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通识课程在线学习支持平台的设计研究

时间:2024-05-10

陈莉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单一型专才日趋局限,综合型通才日趋重要。就现阶段来看,各个高校已经结合当前的需求,在开设专业课的同时相继开设了通识课程,以期更好的将通才教育落实在实际,但是,在实际执行通识教育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其在教育工作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了网络教学工作的开展,传统的教学工作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只有积极的进行改革,才能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是网络教学工作开展的根本。文章主要针对高校通识课程的在线学习支持平台构建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推动高校通识课程的在线学习支持平台建设发展,从而为高校通识课程的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通识课程;在线学习支持;平台;设计

一、前言

在新环境下,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已由单一专才业型人才到即专又通型人才即通才的转变,通识课程教学是实施通才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各界对高校通识课程的关注力度也逐渐加大,从当前通识课程的教学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这就对高校通识课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此,在新环境下,探索符合高校通识课程教学的途径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高校通识课程在线学习支持平台的设计进行研究,以期积极的对通识课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从而推动我国高校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高校通识课程的概述

1.通识课程的定义

何谓通识课程?它应涵盖哪些方面?首先应从通识教育来着手界定。通识教育是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即培养具有社会责任、社会技能、广博学识、较强可塑性和健全人格的人,在我国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识课程教育主要对为实现通识教育理念,而统一设计的课程概括,从本质上看,通识课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正式的通识课程主要指的是以相应的学科或者相应的教材呈现,通过课程文本的形式以及课堂教学的方式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的课程;(2)非正式通识课程主要指的是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开展相应的社会活动以及校园文化,从而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

在高校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识课程和相应的专业课都是一个相对应的概念,也就是说,除了一些专业课程外的所有课程,就现阶段来说,许多高校设置的通识课程,大多是正式通识课,其构成模式也呈现多元化的状态,如公共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等。对此有的学者提出,可以对高校的正式通识课程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将其分成基础技术类的通识课、核心的通识课和综合项目等几部分,其中基础技术类的通识课程涉及到体育、计算机应用、语言应用、写作能力培养等几个方面,由于这些能力也都是学生在大学阶段必须掌握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该要求学生学习这些内容,从而确保基本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于核心的通识课程,主要是在基础技术类的通识课基础上,对大学生的专业品质、职业道德、精神内涵等进行培养,从而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促进大学生的持续发展同时,还能保证大学生能获取相应的知识,也是现代高校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另外,通识教育需要超越专门知识训练而达至整全意识,以实现大学教育根本目标。通过综合项目形式的跨学科通识课课程可以达到此目的。

2.通识课的特点

通常来说高校通识课程和高校教学的其他课程有一定的不同,对此,必须全面了解通识课的特性,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构建完善的在线学习支持平台,推动通识教学工作的开展。

(1)广博性

通识教育主要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通才,所谓通才,通常指学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和通情达理之人,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识课应涵盖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德智体美各个方面,通识课程就是为了贯彻落实相应的教育理念,从而实现均衡教育,这就要求每一个大学生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其都应该具有广博的知识,同时,通识课本身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可以引导学生构建完整、健康的知识体系和培养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社会能力以及塑造健全的人格。在实际的通识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相应内容也具有一定的要求,相应的教学内容应该并不是很专业,所涉及的知识范围较为广泛且全面,能够展现出知识的渊博、能力的训练和品格的塑造。

(2)通识性

通识教育应是非专业和基础性的,主要是各学科领域一些通识性的知识,并且在课程的选择上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学生可以依据个人兴趣和个体发展需要进行选择。而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选择获取知识和技能,能够实现符合个人化发展的需要,同时,它是一种人文教育,重在“育”,它是非功利性和实用性的。通过对“大学问家、大思想家”生平事迹的了解,学习他们独立的人格和高贵的品质以及对科学研究的执着精神,培养出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这正是通识教育的终极目标。

(3)综合性

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即专又通的人才,专可以通过专业教育实现,通就需要通过通识教育,因此,通识课程除了涵盖读写算、信息处理、身体素质和思想品德教育外,各学科领域的核心课程仅提供零碎的知识和方法,通识教育需要超越专门知识训练而达至整全意识,以实现大学教育根本目标。跨学科通识课课程,以跨学科研究项目的形式通过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从多学科视角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对一个问题广开思路,从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等各个角度去全面地、综合地思考这个问题,基于不同的价值观念,基于不同的学科,从而分析得出自己的判断和结论[1]。

(4)践性

所谓的实践性主要指的是注重教和学的过程实际体验。在高校的通识课教学活动中,开展通识教育,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进行知识传授、普及、宣传,而是一种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以及实践感悟,达到获得相应知识的目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会简简单单的通过文字、图片、口头传授等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而是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为学生构建一个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当中自主的意识到问题,并对其进行讨论,融入到学术研究中,从而提高自身的知识内涵和能力素养。

另一方面,通识课程在开展过程中,更注重对于人的培养,因此,高校在组织开展通识课教育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当做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科学、完善、合理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特征和需求制定教学目标以及完善课程的选择、开设、教学评价和教学活动的开展等各个环节,以满足学生的个体性需求。教师在实施各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过程性评价,督促学生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动进行探讨,各抒己见,通过思考、判断和问题的解决,除了知识和能力得到提升,还获得了精神和价值层面的升华,从而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高校通识课在线学习支持平台的设计

通识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课程教学的教师来源多样化和团队化、教学资源丰富而多样化、教学模式多种化以及教学评价多样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显得力不从心。同时,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促使我们不得不改变固有的学习方式,促进有效学习,由此,在全国提倡“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变革浪潮中,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已经由对某门课程学习逐渐转变为享受学习过程、体验学习方式,由单一的线下学习转变为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模式。因此,在进行高校通识课在线学习平台设计时,需要从学生的有效学习支持视角进行,从而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校通识课程学习方式的创新,推动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

1.设计指导思想

在进行在线学习支持平台设计时,需要以在线学习支持的理念为主要依据,对于在线支持,主要包括个性化资源支持、活动支持、管理支持、情感支持和学习分析支持等几个方面,在实际中,这些支持往往会以课程为载体通过具体的活动、工具和资源等形式呈现出来,而因此,在进行高校通识课在线学习支持平台设计时,需要坚持在线学习支持的理念,以教师、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打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从而为学生提供丰富适应性的视频、图片、动画、声音等学习资源;设计促进学生全面化、个性化和创新化的发展的学习活动;同时,利用在线学习支持平台,为师生提供平等的交流、合作工具,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因此,相应的策略如建设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队伍、构建学习者特征分析技术、提供适应性学习材料、提供丰富功能性的社交工具、发挥学习数据挖掘技术、以学习者需求为中心、教师角色的转变等。

对于在线学习支持平台,其开发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适合开展学习需要的多样化活动支持,因此,在进行在线学习支持平台设计时,应该结合学生、教师的实际需求,总体而言,在线学习支持平台可以基于web2.0开发,采用B/S三层体系结构,也就是用户层、功能层、数据层。其中用户层是教师、学生直接和浏览器发生交互的层面,主要是通过浏览器,将数据、功能等呈现给教师和学生,对于满足其需求;功能层是整个在线学习支持平台的核心,也是用户层和数据层连接的关键,根据用户的请求,将浏览器收到的信息和数据层相对应,并将数据层中的结果反馈给用户,从逻辑上看,功能层主要实现构建学习共同体、呈现适应性学习材料、提供丰富功能性的社交工具、发挥学习数据挖掘技术等需求分;在数据层中,主要包含了整个在线学习支持平台的所有数据,同时也包括了用户信息、资源库信息和学习记录,是在线学习支持平台的基础。

2.功能模块设计

在线学习支持平台的核心在于支持活动支持、情感支持、管理支持、个性化资源支持和学习分析支持教育理念,要想保证各种支持的实现,就需要以此为中心,对在线学习支持平台的具体功能进行设计。

(1)系统管理模块,主要有系统参数配置、课程管理、模块管理和用户管理等。系统参数配置包括技术和教学方面的配置、支持设备、安全和隐患、性能和优化以及备份和还原等;课程管理是指如何搭建新的课程以及怎样在目录中进行组织;用户管理包括手动添加用户、批量上传用户、扩展用户资料、用户权限管理和群组建立等;能够实现动态模块化管理,也就是各功能模块的灵活安装或卸载,便于教师根据需要任意指定教学功能模块的显示位置,灵活地修改、移动或关闭这些功能模块。

(2)课程管理模块,主要有课程组织、活动组织、学生组织和评价组织等。课程组织是指课程管理员都可以创建、修改、移动、下载课程,同时课程可以设置为隐藏或者激活状态,另外,课程还可以设定课程的等级、设置灵活的权限、是否允许学员退课等,实现学习者的多样化的选择。活动组织应支持教学活动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采用全线上学习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学习模式,线上学习活动的开展可以是主式、引领式、讨论式这三种主流类型的网络课程形式,为满足通识课程的实践性,应增设虚拟实验室,满足各种教学学需求。简单灵活的分组工具,支持小组公开或封闭的属性,根据教学开展的实际需求,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来组织教学活动,便于协作学习的开展、增强通识课程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所有教学活动均可采用等级制与分数制两种评价两种评价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同时允许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自评和互评多种途径,多种评价策略的组合,有助于客观的、全面的评价学生,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3)资源组织模块,是整个平台的资源中心,主要有资源库、外部链接资源、共享资源等,其中资源库是将学习需要的资源集中在一起,方便学生查找。为便于适应性学习的开展,可以创建学习特征数据库、知识点数据库、学习策略数据库来呈现适应性学习内容[2]。外部链接资源主要是通过超链接的方式,将与课程相关的资源展示出来;共享资源主要包括相关领域的论述、课程教师的总结、学习者的反思等。

(4)学习管理模块,主要有课程呈现、学习记录、协作交流、作业和测验等。通过对学习者特征包括学习风格和认知能力的前测分析,给出学习策略指导和适应性学习材料的呈现;通过对学习者学习过程记录的数据挖掘,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历程得以深入分析,更能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学习历程中的问题,结合测验和作业制定出更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等;协作交流,主要用于构建教师教学团队、师师、师生、生生学习共同体以及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教师、学生之间可以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利用系统聊天室、QQ等在线交流工具进行实时交流,也可以采用邮件、论坛、wiki和RSS等的形式进行非实时交流,还可以通过博客等进行教学、学习交流反思,尤其便于跨学科综合项目的学习活动的开展。

3.开发工具选择

开发平台可以选用开源的学习管理平台Moodle2.5,它除了支持传统的PC浏览器模式,还支持常见的几中系统的移动设备,运用的开发技术主要有PHP技术、XML技术MySQL和技术三种,都是开源免费的,开发成本低,稳定性和可靠性强。

对于Moodle系统,是一种模块化的教学平台,通过动态的描述,将事物的产生过程展现出来,并利用简单的方式来对事物进行描述,从而开发更多的想象空间,在通识课教学中,利用Moodle模式,能极大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观察能力。Moodle系统是在数据库支持下,将各种数据资料进行抽象化处理,并确保使用者的账号安全性。在高校通识课教学中,Moodle系统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基于Moodle系统的在线学习平台,学生能了解更多的信息,并在网络中进行通识课检测,同时学生和教师的沟通交流也更加便捷。在线学习平台中,教师可以利用Moodle系统,对每一个单元的知识进行编辑,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跟踪、监测学生的学习活动,实现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在线学习活动。在Moodle系统中,会更多的设置激励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潜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Moodle下,教师的作用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教师从以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知识辅导者的角色,在相应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会根据教学情况,为学生寻找更多的教学资源,通过与学生的交流,结合学生的实际在线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并由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从而获得更加客观的评估效果。教师可以根据系统的评估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在线学习。

四、总结

综上所述,积极对高校通识课程在线学习支持平台的设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的提高高校教学工开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应该积极的从实际那状况出现,以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为基础,构建完善的在线学习平台,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俊.跨学科通识教育课程模式探析——以杜克大学FOCUS课程为例[J].高校探索,2011(2):91-83.

[2](美)罗伯特.M.哈钦斯,汪利兵译.美国高等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35-51.

[3]俞赞.基于开源学习平台的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浙江师范大学,2010.

[4]王曾.高校通识课程在线学习支持平台的设计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

[5]李炳乾.Moodle在线学习平台中对高校通识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的二次开发[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9):227-227,229.

[6]蔡小云.高校网络通识课程建设研究——以丽水学院为例[J].东方教育,2015(9):80-81.

[7]薛伟.现代远程教育5S学习支持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8]王红艳,胡卫平.中国在线学习研究现状与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3(8):30-34.

[9]张萍,唐国菊.国内网络学习动机研究的现状和启示[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4):367-370.

[10]吴若菡,任翔.云南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6(4):64-68.

[11]陈江鸿,杨洁,钟志贤.网络课程的激励因素设计——“开心农场”网络游戏激励措施对网络课程的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1(9):52-57.

[12]沈芳芳,罗昌泰,樊后保.基于多媒体教学的《保护生物学》通识任选课教学改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13):4152-4153,4155.

[13]武翠芳,马瑶.通识课《数学思维与生活智慧》的设计与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2013(4):95-97.

[14]王秋云,李霞,董健康.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全方位促进课程建设——计算机专业"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2):51-52.

[15]朱敬东,常光云,尹连环.针对高校通识课程的MOOC教学活动设计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4,(5):3-6,24.

窗体底端

[16]丁妍.我国高校通识课教育课程教学的优化管理研究[D].燕山大学,2012.

[17]邓慧杰.我国高校通识课教育课程的教学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1.

(作者单位:韶关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