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文/彭惠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学生日常生活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实际生活中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并让学生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1]。本文将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趣味性教学模式进行分析与研究,分别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现状分析、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小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展不够成熟,难免会受到社会各种信息的影响。据研究,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实际教学中,存在学生参与度不够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社会知识的欠缺。学生作为知识的吸收者、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在整个课堂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传统课堂中,大多数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由于其对于社会现象认识不够,导致他们无法很好地理解知识点[2]。其次就是家庭教育的问题,现在的家长通常都比较忙碌,缺乏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更无法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些原因都无法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效开展。
教师教育观念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在教学活动安排中忽视学生的兴趣及爱好,从而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无趣,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久而久之,不仅让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越来越低下,教学的效率也无法提高。
教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可以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例如:在关于“老人摔倒,是扶还是不扶。”这个社会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该影片:家住中央大街的80多岁陈大爷出门到银行取钱,走到25队韭菜园一带时,他脚下突然一软,倒在了地上……就在众人议论纷纷到底该不该扶老人时,大学生江川走过来,“老爷爷你怎么了,有事没有。”就在围观群众七嘴八舌的讨论要先打120,还是先将老人扶起时,人群中挤进来一个穿着牛仔服的年轻小伙子。根据平时看到过的急救知识,江川认为暂时不要移动老人,以免出现其他问题。于是,他再次和老人沟通,希望联系到老人家属。经过同意,他从老人口袋里翻出了手机,联系到了陈大爷的儿子。观看该影片后,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引导,告诉同学们,助人为乐是良好品德,我们都应该向江川学习。教师利用多媒体将社会时事引用到课堂上,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非常好的讨论效果,让无趣的政治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充分拓展了学生看待社会问题的眼光,更能让他们化用理论知识到实际中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时,可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对世界各地风土人情、风俗习惯进行查询。教师应该设计一堂生动的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世界各地的美景[4]。又例如:教师在讲授“传统文化的继承”时,应该结合当地的文化特点,如果是江苏的学生,教师应该让他们感受到苏州园林的文化魅力,如果是东北的学生,教师应该让他们感受到二人转相关文化。总之,教师必须结合本地风土人情,能够更加深入地对传统文化做出了解与继承,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趣味性教学模式的应用能使枯燥的课堂更加生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相对轻松的课堂氛围。例如:教师在讲“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时,教师可以将一些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笑话讲给学生听:“外国人不知道中国人的“哪里哪里”是自谦词,有一次,有一个外国人去参加中国朋友的婚礼,他礼貌地赞扬新娘非常漂亮,新郎听后十分谦虚道:“哪里哪里。”这个外国人突然吓了一大跳,心想:中国人好奇怪,笼统地赞美还不够,还要举例说明。于是他回答说:“头发、眼睛、耳朵、鼻子、眉毛都非常漂亮。”结果,全场的人们都大笑起来。”听完这个笑话,学生一定会感到非常搞笑,教师通过这种联系生活实际例子的方法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习效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思维教学的情趣性。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在教育领域上的发展有目共睹,然而在某些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5]。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开展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及态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及行为。在具体实践教学活动中引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对社会现象的了解的更加深入,趣味性教学模式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了激发了学生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课堂得到不断丰富,同时也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奠定重要基础。
[1]陆逸.基于问题探究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J].思想理论教育,2012(08):48-51.
[2]朱翠英.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特点及教学探讨 [J].成功(教育),2012(18):88.
[3]赵洁.《品德与社会》课程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影响分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03):11-14+17.
[4]程振禄.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的实践探索 [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05):8-11.
[5]高健.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J].学周刊,2011(31):11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