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文/侯艳
医学院校素质教育实践途径及评价体系
文/侯艳
摘要:医学院的素质教育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突破与创新,才能促进医学生的素质教育得到普遍推广。医学生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正是对这一过程进行科学评价的有效手段。本文对医学院素质教育实践途径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对医学生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相关的探讨,旨在促进医学院素质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医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关键词:医学院校;素质教育;实践途径;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码:A
文章编号:号:2095-9214(2015)11-0071-02
一、前言
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及医药卫生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对医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基因工程、器官移植、克隆技术等一些新问题出现在人们眼前,它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冲击着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及价值体系标准。因此,形成规范性的素质教育模式及评价体系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医学院素质教育实践途径
医学教育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不仅要加强相关医学知识的教育,还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才能真正实现医学院的素质教育。
1.更新观念,科学与素质协调发展
现阶段,医护人员的素质教育已逐渐受到广泛的认可,但在专业知识面前,很多学校在课时发生冲突时,还是会优先保证专业课的安排,这主要是由于医学院校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首先,加强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医学院校可以通过建立素质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研室等形式,提升学校的素质教育意识,将素质教育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逐渐形成科学与素质协调发展的观念。其次,要树立科学与人文并重的观念。在学生刚开始入学时,就应该结合当前的医疗卫生改革及容易出现的医患关系等问题进行入学教育,使学生在一开始就应该意识到医学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过程,更是素质的培养过程。最后,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科技人才。现代医学要求的人才除了要有专业的知识之外,还需要有对人关爱和尊重的情怀和素养,只有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真正实现治病救人的伟大抱负。
2.重视实习阶段的素质教育
对于医学人员来说,临床实践才是检验其素质的阶段,因此,需要将素质教育渗入到实习阶段的各个环节。首先,加强学生与社会、病人的接触。通过这种接触培养学生关爱病人和生命的情感,让学生保持一颗慈爱的心,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都能够更好地处理与病患之间的关系。其次,临床教师要提升素质教育的意识。在医学生实习或见习的过程中,临床教师对其的影响是无可厚非的,只有临床教师在日常指导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才能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连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1.完善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体现出素质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同等重要性。首先,要合理安排学时。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注意素质教育课程占所有课程的总学时比例,通常情况下应该保持在10%到15%,将每一类的素质教育课程进行合理的分布,有侧重地开展,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其次,要重视开设医患关系课程。在我国,医患关系问题时常发生,为尽量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需要加强医患之间的理解与交流,这就对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应该针对这种情况开设一些与医患关系相关的课程,教会学生如何与病人沟通,培养学生与病人相处的能力。最后,可以增加理论道德教育课程。这类课程主要包括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难免与人打交道,这就对其道德修养也做出了相关的要求。此外,由于近阶段医学生中时常出现弄虚作假、收敛钱财等不良现象,这就要求医学院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加强对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使其能够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2.创新教学方法
以往的教学模式通常是知识单向灌输的过程,缺少了有效的沟通与互动,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医学教育水平。首先,应拓展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从而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师生讨论、社会调研等有效教育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强化社会实践环节。单纯的理论知识不足以让学生真正了解到医学的含义,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脑中的知识化为手中的技能。对于素质教育也是同样如此,只有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患者,才能从内心深处认同这种素质教育,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及道德观。
三、医学生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对于医学生的素质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在此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而对教学效果和教育方向起到一定的指示、控制和激励的作用。
1.导向性原则
现阶段的医学生素质评价,主要是通过评价指标体系来完成的,该指标体系充当着“指挥棒”的角色,对学生素质的提升和发展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评价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方向及教学目标。在评价指标构建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整体的方向,起到正确的指挥作用,使医学院校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有章可循,最终实现自我管理。
2.科学可行性原则
在评价指标选取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与学生的整体素质情况完成对评价指标的筛选,一方面要考虑到社会和学校对医学生素质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医学生在个体发展中的需求。此外,在指标评价的操作上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以保证评价时所需要的数据、信息等资料能够容易获得,以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用功能。
3.全面性原则
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对于医学生的素质评价也应该是全面性的,在对评价指标的筛选和评价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对医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评价,不仅要体现出当前社会的需求,还要突出医学生固有的特点,从而能够全方面、立体化地完成对医学生素质评价,力求完整地反映出医学生的全貌。
4.激励性原则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医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对于自身存在的问题能够正确地面对,并及时地加以改正。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注意反馈信息的激励性,对于评价标准的设定要采取正向评价的形式,使学生能够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调整,而不是一味地否定,这种否定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信心,从而不利于医学院素质教学的开展。
四、医学生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对于评价指标的选取,最常用的方法是频率计算法,是将与医学生素质评价相关的指标进行调查与收集,调查与收集的对象可以包括该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学校的老师及社会、医院的相关人员等;将收集后的指标进行频度划分,即对每个指标出现的次数进行初步统计,然后选取频度大于0.3或0.5的指标(具体根据指标的实际调查情况而定),形成初步的指标体系;聘请相关专家对该指标体系进行打分和筛选,最终确定评价指标。
任何的评价都需要一个衡量的尺度,这个尺度就是评价标准,最常用的评价标准制定方法是问卷调查法。这是专家意见评判法的一种,通过向相关专家及部门发放评价指标确定范围、标准等调查问卷,并根据反馈的信息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对于医学生素质的评价一般采取定性分析的方法,即对各项指标进行不同程度的客观描述,以此来确定指标的具体标准。
AHP法也称为层次分析法,是用来确定某一目标的各项指标相对权重的常用方法。首先,构建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构建一般采用1-9表度法,通过建立梯级层次结构,将各指标按照层次大小顺序进行依次比较,对各指标的重要程度给出判断值。其次,计算权重向量。权重向量的计算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Excel算法进行,通过利用Excel的函数运算进行自动运算,计算出评价指标的权重值。第三,进行层次排序及一致性检验。以此来验证各指标权重值的正确性,若最后的结果超出了规定范围,则需要对判断矩阵的元素取值作适当修正。最后,进行加权综合评价。根据之前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等级分数,并结合各指标的权重值,最终得到综合评价分数。
五、结束语
素质教育一直都是一个漫长过程,对于医学生的素质教育更应该走出课堂,从时间中掌握真知,在沟通和交流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观。对于医学生的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方式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也要结合当前的社会环境和教学环境,让素质教育之花开满整个医学校园。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旭,赵明君,刘春灵等.现代医学模式背景下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1):12-13.
[2]王静.高职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21):155-155,156.
[3]张新平,陈俊国.中、美、英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比较研究与启示[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3):224-227.
[4]黄伦峰.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4):107-10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