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谈梅贻琦 “教授治校”思想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时间:2024-05-10

文/孙红曦

摘 要:梅贻琦“教授治校”的思想与实践使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创造出两校的“黄金时代”。在大学行政高过学术的今天,我国高等教育民主化的发展受到了严峻考验,同时也制约了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梅贻琦;教授治校;高等教育;启示

谈梅贻琦 “教授治校”思想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文/孙红曦

摘要:梅贻琦“教授治校”的思想与实践使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创造出两校的“黄金时代”。在大学行政高过学术的今天,我国高等教育民主化的发展受到了严峻考验,同时也制约了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梅贻琦;教授治校;高等教育;启示

作者简介:孙红曦(1993-),女,蒙古族,河南郑州人,研究生,信阳师范学院,研究方向: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码:A

文章编号:号:2095-9214(2015)11-0085-01

清华并不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学,然而却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飞速发展,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和建国需要的优秀人才。甚至在未来几十年中,一跃成为中国最好的大学,成为莘莘学子心中的理想家园。究其原因,不得不提起一个人,他被清华师生称 “清华的名片”,清华师生甚至说“提到他就意味着清华”。他就是梅贻琦,清华历史中任职最久的校长。

一、 梅贻琦的“教授治校”思想

在中国“教授治校”这一观念并非梅贻琦首倡,最早实施这一理念的也并不是清华大学。但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梅贻琦的领导下,“教授治校”这一民主制度“行的最彻底也是清华”。[1]清华大学的“教授治校”的体制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清华学校改为清华大学的“改大”过程中开始形成的。三十年代初,经选举产生的新任校长梅贻琦上任后,无视自己校长权益被削减,完全接受这个制度,并且大力扶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制度,赋予了“教授治校”真正的地位。

“教授治校”的组织基础是教授会、评议会、校务会议。教授会由全体教授、副教授组成, 是全校的最高权力机构。[2]教授会选举评议员和院长,其关于校政的决议,校长一般均得执行。教授会权限包括:审议改进教学及研究事业以及学风的方案;学生成绩审核和学位授予;建议评议会的事项及由校长或评议会交议的事项;互选议员,各院院长都由教授会从教授中推荐,教务长亦多从教授中聘任。教授会并不经常开会,但对校内发生的大事主动过问。[3]评议会是这个体制的核心,由校长、教务长、秘书长、文理法工四院院长及教授会选出的7位评议员组成,相当于教授会的常务委员会,是学校的立法机构。评议会决议对学校各级领导有一定的约束力,“教授治校”的作用就是通过评议会职能表现出来的。校务会议由校长、教务长、秘书长和各院院长组成,是处理学校日常行政事务的机构。

在梅贻琦看来,教授与校长相比,校长固然重要,但“不过是率领职工给教授搬椅子凳子的人”,最重要的还是教授,这在思想观念上树立了教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在一些学校的重大事务上,梅贻琦十分注重听取有威望的教授的意见,坚持“吾从众”,使教授们能充分发挥民主管理的作用。[4]梅贻琦有一句著名的大师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二、“教授治校”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回顾历史,清华大学或西南联大的“教授治校”制度实践的成功都对我们当今高等教育有着启示作用。

(一) 大学校长要具有民主作风

不管是在严格执行“教授治校”的过去,还是在行政权力相对集中的今天,校长都是一所大学的精神标杆。陶行知先生曾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所学校,要先评论它的校长。”正是有了梅贻琦这样一位具有民主思想、进步理念的校长,“教授治校”这一制度才得以实施,并一直延续。如若清华换一位集权思想、思想禁锢的校长,即使“教授治校”在迫于压力下勉强实施,效果也不会尽人意的。老一代的校长,他们大多经历过革命,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主精神,而当今的大学校长,尤其是普通大学的校长,大多缺乏民主进步思想,甚至带有一些浓郁的商业气息,在这样的大学里实行“教授治校”,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二) 坚持学术至上,赋予教师一定的行政权力

“教授治校”的实质是尊重学术的地位与教师的权利,使之成为学校管理的决策力量,而行政的作用在于为学术提供服务和保障。[5]在艰苦的条件下,清华大学或是西南联大都能取得优异的学术成就,很大原因就是教授们以学术自由为本位,把学术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贯穿到管理行动中,营造出学术至上、自由民主的校园文化氛围。然而当前国内大多数大学无不流行着“官本位”的做法,行政为先,学术为后。当学校的行政事务和学术工作冲突时,学校往往先考虑的是行政工作,为学校、领导谋求更大的利益,学术工作就可以往后放一放。这种现象就违背了“学术至上”的精神,制约了学术的发展。在坚持学术至上的同时,还应赋予教师一定的行政权力,使行政服务于学术,为学术活动的顺利开展给予制度保障。教授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主力,依靠他们来管理学校,让他们直接参与决定学校大事,既能大大调动教授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提高学校行政管理的效率。有的大学,开哪门课、设置哪个专业,都是行政领导说了算,而真正懂得教育规律和深谙大学之道的教授却无话语权。

(三) 让真正的教授治理大学

“教授治校”并不是让有教授职称的人治理学校。从清华和西南联大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教授治校”中的“教授”不仅仅是学术大家,更是教育家。“教授治校”是要依靠真正懂得教育和学术的专家来管理学校。

反观当今中国大学,很多大学校长、书记、院长都是政府委派,或者是每一领域的专家。或许他们在某一方面有所研究有所成就,但是事实上他们并不懂教育规律。一些所谓的教育改革方案,并没有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实施了一半,或者还未开始,就无疾而终。因此,如果不是真正的“教授”,即使实施了“教授治校”这一制度,也会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傅任敢.值得我们学习[J].重庆清华,1949,1(22) .

[2]王喜旺.西南联大历史时空中的观照[M].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8.

[3]李旸.梅贻琦“教授治校”管理思想浅析,中国成人教育.

[4][5]汪渝,王小林.西南联大教授治校制度的实践与启示.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