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概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时间:2024-05-10

文/郑楠

概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文/郑楠

摘要:要想高质量的完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任务,必须对教材有整体把握,同时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概论这门课的作用。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改进

随着越来越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每一个方面都有新情况新问题亟待解决。这其中针对思想的日益多元化,尤其大学生作为最易接受新思想的群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疑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占有最重要的位置的。

概论课的时效性很强,为了贯彻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系列讲话的精神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概论课教材于2015年8月重新修订出版。此次修订,深入阐释了***总书记系列讲话的重要精神,突出强调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方面,结合新教材,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提出几点意见。

一、围绕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供教学用的资料,是教师进行授课的载体和根本出发点,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首选资料。概论课所用的教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是集合全国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所著的最权威的概论课本。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活用教材,则是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对部分章节的个别内容进行整合授课,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活用教材的方法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对部分章节的内容进行整合授课,可以使教学内容逻辑更为清晰,也更易于学生深入具体地把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比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曾将第五章第一节第二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与第三目“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整合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并把此问题分三部分进行讲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这样整合之后,逻辑更为清晰,在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普遍认为这样讲解,让他们把这一问题理解的更为透彻了。

再比如,第六章第三节第三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这一问题中的“中国梦的提出和中国梦的内涵”整合为“中国梦的内涵”,在讲解中国梦的内涵的过程中,把中国梦提出的背景、过程融合进去,在教学中也收到了不错的反响。

对比新旧教材,以上所列举的两部分内容并未作出改动,希望能为其他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提供一些参考。

二、围绕学生,改进教学方法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重视政治理论课,甚至抵触政治论课的现象。具体到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虽然大部分人能够保证课堂纪律,但真正能够做到认真听课的学生却寥寥无几。这也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最为头疼的一件事。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去进行授课。可以从以下几点改进教学方法:

(一)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1](Multimedia)是多种媒体的综合,一般包括文本,声音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用图片、声音、影像对学生进行视觉、听觉刺激,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比如:在讲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时,就可以为学生播放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纪录片,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这三十年来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设置问题

对学生进行提问,是很好的师生互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印象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多设置问题环节,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课堂听课效果。

(三)针对学生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多结合学生自身实践,让学生感觉到概论课是对他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用的科学。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就是一个医学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结合医学生的实际去授课。

(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概论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科学,学习起来比较抽象。若是教师再与学生缺乏情感沟通、情感交融的话,在教学过程中则很难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这就要求概论课教师应该做到言传身教,多和学生进行情感沟通,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真正从内心相信概论这门科学。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概论课不仅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科学,同时它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对于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并约束其思想和行

为方式,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主义的政治规范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谓寓教于乐,在实践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学过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还能反过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把理论讲清楚,同时要立足于社会与学校两个实践,对学生进行更为直观的实践教学。

(一)社会实践教学

社会实践就是让学生走出校门,直接去接触社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可以采用带领学生去实地参观、考察等方式。

比如:笔者所在的吉林省辽源市朝阳村,就是一个在村支书韩丽带领下,让全村老百姓都发家致富的典型。如果条件允许,能够带领学生去实地考察一下的话,那对于一直生活在城市的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我国的三农问题,农村的改革开放问题等等,都将会有更为直观的深刻认识,这是教师在课堂上举再多的实例都不能替代的。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实践经费不够、时间不好安排、存在安全问题等因素,往往没有机会带学生去体验这种社会实践课。

(二)校内实践教学

校内实践是另一种让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践的方式。又可以分为两种:课堂实践教学和校园实践教学。

1、课堂实践教学

课堂实践教学可以采用播放纪录片、进行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积极思考。课堂实践教学有很大的创造空间,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精心设计和规划。

笔者曾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让学生观看了《社会主义五百年》、《周恩来外交风云》、《复兴之路》等纪录片,使学生通过纪录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艰难历程和伟大成就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与感受。小组专题讨论是课堂上就教师所提问题展开分组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师生可以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与独立思考,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校园实践教学

校园实践教学可以采用的方式就更多样了,邀请业内权威专家来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开展学生活动等等。

比如:笔者所在学校就曾举办“‘人文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知识竞赛”,动员全校学生共同参与,在比赛过程中丰富和巩固了学生的概论课知识,同时鼓励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去了解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从而坚定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这次活动也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像这样的校内实践活动,可操作性还是比较强的。希望能为概论课的实践教学设计提供一些借鉴。

总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准确性、科学性将直接影响到概论课的教学效果。尤其在社会主义经济生活日益多样化以及西方自由化思潮的冲击等大背景下,要想保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想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必将在实践中继续不断摸索概论课教学改革的方法。

(作者单位:吉林医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简介:郑楠(1988—),女,汉,吉林长春人,吉林医药学院,助教。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 (2015) 12-0082-0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