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裴丽娜 王英
摘 要:针对《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探索与实践问题研究调查问卷》,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从校企合作的企业单位、学院基层党组织、在校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几个角度,对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进行调查研究。
关键词:校企深度融合;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243-02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历来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之一,伴随着《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如何把优秀的高职学生培养发展成为共产党员,如何加强对高职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是高职院校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工作。特别是在当前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新情况、新认识,当然,也带来了很多新内容、新机遇、新挑战。为了探索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我们申报了《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探索与实践》课题,并根据课题的调研计划安排,设计了《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探索与实践问题研究调查问卷》,对校企合作的企业单位和学生党支部进行问卷调查,在对调查问卷整理的基础上,对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把握当前校企合作企业单位对学生党员实习生教育管理的理解,掌握当前实习学生党员在企业单位实践的情况,了解在校学生党员对校企深度融合的认知以及学生党员对学校教育培养、实习和工作之间关系的认识,不断探索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问卷分为学生版和企业版两版,学生版又针对学生是在校还是顶岗实习有所区别。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党员的基本信息、思想政治素质、理想信念、思想状态、职业道德、党员意识、心理健康和企业单位的基本信息、用人状态、对学生党员的态度等方面。对在校学生共发出调查问卷500份,收回495份;对顶岗实习期学生发出调查问卷150份,收回148份;对校企合作的企业单位发出调查问卷60份,收回53份。
二、调查研究阶段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在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普遍介于18-22之间,由于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工科院校,所以男性比例占到71.5%。在调查中发现当代大学生入党意愿高涨,对入党动机和身边部分同学不愿意入党等问题能够较客观的回答,无论是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还是正式党员,大都担任了学生干部职务,对于党章、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比较了解,认同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必要性,能够接受现在常见的教育、宣传、管理的途径和形式,对于组织生活、党组织活动态度比较积极,但提出教育活动形式单一、内容缺乏新意、活动效果不理想、手段方法不够先进、缺乏生机与活力等问题。
原因分析:一是高职院校的三年制学制导致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普遍集中在大二年级,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主要集中在大三年级或顶岗实习期,学生党员的分散性、流动性较强,使教育管理的难度更大,问题更突出;二是从学校的角度看,往往把重心放在培养和发展上,相对的教育管理的力量薄弱,这对很多新入党的学生党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三是专职党务工作者数量不足,大多是“身兼数职”的辅导员、专职教师等承担,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毕业班学生党员顶岗实习所在实习单位主要集中在企业和工程一线,调查表明,学生党员调换实习单位的频率普遍低于非学生党员,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党的关心程度较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珍视并愿意主动亮出自己的党员身份,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能够定期向学院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实习工作情况,能够主动与指导教师联系,相信党组织,希望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并认同针对实习期党员应采取不同于在校学生党员的一些教育管理方式,但存在实施起来效果欠佳的情况。
原因分析:一是对毕业生党员的思想状况没有在校生党员的容易掌握,即使通过网络平台传达信息、交流情况,但仍受到一定的约束,没有相应的制度和监督机制;二是教育方式创新不够积极,组织活动受到实习的限制,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三是受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少数学生党员出现理想信念弱化,组织性、纪律性有所松懈的情况,没有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四是毕业生党员由于自身学习、实习及就业压力大,时间分配不平衡,往往忽视党性锻炼、党基知识的学习等。
3.校企合作单位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校企合作单位主要集中在工程领域,人员流动性较大,调查表明,用人单位比较看重的是扎实的专业基础、艰苦奋斗精神和务实作风、创新能力、事业心和责任感,80%的用人单位会优先录用学生党员,但在面试时,仅有37.7%的用人单位对参加面试的学生党员感觉表现突出、58.5%感觉学生党员表现一般,而在录用之后,86.8%的学生党员工作状态获得用人单位的满意。
原因分析:一是学生入党的首要条件是成绩,但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的时候除了看学生的成绩,更看重他们的职业素养,而这些是很难在面试时体现出来的,所以面试的表现不突出。待进入岗位角色之后,大部分学生党员表现出良好的吃苦耐劳、团队协作、敬业精神等企业看重的职业素养;二是与学生党员及学校基层党支部沟通交流不畅,有很多外系企业、合资企业或民营企业未建立基层党组织,学校基层党支部往往与学生党员及其实习就业单位不能达到理想的沟通与交流程度,很容易造成毕业生党员两头都没有参加组织生活,出现党员教育管理的“真空”期。
三、推进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考
1.加强在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
一是构建分级教育模式,注重入党前教育,通过保证充裕的培训时间、丰富的培训内容和多样的培训形式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积极引导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二是严格发展中的教育管理,通过抓住过程,提升党员教育管理质量;三是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阵地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师资建设、党员教育管理教材建设。
2.改进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
一是提高对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必要性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荡,公道正派。”[7]做官前要学会做人,只有是一个好人才能是一个好官,邓小平同志认为,一个自觉的革命者无论何时何地,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做到忠诚老实,老老实实地办事,老老实实地做人。[8]这为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为人做官的典范,在高校,党员干部是教师与学生的榜样,做人的品行与品性时刻体现在为师生办事,为学校学院谋发展的细节中,一旦出现不公不正不忠就会失去师生的信任,使师生对高校本应有而却因干部腐败而丧失的清正氛围感到失望,进而对大学甚至高等教育失望,易引发消极怠惰心理,阻碍学校教育发展,因此党员干部必须要时刻保持老老实实的服务与办事者的态度,在为师生服务的过程正公道正派,不欺瞒师生,不摆架子,做一个忠诚老实的高校干部,努力打造高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名声,为教书育人奉献终身。
综上,“三严三实”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新思想与新观点,是新时期防腐反腐的重要方法,高校的领导干部只有严格按照“三严三实”的内涵要求做人、做官与做事,才能从源头上抵制腐败;学校只有在理论与制度建设上促进“三严三实”在领导干部与学校各部门内部贯彻落实,形成抵制腐败滋生与蔓延的重要机制,才能拒腐防变,建设高等学校的廉洁环境,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办国家和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教育。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2015B07414)成果,河海大学廉政研究中心课题资助。
参考文献:
[1]***.***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81.
[2]***.***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81.
[3]***.***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81.
[4]石国亮.“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读本[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5:77.
[5]***.***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81.
[6]***.***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81.
[7]***.***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81.
[8]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邓小平与大西南(1949-1952)[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