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 胡冉旭
语文既是一门学科,亦是一种文化。语言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注意学生情绪、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象征,蕴含着厚重的人文底蕴和民族情怀。而识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开端,更应该承担起“系好第一颗纽扣”的重要作用。教师在结合传统文化进行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教学,为学生的识字学习与今后的语文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无论是早期的《史籀篇》《急就篇》,还是被现代人广为流传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这些传统蒙学课本在编写方面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使用押韵使其“与嘴唇和谐”。因此,在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古代蒙学阅读的现代元素表达来引导学生进行吟诵。例如,部编版一年级的《对韵歌》《口耳目》《天地人》《人之初》《古对今》等,其教学内容都有传统蒙学读物的影子,学生听起来动听,读起来顺口,既契合学生兴趣,又易于其记诵。而且这些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或教育、或历史、或常识、或地理、或故事,都是儿童应该了解的内容。具体来讲,《天地人》这一课,一方面可以集中学习“天地人、你我他”这几个汉字,提高童蒙识字的效率;另一方面,这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天地人和”的道家思想,人生长于天地之间,上敬奉于天,下立足于地,做人也应该做一个“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的顶天立地之人。利用传统蒙学内容,渗透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有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文化知识,为未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与拉丁语系的表音文字不同,汉字是象形文字,不表音,人们常常口头上会说却不能书面认读。在识字过程中,学生学习难以表音的单字非常不易,而且倍感无聊,这是汉字难学的根本原因。如学习“孝”字,首先,可以先出示其古文字,古文字中可以看出一个小孩子搀扶着老人,因此孝就是要尊重侍奉父母。其次,可以出示现代汉字,让学生去分解这个字的结构,上面是部首“老”字头,下面是孩子的“子”,从中可以看出现代汉字是在古代文字的基础之上演变而来的。最后,教师在教学时还可以渗透“百善孝为先”的思想。总之,重视孝道是从古至今一直被大家广为认可和赞颂的,这是我们优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继承和发扬。
再如学习“德”字,可以出示“德”字的演变发展顺序。首先,在甲骨文时期,“德”字写为图1,外部四个“ㄥ”,代表“四通大路”。内为一只眼睛,代表“百折不回”,寄意看清前进的方向,无有疑虑,安然前进。其次,在金文时期,把四个“ㄥ”简化为“彳”,仍然表示行走的意思。在右上侧添加一个点,指示恒星。右侧的中间是一只眼睛正在观看,并且在右下方增加一个“心”,就变成了图2。因此金文的“德”字,其寄义即为站在天文观象台中心点用眼睛寓目星宿的变幻,增加的这个“心”突出心胸坦荡。再次,在篆字时期,在“眼睛”与“心”之间加了一横,成为图3,代表自然规律,寓意合乎天道,顺应自然之势。最后,在秦篆之后字形演变为“德”,增加了“善、恩”等意,发展至今天,引申为思想品质。通过对“德”字的文字演变过程进行梳理,了解古人在加减替换变化中赋予其的深刻道德内涵,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品德修养。
图1
图2
图3
低年级学生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许多学生难以理解汉字这样的抽象字词。因此,教师可在学生实际识字过程中,将抽象词转到学生可以识别和理解的具体事情中,将字词恢复到图像中去,使学生在具象的事物中学习中国汉字,进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例如教师在讲解“山”“城”“湖”“河”“泊”等字词时,可以将“长城”和“黄河”等“中国符号”作为中心点,向祖国的光辉历史和文化进行辐射和延伸,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词所含的历史和文化,深化学生的理解和言语的印象。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心中形成对祖国的特定形象,通过感受这些“祖国象征”的美丽和壮丽,进而刺激学生的渴望、赞美和热爱,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爱国信念。
孩子们喜欢倾听故事,在识字时解释一些中国文化故事,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了解汉字中包含的传统文化,而且有的汉字故事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道理。例如,教师在讲解“合”这个字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个古典汉字故事——杨修的“一人一口酥”,来帮助学生理解字形,并且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合”字背后所蕴含的集体精神和合作精神。学生只需要听一个有趣的体现古人智慧的历史小故事,就能记住一个生字的字形以及释义。而且通过“一人一口,不分开走”这样的从古典故事中提炼出来的“顺口溜”,学生可以理解一个集体就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起合作才能共同进步,从而培养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唯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讲变为一种光鲜的、令人兴奋的生活情状,内部充斥活生生的表象、声响、音律的时候,读写教学的过程才能比较轻松。要让孩子谨记的事物,有趣应排在第一位。识字教育应与图画相结合。”因此,在教材中添加相应的图画能够帮助学生高效识字,而对于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汉字,我们可以借助中国传统的国画来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国汉字,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这些国画汉字背后所蕴藏的人生智慧。
比如,识字课文《口耳目》,配图中便出现了站着讲以及坐着听的两个穿着戏曲服装的人物。这样的插图不仅与文本的内容相关联,而且还介绍了我国的艺术国粹京剧。学生在看到这两张图片时非常兴奋,一直问:“他们是谁?怎么穿这个?”此刻,学生的热情就会被完全激发。而且教师还可以补充拓展与“京剧”有关的小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于传统艺术的热爱,并通过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热爱我们的美丽中国。
不仅是拥有传统文化元素的配图,一些中国古代的写意水墨画更是充满深刻的寓意,给人无限的遐思。例如,识字课文《天地人》,课文内容仅有六个大字:天地人,你我他。这篇课文的配图充满智慧。水墨摹画出了大地的一片苍茫,两位学者只留下他们的背影,像是在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抑或是在牵挂着故乡的亲人,又仿佛在思考自己未来的前程……灰蒙蒙的天空,似乎有种风雨欲来的错觉,又好似有种对冲破乌云重见阳光的希冀……插图中不仅体现了“天、地、人”这几个简单的汉字意思,而且还蕴含着“天人合一”,做人做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人生道理,从而向学生初步渗透人文主义的道德思想。
古云:“心正则笔正。”方孝孺《幼仪杂箴》中有这样的规定:汝书不美,自视不善。字而端楷,则主司阅文时,先已动其欢心,即五六分文,便作十分看矣。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古人对于写字的一些认识。第一,写字是一个人德行的表现,所谓德有余者,其艺必精,同时艺之本在于德。所以说要把字写得端正漂亮,这便是见字如见人,体现了一个人的德行修养。第二,书法可以正心,心正则笔正。因此书写不仅能体现道德修养,长期连续修习还可以提高一个人的道德素质。第三,从实用性角度来说,如果字写得不端正,阅卷人看到杂乱的行文布局,即使考生颇有文采第一印象也已大打折扣,因此把字写端正不仅自己看着舒心,对于阅文者来说也是一种审美享受。因此,教师在低年级教导学生写字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古代的这些写字原则,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给学生听,让他们明白写字与德行之间的关系,接下来通过指导练习写字,培养正心顺气、德艺并举的道德品质。
总之,识字教学必须追根溯源,通过借助汉字传统教材、汉字演变历史、汉字“中国符号”、汉字经典故事以及汉字国画写意,来使学生真正学会体悟和欣赏汉字之美,为学生打通一条通往汉字文化深处的主干道。通过以上一些举措,在传统文化中进行德育元素的渗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能够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不断地陶冶情操,提升综合素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