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赵玉娥
摘 要:21世纪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大学生作为该时代的主要动力源泉,即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高校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影响因素做了简单的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影响因素;健康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246-01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具体表现
(一)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差,心理茫然矛盾慌乱
当个体进入新环境大都会出现陌生感,而这种感觉如果一直持续,大学生将很难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就会出现茫然不安、慌乱抑郁等心理问题。如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对一切都感到陌生,因不知该怎么融入,内心开始变得纠结,压抑。又因不通晓交际技巧,而造成交际困难,甚至会出现自闭倾向。如有些同学因过高评价自己,表现为离群索居,厌倦与别人交往。宿舍里面和室友少言寡语,互联网上喜找陌生人倾诉衷肠,这些都突出反映了部分大学生交际能力差的现状,心理上则出现矛盾、羞怯、自卑、压抑等问题。
(二)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大,心理紧张焦躁压抑
很多大学生上大学前,他们想象中的大学是自由浪漫,美妙无比的。上大学后,不仅纪律严格,考试压力还依旧很大,教育方式也更多地变成了自主学习,这种突然的转变使其感到异常的紧张焦虑,进而变得精神紧张、压抑,甚至出现精神分裂等严重地心理疾病。随着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压力日益增大,这给在校大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变得心理焦躁、精神迷茫,心理问题也层出不穷。
(三)情感中困惑目标上模糊,心理恐慌焦虑抑郁
情感问题是大学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接近成熟的重要时期,对两性关系、恋爱等方面也会出现需求。由于性格尚未成熟,一旦出现矛盾,很容易造成情绪波动,有些大学生甚至会因情感破裂一时冲动而产生报复心理甚至触犯法律,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目前,还有很多大学生没有目标。如今大部分学生是在父母极度庇佑下长大的,一向都是父母给划定目标,自身基本的自理能力和自主性几乎都已消失,整日荒废度日,但内心却是惶恐焦虑的。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影响因素
(一)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竞争压力大。如应试教育下极大的升学压力,各种考试制度都变得越来越严格;人口众多前提下巨大的就业压力,僧多粥少,且下岗失业人数逐年增加。原本美好的理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被击得粉粹。这种失落感极易导致大学生心理上出现浮躁、焦虑。社会信息纷繁复杂。普遍大学生思想尚未成熟,缺乏经验,意志不够坚定,且缺乏判断力,面对社会纷繁复杂信息,一旦不能获得正确的认知,理论和现实就会出现冲突,进而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
(二)学校环境因素
首先,是来自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中的各种压力。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备受父母娇宠,因缺乏正常地生活自理能力,行为上会变的慌乱,心理上则出现焦虑。进入大学后,考核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学习方式更偏重自主学习,使大学生遇到挫折特易产生慌乱自卑。其次,是来自校园里的人际关系压力。大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地域,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大不相同,人际关系变得复杂,矛盾冲突发生的也异常频繁,慌乱、焦虑感也因此倍生。
(三)家庭环境因素
第一,父母期望值高压力大。如为了把孩子培养的尽可能完美,给孩子制定各种目标,如为了减少孩子将来就业阻力,要求孩子依旧紧张的学习,为了使其在同龄孩子中脱颖而出,要求孩子在大学期间学习各种才艺等,这些都是父母对大学生期望过高的表现。父母期望过高,一定程度上可能转化为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但也不能排除物极必反的可能。由于学生承受的压力过大,学习生活过于紧张,反倒会出现排斥、叛逆焦虑等不良的心理状态。第二,家庭困难经济压力大。这部分学生除了要承受激烈的学习竞争压力外,还要承担生活极度困难的生活压力,这些学生也会因此出现心理上的不平衡甚至变得焦躁、压抑。
(四)自身因素缺陷
有些大学生,会因为自身的不出众的长相或是拥有其他什么生理缺陷、疾病,而感到强烈地自卑。性格也会由此变得封闭内向。这些因素很容易使他们产生一种叫“我不好你好”的心理状态,时间久了,就会出现自卑和压抑的心理问题。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提到:为了是人类达到最充分的健康状态,就必须向所有的人普及医学的、心理的和其他有关的知识。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学校可通过教学、讲座、校刊等多种形式把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传授给学生,来帮助大学生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學校可增开开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以给予大学生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二)广建心理健康咨询机构,便利心理咨询帮助
心理咨询机构是由心理、教育、医务工作者共同参与的心理咨询机构。一方面能帮助大学生了解基本心理知识结构,客观认识自身,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自卑感和挫折感;另一方面还能帮助已经出现问题的学生调节情绪,给予其耐心的倾听,以疏泄问题学生的抑郁情绪,避免其因过度紧张而将心理问题外化为失误的行为。
(三)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促其心理健康发展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础。高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校园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往往有利于帮助大学生锻炼自身的才智意志、心理素质,推进大学生的心胸由此变得宽阔,进而提高他们对心理矛盾、摩擦冲突的承受能力,促其心理实现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景龙.浅谈高校全程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J].海南:科学时代杂志社,2012(6).
[2]胡蝶.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综述[J].江苏:科学大众(科学教育)杂志社,2012(10).
[3]史妍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研究[J].四川:剑南文学杂志社,2013(10).
[4]宋颖佳.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四川.读与写(教育教学刊)杂志社.2015年7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