以不断发展。
学生在批注式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同一篇文章或者同一段话,甚至同一句话,每个人的理解可能都会有所差异。在不同的见解中,学生可以跟同学交流、跟教师交流,在不同的思想碰撞中,大家相互借鉴学习,各抒己见,共同提高。思想碰撞可以拉近生生和师生间的距离,大家也可以在多维度、多重交叉的碰撞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
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首先要统一批注符号。参考现有的资料,结合实际,我们规定了一些符号的用法。如用“○”圈出本课需要掌握的生字,用“1、2、3……”标记自然段,用“‖”划分段落,用“~~”画出文章的优美语句,用“△△”标注关键词语,用“——?”标注有疑问的词语或句子。
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安排了3篇课文——《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每篇课文后面第一个训练重点都是关于批注的要求。同时还在本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对批注进行总结。可见统编教材对学生批注的重视。对于批注,学生开始也许还不能很好地运用,教师还需要加强训练,将批注落到实处。比如《牛和鹅》教学目标设定为教会学生如何批注。教学过程设计如下。(1)看看课文有几处批注。(2)想想每一处批注针对的是什么内容。(3)发现原文和批注的内在联系。读文本与读批注结合,可以师生互读,也可以生生互读。让学生明白批注的内容、角度、方法。(4)教师示范批注。(5)学生自主批注。
我们还可以在训练中引导学生对字、词、句、段、篇的批注。对于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通过查字典、找参考书,弄清词义,指明出处,写在空白处。找出文中关键句子,如过渡句、中心句、总结句,做好批注。可以是精彩的句子点评、感悟,也可以是疑问的深度探究。对于段落的批注,可以找找和文中其他段落的不同联系和不同的表达方式。还可以对文章的结构、写作特点等方面进行批注。可以是注释、提要、批语、警语等批注。可以在文章开头,可以是在文中,也可以是在文末;可以在课前,可以在课中,也可以在课后。可能开始学生不习惯,深度广度不够,但经过训练,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良好的批注习惯了。
1.第一阶段:课前预习,批注要求学生扫清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发现问题,并要求至少找出三处细节进行语言品析,写旁注。
在学习课文《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时,笔者要求学生对生字词全部进行圈点,不理解的句段多问几个为什么,作为任务必须完成。经过训练与强化,学生课前能对文中的生字词进行圈圈点点,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也有对于文中的句段进行自觉批注。如文本“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有学生在旁边写下批注:什么叫“笑得脸上一阵热”?
2.第二阶段:课中讲读,鼓励学生把批注的结果大胆地在班上进行交流,并对自己没有批注到的精彩之处进行补充批注。
课文《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中第14自然段:“我以为扮老虎是最容易不过的了,不用说话,不用露脸,没想到也这么难。”有学生批注:“之前说想露脸,羡慕别人,现在又以为不露脸是最好的。”另一学生补充批注:“一开始没想到当老虎这么难。”看到这里,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的领悟。这样就达到对文本不教而明、体悟内蕴的目的了。
3.第三阶段:课后归纳,指导学生将批注进行整理内化,提高批注的效果。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指导。
(1)指导学生对批注进行纵向梳理。每一课教学任务完成后,引导学生重温课文,对课文中的主要句子再进行阅读理解,发现不一样的理解感悟,再次批注。每一单元结束后,再次让学生对照自己的批注,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具有规律性的问题,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为后面的批注提供帮助。
(2)指导学生对批注进行横向比较。对于同类文章可以从主旨表达、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批注比较。对于不同类的文章,可以从表现手法、叙述方式上进行比较批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指导学生对批注进行重点探究,从探究中发现新问题。如统编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中:“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四个“立刻”看出母亲的什么?有学生批注:“四个立刻,看出母亲忙碌。”后来在课后归纳阶段,学生再次研读文本,在原批注旁又写下批注:“用快镜头的手法写下母亲的忙碌与艰辛,母亲的心里一定在想‘抓紧时间多做一点,多做一点’,‘我’此时应该满含感动!”通过对批注的重点探究,学生在文本与批注之间、批注与批注之间多走几个来回,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养成了一种探究的习惯。
基于此,教师要将批注式阅读教学落到实处,更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批注式阅读教学为高效课堂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对落实语文实践、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批注式阅读教学——新的希望,正给阅读教学带来一片明媚的春天!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