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刍议初中语文课堂有效问题的本质特征

时间:2024-05-10

张丹

摘 要:语文课堂中,有效问题是“对话过程”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有效问题的本质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鲜明的指向性;关注适宜的教学内容;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这三个特征引领语文教师有效地进行问题设计,既能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应有之举。

关键词:语文课堂;有效问题;本质特征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055-02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提问作为最普遍的教学方式之一,在每一节课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少,而真正能够启发学生学习的问题会有多少?我们常见的课堂中,回答老师的提问成为少数学生的专利,或者“满堂问”使课堂充斥着冷场与老师本人的尴尬,很难想象这样的提问能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度探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课堂上教师抛出的一个好问题往往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学习热情,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谈论,锻炼学习能力。改善教师课堂提问的方法或策略,使课堂提问以更有效的方式呈现出来,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有效问题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并且明确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无论是作为读者的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还是借助教材而进行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主体间对话过程,其核心在于教师通过课堂提问架起“桥梁”来完成的,因此,有效的课堂问题是“对话过程”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未知的领域建立一定的信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活泼、热情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高效掌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并引发学生对问题的积极思考与探讨,使学生全面投入到高效学习中去。

三、有效问题的本质特征

(一)语文课堂有效问题的根本特征是鲜明的指向性

伊恩·史密斯在《提更好的问题》一书中指出,泰德·雷格认为在课堂上出现的教学问题一般有三种不同的目的,分别是 “课堂管理”、“鼓励学生们去交谈和思考”以及 “检查知识和理解”为目的的问题。有关“课堂管理”的问题主要目的是为了管理课堂纪律,营造一个便于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环境,而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力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是课堂教学进行中首要应做的事情,教师在提出该类问题之前,要明确所提出的问题是否让学生感知到教师当下在管理课堂,这样教师才可以更好地评估课堂提问的效果,以及更好地评价学生相应的反应。

崔允漷在《“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一文中明确,“教-学-评一致性”指向有效教学,也就是说,教学“有效”的唯一证据在于目标的达成,在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在于何以证明学生学会了什么。有关“鼓励学生们去交谈和思考”以及 “检查知识和理解”这两类的问题,都是要围绕一个或多个学习目标进行,有效问题才能产生。很难想象,如果所提问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不紧密、不清晰甚至无关系,这样的问题能否保证学习目标的完成,能否检验学生学习质量。因此,教师设计问题的思考逻辑应该是:为了达到某一个学习目标,需要提出相应的什么问题?学习目标之间内在的关联性,也决定着问题之间具有关联性,使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逐步深化对多个之间问题的理解,从而达到对学习目标的认知。因此,语文教师所提问题的方向越清晰、内容越鲜明,学生的活动就会越明确,教学效果就会越显著,避免教师“满堂灌”完之后,却不知道自己是否把问题内容说清楚,学生是否明确了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求。

(二)语文课堂有效问题要关注适宜的教学内容

有关“适宜的教学内容”的筛选框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较为常用的是,由Acree Walsh著、学者刘彦翻译的《优质提问教学法》一书中介绍了美国教育学家设计的一个筛选教学内容的框架。(如图所示)

最外面的椭圆里表示学生“需要熟悉的知识”,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涉及的基本信息;其次的椭圆里表示了课程内容——对于某一阶段的学生来说重要的、“应该了解的和掌握的内容”;最里面的椭圆里则表示需要“持久的理解”的内容,也就是学生可能会遗憾许多细节知识点后仍需要掌握的重要观点等,它代表核心内容。教师设计的问题要以内环的问题为中心内容,其他两环内的问题都要与此有关联。

比如,《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中,作者从赏花写起,由眼前繁茂的紫藤萝花回忆过去时光里花儿所受的苦难,再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首先,课文开端描述作者站在一树茂密的紫藤萝花前驻足观赏,由于生活环境和时代的变迁,学生对于文中所写的故事背景会感到陌生,教师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基本情况加以熟悉,然后才能理解作者面对生命的美好所发出的情感表达,那么对作者生活背景的了解是学生“需要熟悉的知识”。其次,学生在从文中体悟到作者在“赏花”时的“欣喜”、“忆花”时的“遗憾”、“悟花”时的“振奋”之情,才能理解作者的心情变化,这一部分就是“重要的、应该了解与掌握的内容”。由此,作者产生的人生感悟就是本文的核心问题。根据以上信息筛选出的主要内容,可以设置三个由浅入深的問题:①作者为什么要不由得停下脚步?②面对紫藤萝,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③作者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目前筛选适宜的教学内容主要依据课程标准。教育专家申宣成在《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评的一致性研究》课题研究中指出,有些教师所授课程内容的选择“偏离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崔允漷教授在《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中认为,“教师需要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把握对学生的总体期望,将课程标准具体化为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并据此来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活动方式”。不少学者也从课程标准的角度阐明了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张斌在《基于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中认为:“课程标准与教学实施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内容标准、教学目标、课堂评价、学习活动的一致性上”;蒋银华在《目标导向下“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设计》中指出,“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将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实在课堂教学”,研究员杨安鹏指出了课程标准的意义:“国家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等等,由此看来,课程标准决定着教学内容的实施方向。

(三)语文课堂有效问题的关键是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够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兴趣得以提升,还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主动进行探究学习,从而学生思维能力就得到训练与培养。

传统的课堂提问,一般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请某位学生回答,如果回答错误,就再请一位学生,直到寻求到正确答案或者是教师认为的标准答案为止,学生的学习环境和路线比较单一、呆板,容易受外部环境干扰,听讲效率不高,不易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高效的课堂注重的是有效问题的设置,就要避免这种单一、直线型的提问方式与内容,所提问的内容就要重视是否能够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训练。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的本源在于问题情境,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有效的提问,能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辨意识,促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拓展学生的思维。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内”为有效提问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语文教师要善于从与新知识相联系的旧知识(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中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设置有效的问题,把学生引入“最近发展区”,启发学生运用旧知识去获取新知识,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为学生提供思维训练的桥梁。

四、结束语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训练教师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甄别与筛选的能力,加深对课标的重视与理解,力求把每一堂课上得高效、凝练、精彩,长此以往,必将对教师本人的专业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

(作者單位:郑州市第三十七中学)

参考文献:

[1]伊恩·史密斯.提更好的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9.

[2]Acree Walsh,Beth Dankert Sattes著.刘彦译.优质提问教学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教育部.国家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5]崔允漷.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J].教育研究.2009(1):74-79.

[6]代顺丽,王荣生.语文阅读教学有效问题的本质特征[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8):51.

[7]杨红萍.论反馈原理与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