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朱艳平 范国正 曾卓 曾芍 刘霞 邹妮娜
摘 要:中职校本教材建设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校本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之一,确定中职校本教材质量评价标准,对提高校本教材质量,丰富教学资源具有很大的意义。本研究结合我校校本教材建设及评价,从教材评价的意义、评价原则及校本教材的内容、使用、形式、校本性等方面的评价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能力本位;中职;校本教材
评价中职校本教材是否符合能力本位的现代教育理念,是否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以及适应市场需求的灵活性,是否有力地推动教学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在中职教学和课程改革中起着关键的作用[1]。尽管在校本教材的建设过程中进行了严格的管理,采取了一系列的质量保障措施,但最终编写出来的教材是否真正突出能力本位的教育教学理念,针对性强,突出和发展学校特色,符合学校实际和人才需求,体现了专业特色,还有待进一步放到教学实践中来检验。因此,如何有效评价校本教材的质量及效用性,科学建构中职校本教材评价体系,制定统一的教材质量评价标准显得非常重要。
一、构建能力本位的校本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目前中职学校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为目标。校本教材是根据大纲要求和实际需要而编选的,必须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编写和使用的校本教材关系到教学成败和质量。要想编写和使用到好的校本教材,则必须加强教材的评价,因此,构建系统、科学、合理的教材评价体系非常必要,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本教材评价有利于提高教材质量
学校以校本教材建设及评价为平台,制订相关制度,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校本教材建设,同时通过同行、学生、行业专家对校本教材质量进行跟蹤评价,通过调查总结,开展对校本教材的质量评比活动,将一些优秀的样本展示给教师,使教师通过总结自己的教研教改成果,强化教材质量意识,并升华到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高度,进而带动校本教材质量的提高[2]。
(二)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校本教材的建设,以学生能力为本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及考核,紧密联系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以对校本教材的评价为起点,通过教师编写交流、市场调研、学术交流和课程体系改造,评价教材是否符合当前护理专业建设特点及岗位人才需求,是否达到了推动大纲及教学标准规定科目的建设和改造。为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行人才培养目标的起到很重要作用。
(三)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材建设能力及教学水平
适应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开发校本教材的同时,通过加强对校本教材的评价,查找教材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对教师编写能力的指导,将能力建设融入教学和校本教材建设中。随着社会发展和新的教学手段的采用,现代教材形式不单纯是纸质的教科书,还是配套有网络学习资源、光盘、多媒体、学习指导等立体化教材体系。这对我们的校本教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同时对教师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教师在科学的评价体系指导下,必须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新的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技术,才能满足教学需要,与此同时有助于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
二、校本教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中职校本教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首要原则。主要体现在指标的有效性上,即各项评价指标都能对评价结果起作用,通过评价得到的各项信息和数据能有效地校本教材的真实价值。各指标之间的组合、级别、权重科学合理,同时中职校本教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必须遵循中职教育教学规律和统计学要求,通过广泛的调研和科学的分析、归纳、总结,最终形成指标间内涵不雷同,外延得交叉,便于统计分析[3]。
(二)全面性原则
在构建中职校本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强调指标体系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尽管每个评价指标评价范围较局部,但所有这些局部评价指标的总和应能对目标做出全面评价,要求教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要全面地、系统地、本质地反映教材质量,不能忽视和漏掉任何一个指标,尽量作到指标系统在全局上反映教材质量的功能。
(三)可行性原则
校本教材的质量评价标准要有一定的高度和前瞻性,当然评价指标体系需要被评价者接受,指标要简明,容易被掌握和统计,在目前的条件下是能够实行的,不能做到这一点,指标就是无效的。
(四)适应性原则
中职教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要紧跟时代发展需要,要呈现出中职学校本教材评价特色,体现现代教学理念、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思维、适应不同学校的办学特色等。上述新的变化都要适应新形势的新要求。拓宽教材的适用范围,尽量做到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对象、不同层次并形成特色。
三、校本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一)校本教材内容的评价
精选内容是编好校本教材的关键,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指导,结合“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重新建构专业知识体系,以能力为本位,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把教学内容分解到精心设计的一系列任务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同时校本教材内容选材要注意广泛性、科学性和思想性,在精选校本教材内容时,既要紧跟时代进步,结合最新进展,及时将学科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充实进来,补充统编教材的缺陷。作为校本教材,为了增强可读性和趣味性,也要在内容体现专业特色同时,要多贴近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2]。教材必须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要从教学内容中提炼出方法论,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校本教材的校本性评价
校本性即校本特色,校本特色是各个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不断创建、总结、积累、提炼的优良传统,是校本教材的生命,也是分析评价教材的重要落脚点[3]。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在校本教材开发中,必修坚持依靠本校教师,结合本校专业特色和传统优势,充分利用本校教育资源、校园文化、历史背景等形成了该校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传统和校风[4],并体现在校本教材的建设内容中。开发出既适应专业岗位的需求,又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的校本特色教材。如果没有校本特色,校本教材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校本性是评价中要重点应用的方面。
(三)校本教材形式评价
校本教材的内容可以活动形式呈现,校本教材建设中宜多采用案例分析形式,情景导入模式,同时要有学生自学的提示。为提高校本教材可读性和学生学习兴趣,教材内容应尽量以图表表示,语句要流畅且采用通俗语言,在每部分内容结束时,最好提供参考阅读教材和学生学习指导书。随着信息化手段的普及,在互联网+时代,可以适当增加网络增值服务,通过网络形式如二维码扫描,学习空间,个人空间等链接及时更新并丰富教材的内容。在教材评价体系中除对传统形式的教材评价外,还应对新形式的立体化校本教材评价指标的开发和评价。
(四)校本教材使用的评价
教材质量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目前各校都开展了校本教材建设中,但是由于各编者的水平参差不齐,种类较多,如何把握好校本教材选题和选用的审核、质量及管理的关口,加强对校本教材使用的评价尤为重要。在校本教材使用过程的评价中,可引进三方评价机制,同行、学生、行业共同参与,结合专业特点创新和优化质量评价指标,改变过去只重视结果的评价,往往忽略过程的评价;重视静态的总结性评价,忽略过程的动态性评价;重视内部评价,忽略或轻视校外评价的模式。通过对教材使用的科学评价,将一些优秀校本教材推广,淘汰一些质量偏低的校本教材。同时各使用部门应健全教材管理制度,建立教材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掌握国家对校本教材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保证校本教材使用的合法性及效用性。
参考文献:
[1]许远清.浅谈中职学校校本教材的编写[J].科学咨询,2015,1:53-54.
[2]刘越,刘勇.王义谋.职教教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J].职教论坛,2004,3:35.
[3]孟宪岭.高师院校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5:73-75.
[4]吕谊明.适合中职学生职业发展的校本教材开发与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3:390-391.
(作者单位:湖南娄底市卫生学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