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作者简介:唐思敏(1988-),女,汉,广东中山人,助教,文学学士,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摘要:几十年来,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了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以IT专业就业的大学生应结合时代特点,了解和发挥自我专业的优势取向,制定科学的、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确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关键词:职业指导;优势取向;it类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257-02
一、职业指导的重要性
毋庸置疑的是,在这个信息时代,用人单位的选择范围逐渐在扩大,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在提高。职业指导对实现毕业生就业具有积极的作用。以我院软件系为例,依托软件产业的发展,以IT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软件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为立足点,就是为了培养适应中国软件产业发展需求的规范化应用型人才。但由于it专业的技术革新快,行业外延和渗透性高,要求就业者自学能力强,心态调节力要强,职业指导运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社会职业变动及其对人才的需求趋势进行综合分析,预测社会对人才需求趋势及其专业构成,有效地指导教育结构的调整,有助于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更符合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优势取向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优势取向在构成整个人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各要素中是居于核心地位的,我们认为职业生涯中的优势取向实际上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是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充分考虑自身的才干和能力、动机和需要、态度和价值观,准确地定位自身优势,回避劣势,使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及经历得以充分体现并使其效果达到最优化所进行的相关选择和合理安排。也就是说只有对自己的才干和能力、动机和需要以及态度和价值观有了十分清楚的了解之后,才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取向是什么。故此,在学生从选择这个it专业后,我们的教育是要让他们明白大学的教学是不再是中小学的通识知识教学,而是教给他们专业技术和人文管理等为了日后就业或者实现人生目标而做准备的知识。在他们大学的每一个阶段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学会根据社会环境分析it行业的发展趋势、就业要求,制定出就业目标,再根据学生个人的能力是否匹配该行业而做出职业选择。当然,职业规划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所以在学生动态选择之前,要帮他们明确他们的优势取向。
三、学院职业指导现状
华软学院自2002年创办以来,不断发展壮大,从建校之初的500名学生逐步到今天的万人学院,在学生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方面不断得以完善。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以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为汇合点,各系、各部门支撑的整体格局。学院是企业与高校合作办学的产物,在办学过程中也积极搭建与企业交流沟通的平台,校企合作已成为学院长期坚持的发展方针。以软件系为例,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从11级软件开发和数据库结构应用与开发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95%以上目前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大部分it类毕业学生都认为自己比同期毕业,同等学历的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优势,主要体现在职业发展前景较好,职业起薪较高,有持续的挑战性,接触新事物的能力强。
但是通过近几年企业回访问卷的归档,发现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就是,我系的学生技术能力比较好,但企业留不住学生。留不住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学生个人(家庭)原因离职;二是企业认为学生好高骛远,不踏实工作——脱离现实需要和自身能力,过于追求物质利益等;因为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院技术型学生的就业面比较宽广,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的职业优势取向,但同样的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全面提升自我,增强竞争意识,面对现实,务实择业的观念。
四、it类学生就业大环境分析
在李克强总理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it技术行业以明朗的市场前景,受到极大的关注。在论及创业创新文化时,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各种新兴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让普通人有了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学校也加强了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培育了创业创新平台。IT类人才持续吃香,薪酬也水涨船高。但与此相匹配的,培养出技术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职业素养高,心理健康的准毕业生就是当代学校职业指导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五、职业指导问题促因及对策分析
1.建立健全的职业指导实践机制
自2008年开始,学院不断建立健全职业指导实践机制,深入探讨技术类学生的长远职业要求。在我院董事会和学院班子的领导下,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一步完善职业指导教育体系,形成我院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制度成果,使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为我院驱动发展战略提供突破口。紧扣时代特点,我院于2015年7月正式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并为了更好地服务入驻团队,与企业高效对接,创新学院实施项目孵化管理,项目除了包括在校生的创意项目、校友的实践项目和师生的接包项目还有校企合作项目,使it类学生的职业优势得到更广阔的发展,务求使项目和操作人员更“接地气”。
(1)指导机制。
针对IT行业的特性:1.知识技术密集,多元形式发展。2.技术更新快,新热点不断涌现。3.人才流动大,适合年轻人的特点。我院依托专业教育主渠道,构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中增加理性择业,优势择业,创新创业教育知识点或者模块,将培养优势择业,创新思维融入知识讲授、课堂研讨、课程汇报、课程作业等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二是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十分重视树立学生科学的择业观和职业道德观,越来越重视劳动法律法规的教育;三是对在校生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同时做好心理疏导应急方案的工作;引导学生适度降低就业期望值;四是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就业指导队伍。
(2)激励机制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形成“以学生为本,人人关心就业,事事想着就业”的观念。加强我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工作,开展教师就业指导专项培训、实训和交流。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交流访学。鼓励教师或者带系里各类别学生到企业走访,强化职业优势。鼓励并奖励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就业活动或专业比赛,达到“以赛促学”的共赢目标。
(3)保障机制
以“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核心,主动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不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就业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学校要与各系各部门签订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定期召开专题会,总结成绩,交流经验,查找差距。同时,将就业工作进展情况定期向师生公示。
(4)宣传机制
充分发挥我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科技学术、文化艺术节等活动的作用,举办各种科技讲座、邀请企业专家和校友介绍创业经验、创业计划大赛、还有企业宣讲会,“校友回味坊”“丝木棉节系列活动”等作为学生的教育实践提供重要施展平台,通过这些活动实现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自由交流,甚至直接和企业对话。
2.职业指导课程的系统普及与升级
(1)华软学院职业指导课程体系目前完成了职业生涯规划、综合素质提升、就业与创业指导三个完整的阶段课程的设计。课程经多年建设,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授课讲义等教学文件齐全,并逐步开设创业基础,创业管理,职业造型等选修课程供学生多元选择。
(2)课件设计更加人性化,更加现代化。体现在每位新生在第一次职业生涯规划课后,都被要求进行网上职业测评,并在课程结束后上交本人《职业生涯规划书》。课程作业包括人物生涯访谈,我的家庭职业树,个人能力/期望九宫格分析等,多面了解行业情况和个人就业意愿。在综合素质提升的课程里,要求对学生的社会角色设定有明确要求:企业概况理解,个人职业礼仪,模拟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多元提高学生团队意识,技能积累。在就业指导的课程中加入应届毕业生简历制作,模拟面试,劳动法讲解等实用型内容,使学生在人生规划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更理性,更系统。
(3)以软件系为例,为学生制定出完善的实习和毕业设计导师指导制度:从学生的日常教学到社会工作,都有学习导师或者辅导员一直跟进。针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职业规划,与用人单位对接,形成较为实用的人才使用信息库。就业指导的任课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课任课老师对学生类型的评价,学生就业的能力评估,不同专业的就业情况对比,更新课件,让学生无论从专业教学还是就业指导都能学到与时俱进的知识,从而更有效的发挥职业优势取向,达到双赢的目的。
3.加强职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
近几年,学院大力加强职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在就业服务工作人员培训和就业指导人员培训上投入了很大的成本,且效果明显。要求老师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如借助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测验以及周围人对你的评价等,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认识,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实践.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4.
[2]汤云刚,王鲁捷.浅析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优势取向《人才资源开发》,2010,01期(01):39-41.
[3]刘朝霞.独立学院职业指导现状及对策分析——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为例《科教导刊旬刊》,2012,10期(28):214-21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