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武建强
摘 要:行政管理专业作为一个面向新世纪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本科专业,为社会培养了许多管理人才和教学科研人员。然而,今天依然出现了该专业人才供给中的结构性矛盾,这一问题产生更多是我们在培养专业人才过程中忽视了需求与培养的一致性问题所导致的。我们要不断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方式创新,寻求管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本文以陕西师范大学行政管理本科专业为例,分析了该专业建设过程中在就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课程更新和教学手段优化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途径。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优化;教学方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136-03
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主要是为适应21世纪建立法治国家和服务型政府的需要,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培养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而开设的专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技术性的特点。由于我国高校开设行政管理专业的时间还比较短,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还处于不断探索之中,原有的基础条件依然薄弱。通过我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和专业建设的具体分析,无疑有利于我们探索出一种符合该专业特点和我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
行政管理专业就业不理想的情况在国内许多高校纷纷出现,其中既有整个社会就业状况不理想的影响,也存在着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化、固定化的问题,以及就业中存在着结构性矛盾所致。陕西师范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本科)自2005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11年,培养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与研究者已经有近330人。就业统计报告显示:2012届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共41人,已就业的39人,就业率达到了95.12%,在全校各专业就业率的排名居于前十。只是这两年情况不太乐观,根据学校去年的就业统计数据,2014届行政管理本科生就业率下滑到了90.62%,当然这与中国就业与市场环境也有紧密关联。已就业的学生两大流向是考研和大中型企业,多在企业从事基层管理、销售、人力资源、文案策划、管理培训等工作,近些年一直保持着这种平稳的就业结构和就业状况。针对这种就业流向,大学的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建设应该以就业和升学为导向来建设,而目前问题主要在于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根据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可以看出,该专业的课程主要由五大模块构成构成:通识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和实践模块。这些模块在专业课程结构中的比例见表1①
表1 行政管理专业各类课程结构及学分、学时比例
上述图表反映出的一个基本问题:面向实践活动的技能性课程仅占13.4%,同时,专业课程模块的学科倾向也非常明显。现有的专业课程设置大体可以分为四部分:①公共管理类,如管理学原理、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等。②政治类,如政治学原理、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比较政治制度、地方政府学等。③法律类,包括行政法、刑法、民法、行政诉讼法、宪法学等。④应用技能类,如办公自动化、统计学、定量分析方法、电子政务、行政秘书与公文写作、政府信息管理、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等。
二、行政管理专业发展的障碍及原因
1.课程设置上设置单一,缺乏特色
在行政管理学这个新兴专业上,许多高校都存在课程设置非体系化的问题。国内高校有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其课程设置基本上大同小异。如南京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开设政治學类课程8门,管理类课程5门,苏州大学政治学类是7门,管理学类5门。余敏江对行政管理专业认同度的实证调研发现,“毕业生认为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对就业发挥作用的比例不足28%,73%的毕业生对专业课程设计不太满意。”②这种单一化模式对于西部的师范高校而言更为不利,没有将西部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发挥出来,难以形成专业办学特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给学校的招生与就业带来一定的困难。
2.过于重视基础理论,忽视专业技能培养
如今的高等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更多是带有普及性质的教育活动,教学的目的在于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工作技能。同样,行政管理的专业性质也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将管理、技术和政策融合起来,从而对现实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活动有一个明晰的判断。但是从目前行政管理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上看,关于管理原理类的理论课程所占比例为50%~60%,明显偏大,以提高学生行政实务操作能力的课程不到20%,又明显偏小。在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学生的实践课程甚至达到了70%,跟我们的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样的课程设置难以使学生掌握专业的研究方法与素养,无法适应时代要求。
3.培养方向上的不合理
行政管理学科作为一门“新”学科,这些年正处于学科探索期,不能很好确定自己的学科特征,在培养目标上体现出鲜明的摇摆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既可授予管理学学士,也可授予法学学士。学科负责人看到管理学是热门,专业随即扩大了管理学方面的课程,法律成为热门,赶紧上马法律课程。这种通过市场尺度随意调整课程计划的行为是一种竭泽而渔的行为,最终损害了学科健康发展。
4.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陈旧
专任教师中依然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这种灌输式的教学往往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且认同度也不高。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师对于行政管理专业的认识依然存在不足,就如行政管理专业在政治学类还是管理类徘徊一样,教师同样存在着这一困惑。政治学类的课程教学多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西方所流行的定量分析在中国鲜有市场,从事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也寥寥无几,因此,这种教学方式很难被带入到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例如专任教师缺少机会到国内、外进行学术与教学活动的交流,缺乏对一些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认知,如案例教学(不同于课堂举例)、情景教学、网络教学、模拟教学、辩论教学等。上述这些问题也是全国行政管理专业普遍遇到的难题,如就业率下降、课程设置落后、人才匮乏等都是一个具有共性的现象。行政管理专业在这一大的背景下同样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上述问题,这需要校方、学院及本专业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三、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模式培养的创新之路
行政管理专业是为面向党群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培养专门管理人才的专业,本科行政管理专业的就业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正是培养单位在这一方面缺乏细致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更为精细的研究而导致的,因此,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方式更新上都需要全面更新人才培养的观念和模式。
1.课程设置的优化与创新
(1)注重基础,拓宽知识口径。大学阶段应该应该注重对学生的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在大一、大二阶段不宜不过早分专业,因为过早的专业教育往往限制学生的知识视野,造成学科偏废现象,形成知识短板。行政管理学从其产生之日起就作为一门解决问题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政府在公共管理活动中所面临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等非常广泛的领域。欧美高校的行政学一开始就被视为一门开放性极强的学科,强调多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因此,行政学必然是多学科交叉的领域,这也要求我们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要充分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特点。行政管理专业需要多种学科的支撑,如哲学、法学、社会学、思政等,需要要整合不同学科的师资力量,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专业通识教育。例如可以开设公共伦理、定性研究分析、定量技术等交叉性课程,这样便于学生在掌握必要的知识基础上选择具体研究方向的能力培养。
(2)设置少而精的专业课程。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必须要正确处理好博与专的关系,并非越多就越好。要对一些内容交叉、重复的课程进行适当合并和清理。一些内容较浅显,学生完全可以自修的课程,如《比较政治制度》、《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行政秘书与公文写作》、《国家公务员制度》等,可以慕课、微课、在线答疑或压缩合并等方式来实现,不需要因此占用过多的教师资源。设置一些对于行政管理专业而言的骨干课程,如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财政学、定量分析、民调分析、政府预算、公共预算与会计学,等等。
(3)课程要随形式的变化进行调整。为了适应社会改革的需要,大学作为培育社会人力资源的主要机构,一定要在课程设置上紧跟当今时代变化的步伐。美国高等院校所开设的公共行政管理学专业课程都比较新颖,一般每年都要淘汰掉5%左右的课程,增加9%左右的新课程,以便让学生接受和学到最新的理论知识。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专业建设精神,在保持主干课程不变的情况下每年对1~2门课程进行论证,以保证每门课程都能够体现理论前沿和实践发展的要求。一个多学科融合、知识内容前沿和应用性强的课程体系必将对学生受益匪浅。
(4)推出一批能够反映学科前沿和先进教学理念的专业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接触到第一本书面读物,是进行专业教学的重要参考工具。我们要借助政治经济学院教师的不同学缘、知识结构、学科背景,编写出一套高质量、体例合理、具有国内影响力的通编教材,这也是评价一个学校学科发展实力的重要指标,学校在经费和政策上也应该给予扶持。
2.突破传统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1)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仿效法律工作立案的办法,紧密结合教学基本目标,把有关的教学内容编成案例的形式,并将案例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师生围绕经典案例进行教学的一种传统方式。案例教学法由教师提供比较典型的管理和政策问题,作出科学的案例教学设计,学生针对案例所反映的管理或政策问题,独立思考,彼此讨论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这种传统的教学法至今在解决与现实联系紧密的社会科学领域依然非常有效。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团队的重心在于围绕案例进行有关教学设计。第一是加强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论探讨,将新的教育理念及时贯穿到案例教学过程中。第二是极力做好案例库的选编工作,教师并非一人独自搜集案例,可以以教师为主导,将学生发动起来搜集好的案例并认真筛选并编入教学案例库。第三,做好案例教学的试点工作,特别是对于诸如公共政策、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等课程,它们更适宜案例教学,可以将这些案例教学编成模式化的教学模版,并为其他课程所借鉴。
(2)互联网+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通常由文科综合实验室来实现这一目的,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是构建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要发挥网络在行政管理实践教学中的作用,首先要构建起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为网络教学提供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撑。包括硬件教学平台和软件教学平台两大部分,硬件教学平台的构建主要是要建立专门的网络教室,用于行政管理教学实践。完善的网络教室应包括教师终端、学生终端、管理终端和网络教学中心等部分。网络教学软件平台,也是一个网络教学应用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子系统:备课系统;授课系统;学习系统;辅导答疑系统;讨论学习系统。例如我校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引入了Blackboard教学平台,教师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发布教学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辅导、平时作业考察等诸多任务,这是一种在线交互教学模式,极大程度上便利了教师与学生的网络互动教学。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完全可以采取这种方式,通过互联网将课堂与课下的教学活动打通,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即使互通。此外,也可以通过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方式实现行政管理的人才培養的复合型目标。
(3)教学活动要“双互”。即教学团队之间要互帮互助,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能力。不同教师之间的知识理论水平差异,人生经历及对问题的理解角度不同,他们通过相互切磋和帮助,可以达到互补积累,形成最佳的教学方案。“师师互助”是成功教学不可缺少的前提和保证。合作教学论认为,“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实践经验、思维方式、智慧水平、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重大差异。这种差异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师间就所教授内容的互动与互助,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在思维和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观念更加完善和科学。”㈢讲授行政管理同一课程的教师,要经常以“专题座谈”、“评课”、“说课”等形式就教学目标、教学程序与方式、教学准备等问题进行探讨,达成共识,探索建立“双互”的长效机制。同时,教学团队应该将TQC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纳入到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根据TQC管理方法,确立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指标,如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态度、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评价、课堂所要达到的具体效果等。
总之,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需要以学生就业为基本导向进行建设,尤其在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上不断创新,以适应21世纪人才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此文系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学术帮扶基金成果(项目号:1301030560);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2015年思政课专项经费项目成果。
注解:
①参见2015年陕西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大纲.第1-5页.
②余敏江,章静.行政管理专业认同状况实证分析.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5(1).
③杨诚.对行政管理专业问题与改革的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10(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