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幼儿保育工作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4-05-10

福建省泉州丰泽区实验幼儿园 林媛玲

没有一个寒冬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疫情防控逐步走向常态化,幼儿园教师仍然需要继续努力。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所以,对于幼儿保育工作来说,关注疫情防控期间幼儿在家和在校的真实生活,保障幼儿一整天的生活健康、规律、有价值便成了重中之重。

一、重视幼儿的生活教育

(一)保障幼儿规律作息

寒假里疫情有所好转,无论家长还是幼儿都会出现心理上的松懈。外出购物、娱乐的时间会有所增多,不同的生活状态会打乱幼儿相对规律的生活作息。每天的体温测量、出省行程必须上报学校。开学前一星期,教师采用线上讲座的方式引导家长帮助幼儿调整作息,规律生活,保证睡眠,如早睡早起、做适量的运动、按时午睡、规划看书时间等,为适应开学的学习生活做准备。开学后,相关的幼儿工作者加强对幼儿生活和学习的观察,及时处理突发事件,防患于未然。

(二)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

疫情没有结束,每个人都不能放松警惕。特别是幼儿园的学生,讲究卫生要从小培养,渗透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鼓励幼儿勤洗手,以身作则引导幼儿养成打喷嚏后、去卫生间后、用餐前洗手的习惯;培养幼儿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扔垃圾的品德,积极主动参与环境卫生的维护。同时让幼儿明白,监督、维护环境卫生是我们的责任。疫情之下,爱护环境、保持整洁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保护身体远离病毒的首要途径。

(三)引导幼儿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的自我防控意识较差,所以在疫情防控期间幼儿工作者的教育引导十分重要。面对疫情,教师既要保证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又要帮助幼儿明白如何保护自己,明白自己的需求。例如,口渴了自己主动喝水,身体不舒服向老师求助,等等。当幼儿能意识到管理自己、保护自己,危险率也会大大下降。

二、关注幼儿的心理状况

(一)教师要积极和家长沟通,充分理解和包容孩子

3—6 岁幼儿的世界是充满想象、超自然的。幼儿对新冠病毒是不理解的,他们把病毒想象成怪兽、坏人。而疫情防控时间较长,长时间的封闭管理下,幼儿容易产生好奇,也会变得烦躁、不安、郁闷,甚至会乱发脾气。此时,教师和家长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耐心。教师可以通过微信、QQ、网课等方式向家长传达正确的、合理的育儿理念,防止家长出现对孩子发火、打骂孩子等过激行为。

(二)提升幼儿的陪伴质量

疫情之下,在校隔离仍然是常态,外出活动会大量减少。教师可以通过在室内玩游戏、阅读绘本、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活动与孩子们相处,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同时在微信、网络上推出资源分享给家长。让幼儿在教师和家长的陪伴下,化解不安、害怕的心理。有条件的情况下,让大人和孩子一起做运动,通过亲子运动、师生游戏提升陪伴质量,保障孩子心情舒畅,有效地宣泄负面情绪。

(三)加强幼儿面对灾难的心理弹性教育

疫情得到较好的控制,战胜疫情胜利在望。但不能忽视的是,幼儿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对于天真活泼的幼儿来说,心理会产生极大的不适。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图画书阅读和绘画的方式进行处理。研究证实,短期的阅读游戏干预能有效促进幼儿心理弹性发展。教师应评估幼儿心理弹性的各个维度,改善幼儿的社会性情绪和行为问题以及心理问题。

三、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关怀和支持

(一)增强教师对防疫信息的敏感度

特殊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也要因时而变,与时俱进。教师要积极收看、收听中央发布的最新疫情信息,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坚定战胜疫情的决心,减少不良信息带来的干扰和消极影响。同时,教师必须提高对疫情防控的重视度,提升自身的保护能力和保护他人的能力,学习并掌握疫情防控对身心、身体有利的应对措施,做到宏观掌控、微观调控。

(二)适度放松,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幼儿园教师是教师群体中的中流砥柱,所以要大力关注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防止其出现过度焦虑或是恐慌害怕。应简化工作,明确分配任务,简化工作程序,使幼儿园教师工作有的放矢,提高工作效率。必要时发挥集体的作用,集思广益、攻坚克难。

(三)寻求家长理解和支持,使教师获得工作的成就感

为了时时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的情况,教师付出了太多的努力,不仅是知识上的传授,还有生活上的引导。从阅读到玩游戏,从吃饭到睡觉,无不包含着教师的辛苦付出。要在有限的条件下开展室内游戏和活动,还要让幼儿学有所获、玩有所获,让家长放心,对教师来说是前所未有的难题。所以,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认可和鼓励是教师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发挥幼儿园教师集体的作用

独木不成林,一花独放不是春,幼儿园教师也离不开团体的作用。每个幼儿教师都进步,才是整个幼儿园的进步。因此,要发挥幼儿园教师的团体作用,共同教研,共同商讨,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幼儿园教师在心理上应相互关心,交流情感;在工作上应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实现合作共赢,优势互补。

(五)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自我调节能力、适应能力

疫情防控的时间不断拉长,科学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和教育部门要积极开展必要的心理咨询和培训,增加讲座数量,提高学习要求。如此才能使教师熟练地掌握自我调适的方法,尽可能减少长时间疫情防控工作下产生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可以开设幼儿园内的咨询热线,在服务教师的同时,也为家长提供了解信息的渠道。

四、完善园内防护机制与举措

(一)健全疫情防控相关渠道

一是建立健全幼儿园与教育局、医院的信息渠道。二是建立健全幼儿园、教师、家长间的有效沟通渠道。三是建立健全教师和家长、幼儿的日行踪迹和健康监测渠道。

(二)严格把控

一是出进幼儿园严格把控教职工和幼儿的健康监测,符合国家相关防疫要求才能进出。二是严格把控外来进入者,减少人员流动。三是严格把控幼儿每日的体温监测。四是严格按照要求接送幼儿上下学,做到错峰接送,戴好口罩。

(三)保证相关工作落实到位

一是教师要熟练掌握疫情防控相关技能和基本知识,指导幼儿和家长。二是每天把幼儿和教师的体温监测落实到位。三是按照防疫要求消毒环境与玩具,保证教室与活动室空气流畅。四是按规定设立符合规定的隔离室,没有特殊情况不能进行班级以上的集体活动。五是幼儿园内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巡逻,发现特殊情况及时处理。

五、学会灵活处理问题,言传不如身教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幼儿教育工作者发现,无论什么时候,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都是预防疾病和维护健康的基础保障。在幼儿园内,教师为幼儿打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备有常用的清洁用品和消毒用品,例如纸巾、消毒口罩、水杯、碗勺等。同时,教师还可以从相关书籍、科普读物中汲取相关知识,利用电视宣传、微信传达、微视频传播、网课教学等方式向幼儿和家长讲解为什么要讲究卫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使幼儿逐步理解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由外到内地产生积极影响。

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在这过程中,家长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培养幼儿的同时,要加强对家长的思想教育,帮助家长做到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采取正确的方法、出门戴口罩等,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加上教师的循循善诱,加强练习和实践,幼儿一定可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总之,疫情防控与卫生习惯密切相关,光靠外界的力量是不足以形成有效壁垒的,还要全体幼儿园教师、幼儿、家长的共同努力,把疫情防控落实到学习中、生活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六、加强对幼儿的生命教育

目前疫情有所好转,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生命的价值。学前教育不仅是知识的启蒙,更是生命的启蒙。因此,在这个缓和的阶段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是最佳时机。面对疫情,一家人居家相伴,幼儿感受到危险来临时家人的陪伴与保护。教师可通过媒体新闻报道向幼儿展示医护人员的伟大与无私,与幼儿讨论如何帮助别人、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给幼儿寻找榜样,树立榜样。

生命教育应该渗透到学习和生活中。疫情期间,幼儿会有真切的感受,会对生命更加敬重,珍惜生命。启蒙幼儿对生命的思考,进行生命教育,越早越有效,越真实越有用。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幼儿保育工作具有关键作用,无论是教育还是健康都要从娃娃抓起,从小抓起。幼儿园是孩子的启蒙阶段,学校、社区、家庭的配合至关重要。家长、幼儿、教师,都是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人员。一方面,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工作任务要在国家指导、规划下循序渐进、按质按量地完成;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要及时反思、总结,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